2004年我国服装市场前景继续看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前景论文,我国论文,服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受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升温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双重影响,我国服装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所加快,产销衔接良好。市场需求继续增加,居民消费趋于多元化。消费者对于服装时尚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服装消费在国内消费品市场备受推崇,服装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新的特点不断显现。总体来讲服装的款式更趋国际化,种类更趋多样化,消费更趋品牌化、个性化。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服装发展前景仍然十分看好,发展空间巨大。
2003年中国服装产销特点
生产快速增长
2003年1—11月累计,我国共生产、加工各类服装880587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西服及西服套装20018万件,增长9.2%;衬衫61373万件,增长11.8%儿童服装12850万件,增长14.4%羽绒服装9694万件,增长35.5%。服装产销衔接良好,从产销率看一季度为105.1%,二季度为101.1%,三季度为99.8%。从产销总量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
2003年全国服装产量(单位:万件)
┌─────────┬───────┬──────────┐
│ │1-11月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
│服装 │880587│12.3│
├─────────┼───────┼──────────┤
│梭织服装 │443738│9.2 │
├─────────┼───────┼──────────┤
│西服及西服套装│20018 │7.8 │
├─────────┼───────┼──────────┤
│衬衫 │61373 │11.8│
├─────────┼───────┼──────────┤
│儿童服装 │12850 │14.4│
├─────────┼───────┼──────────┤
│针织服装 │425939│14.9│
├─────────┼───────┼──────────┤
│羽绒服│9694 │35.5│
├─────────┼───────┼──────────┤
│革皮服装 │7720 │10.6│
└─────────┴───────┴──────────┘
国内消费需求稳步上升
2003年服装行业运行状况良好主要得益于内销市场的繁荣。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需求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衣着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般保持在10%左右。2003年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幅可达9%左右。服装市场也趋于活跃,由于服装款式的不断更新,新面料的不断问世,琳琅满目的服装摆满了商场和专卖店,服装色彩更加缤纷、斑澜。这些都满足了人们对服装新颖化、个性化的需求。
据全国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企业与零售贸易企业统计,2003年1至11月累计,服装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也高于针织品类商品零售额3.6%。
价格持续走低
近几年服装市场竞争激烈,降价、打折持续不断,并且打破了淡、旺季之分,降价销售使服装价格持续走低。从1998年起服装价格已连续5年为负增长。降价促销活跃了服装市场,也促进了服装销售。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选择在服装换季打折时购买,在换季开始和流行期价格较高时购买的人仅占37%。
居民对服装的品牌意识增强
从目前服装市场看,已进入品牌激烈竞争的时代。目前这种竞争正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全方位展开。服装品牌数量正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国外二线品牌大规模进入中国。我国服装品牌格局正进入一个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化和多元化并存的新时期。
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以及品牌意识的增强,服装消费正从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
2004年的服装市场品牌优势将更加突出,消费者的选择会向知名品牌进一步集中。
从市场看,品牌消费市场集中度高低不同。通过监测可以看出,有些行业品牌化发展日趋成熟,品牌消费集中度较高;而有些行业品牌竞争激烈品牌消费比较分散:如女士内衣和保暖内衣品牌的集中度较高,前十大品牌消费集中度都在70%以上;而女装前十位品牌消费集中度仅有15.6%,其他品牌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品牌的区域集群化现象逐步形成,如宁波、温州的男装,中山的休闲装,杭州、北京的女装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服装真正品牌的较量应在2003年左右,如果没有明显定位,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配套的资源,品牌将难以生存。
服装营销渠道发生变化
目前服装的销售渠道已由过去的百货商店、专卖店、农村集市发展到连锁销售、专业服装市场(街)、服装流通中心、邮购、电视销售、网上销售等。在集中交易市场,经营方式主要以经销和批发为主。从市场份额看百货商场的店中店仍是品牌服装的主力渠道。
另一方面服装品牌的连锁和特许经营得到很大发展,尤其一些大众男装品牌及休闲品牌,其专卖店的连锁销售额增幅达30%。一旦国际品牌体系化的特许经营进入市场,整个连锁专卖店系统的格局还会起很大变化。新型业态的出现,推动了服装市场的繁荣,为我国服装行业多层次、多品牌、多地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据对国内18家主要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调查,大多数商户选择经销为主要经营方式,说明市场经营者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服装消费层次化更加分明
从市场消费情况看,一些纯毛、纯棉、纯丝、麻等针织品因其吸湿、透气性能好而十分走俏。在色彩方面人们更注重纯色、浅色及各种柔和的中间色调。选购衣着也从过去的讲求朴素、大方、实惠而转向追求自然、舒适、浪漫。穿着消费档次逐年提高,面料讲究柔软、精细大方,穿着讲究简洁明快,以表现人们不同的文化层次和气质。
衣着消费层次化清晰。从面料的多样化、款式的新颖化和色彩搭配的系列化,衣着消费追求美观、时尚、简洁和舒适。在需求档次方面,居民需求档次划分日益清晰,由以中低档需求为主转向中档需求为主,高档需求也占据一定份额,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档次明显提高,消费差距继续拉大。在品牌需求方面,中高档品牌增长迅速,由少数品牌竞争转向多品牌竞争格局。
