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雪[1]2013年在《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中大形变偶偶核各角动量价核子对的基态占有率》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严格可解的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计算了区分质子中子对情况下,150-162Gd偶偶核基态中各角动量价核子对的占有率,以及核素142-150Ce,152-168Dy,146-156Nd,148-158Sm的结合能和奇偶能差.通过与实验值比较发现,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本模型能够较好地反应150-162Gd,142-150Ce,152-168Dy,146-156Nd,148-158Sm的结合能和奇偶能差.本文在计算基态各角动量价核子对占有率时,仅考虑了邻近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了质子和中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本文的计算发现,偶数角动量价核子对的基态占有率远远大于奇数角动量价核子对占有率,这说明S,D,G等核子蝴偶核基态中起主导地位.
翟丽媛[2]2012年在《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对大形变核转动惯量的计算》文中研究指明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可用代数方法得到严格解,并且适合描述稀土区和超铀区大形变核的部分物理性质.本文以该模型为基础在区分质子中子的情况下计算了160-170Er,166-176Yb,172-180Hf,226-234Th,230-239U,236-243Pu同位素的结合能,对激发能,奇偶能差,并利用其结果对稀土区大形变核中部分偶偶核及奇A核低激发态转动惯量进行了计算,并与相应核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稀土区大形变核的结合能,对激发能,奇偶能差和转动惯量,其理论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能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
郭晓逊[3]2009年在《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的角动量投影方法》文中提出本文提出了严格可解的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的角动量投影方法.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大形变核,但该模型的角动量并非好量子数而仅能得到模型基态及其它几个带头相关的物理量.投影方法可在原模型基础上得到具有确定角动量量子数的能量本征态,从而进一步完善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使之能够全面地描述核低激发谱.
乔琰[4]2015年在《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中稀土区和超铀区核素的转动惯量》文中认为本文利用严格可解的平均场加邻近轨道相互作用对力模型,对稀土区和超铀区部分核素进行了统一的描述.本文在区分质子中子情况下,利用该模型拟合了160-169Er,166-175Yb,172-181Hf,226-233Th,230-239U,236-243Pu同位素的结合能,对激发能,奇偶能差,利用其结果计算了部分偶偶核和奇A核低激发态的转动惯量,并与相应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本文也分别推导了该模型下偶偶核与奇A核的转动惯量理论公式.在模型中,我们仅考虑了平均场和邻近轨道相互作用.计算结果显示,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稀土区和超铀区低对激发能和转动惯量的近似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基本符合,从而说明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稀土区和超铀区核素的结合能,对激发能,奇偶能差,及转动惯量.
陈玉艳, 潘峰[5]2002年在《平均场加邻近轨道相互作用对力模型在大形变核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利用严格可解的平均场加邻近轨道相互作用对力模型来描述大形变核 .将该模型应用于稀土区和超铀区的核素 .计算了15 8—171Er,16 0— 178Yb,170— 183Hf,2 2 6— 2 34Th , 2 30— 2 4 0 U ,及2 36—2 4 3Pu同位素的结合能和对激发能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巴伟[6]2009年在《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中大形变核电磁极矩的计算》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严格可解的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对超铀区和稀土区部分大形变核进行了统一的描述.利用区分质子中子对激发情况下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对~(226-234)Th,~(230-239)U,~(236-243)Pu,~(160-170)Er,~(166-176)Yb,~(172-180)Hf同位素结合能,对激发能,奇偶能差的拟合结果,对其中奇中子核素的磁偶极矩和电四极矩进行了计算,并与相应核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目前近似下,磁偶极矩和电四极矩的理论计算值能反应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其结果为该模型对大形变区核素的进一步系统计算提供了准备.
王茜昀[7]2016年在《投影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对~(18,22)Ne的描述》文中提出本文利用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的角动量投影着重研究了~(18,22)Ne的低激发能谱和电磁性质.由于形变模型的角动量不确定,在该模型下我们利用角动量投影方法将其投影到具有确定角动量的子空间,从而解决模型角动量不守恒问题.本文研究了严格角动量投影和近似角动量投影方法,其中近似角动量投影方法使计算量大为减少.通过对ds壳中有两个价核子情形的研究发现,当模型参数达到某一值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能级顺序几乎相同.据此,我们将两种方法应用于描述~(18)Ne的低激发能谱及其电四极矩和B(E2)值,而对~(22)Ne则仅采用近似投影方法.通过对这两个核素的计算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对~(18)Ne所进行的两种投影方法所得的结果较为接近,并且模型在近似投影后对~(22)Ne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从而说明模型在角动量投影后能较好地描述这些核素的低激发态性质。
包莉娜[8]2016年在《逐步对角化方法及配对壳模型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讨论了量子多体问题的逐步对角化方法(PDM)并应用于原子核的对力模型和多个两能级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的Dicke模型,并将原子核配对壳模型应用于描述132-138Ce,130-136Ba,128-134Xe核素.论文首先介绍PDM的核心思想,并以原子核的形变平均场加对力模型为例说明PDM的具体应用,然后将PDM应用于求解Dicke模型.本文对N个两能级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系统在共振点处的基态能量,光子数,原子反转,纠缠度,信息熵,光子数及原子反转涨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纠缠度达到最大值的临界点附近,光子数,原子反转以及它们的涨落有显着的改变.我们还以PDM为基础对Dicke模型的能谱统计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当系统混沌程度最大时,Von Neumann熵定义的纠缠度也达到最大值,这时系统正处于量子相变的临界点,同时,Shannon熵接近或在临界点处也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外,量子相变也能通过基态平均光子数和基态原子反转的涨落变化得以呈现.本文最后介绍原子核的配对近似壳模型(NPSM)及其应用.当截断到SD对子空间后,用仅有叁个参数的哈密顿量描述γ不稳定的132-138Ce,130-136Ba,128-134Xe核素的能谱,低激发态,及低激发态间的电磁跃迁强度.结果显示,NPSM的理论值和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并且随着价核子对的增加SD对截断的结果更为理想.
陈月娥[9]2004年在《平均场加质子—中子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及对超铀区核的统一描述》文中提出利用严格可解的平均场加质子-中子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对超铀区部分大形变核进行了统一的描述。给出了本模型中Ingils公式的具体计算表式。计算了~(227-233)Th,~(232-239)U,~(236-243)Pu同位素和同中异质素~(228)Ra-~(229)Ac-~(230)Th