服装出口大增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年产服装近100亿件,其中50%以上依赖出口,出口增长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主要的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出口对于服装行业极为重要。目前我国纺织业(包括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约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际依存度也在30%以上。而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更是高达50%以上。
服装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国服装发展势头良好,但仍有一些问题困扰其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长期忽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放大作用,相反在国际国内买方市场条件下逐步加剧过度竞争的局面,质量、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上不去。
二是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服装行业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全行业普遍粗放经营,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慢,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掌握时机的能力不强。
三是行业组织度低,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大企业不够大,小企业不够精,企业间、区域间相互协作配套不紧密,缺少产业竞争力的内在活力团队实力不强。
2004年服装市场发展前景继续看好
今后几年我国的服装市场仍将是买方市场需求约束型经济,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国内服装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仍将继续增长。一般规律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消费增长0.8%,服装消费增长0.4%。
新增人口的增多,将相应扩大服装的消费量。目前我国人口12亿,其中城镇人口占39%,农村人口占61%,每年有新增人口1100-1200万人,大约每年增加购买力630-650亿元。到200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2亿人。人口的增长将相应增加一定的服装消费量。
城市化的推进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也会相应增加服装需求。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到2010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每年将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目前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的3.7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绝对差为5916元。今后几年农村服装将进入销售增长期。
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单位:元/人)
┌────┬─────┬──────┬─────┬──────┐
│年份│ 城镇居民│占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占消费支出%│
├────┼─────┼──────┼─────┼──────┤
│1999│482.4 │6.6 │91.5 │5.6 │
├────┼─────┼──────┼─────┼──────┤
│2000│500.5 │10.0│95.2 │5.8 │
├────┼─────┼──────┼─────┼──────┤
│2001│533.7 │10.1│98.0 │5.9 │
├────┼─────┼──────┼─────┼──────┤
│2002│590.9 │9.8 │104.5 │7.1 │
├────┼─────┼──────┼─────┼──────┤
│2003│453.7 │10.2│73.3 │7.9 │
└────┴─────┴──────┴─────┴──────┘
服装行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生产结构与消费需求将会逐步相适应,行业生产有效供给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服装市场的发展。
老年服装市场潜力巨大,市场仍存在空白点。目前的服装市场对于众多老龄人来说可选性不大。由于老龄服装市场的单调,一些中老龄人在市场上买不到合意衣服,只好到裁缝店量身定做。现在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已达3亿,开发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提高品位是关键。对老年服装市场需要作一个专门的研究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来启动老年服装潜在的消费市场。
广阔的农村服装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服装购买量还很低,尚有增长余地。与城市各大商场及服装店的生意火爆相比,农村小乡镇的服装店生意相对较为清淡。我国农村服装正处在成长阶段,服装经营者应做好农村中青年消费者的文章,调整进货渠道以降低进价。总之,要对广大的农村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抓住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也是我国服装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内衣需求进一步提高。从量上看,每人拥有5件以上内衣的基本卫生需求还远远未能实现。从质上看,生活方式的改善,形象意识的增强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服饰消费眼光纷纷投向内衣。因而内衣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从总体上分析,由于国内制约消费需求的一系列问题将逐步解决,再加上居民心理预期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以及消费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今后几年服装市场将继续维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不会有大幅度增长。据有关部门对服装消费量与人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预计今后几年我国服装需求总量的增长率在5%左右。
由于服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服装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竞争成为服装行业转轨升级的推动力,促使行业发展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飞跃。我国只有成为服装生产强国才能保持世界服装生产、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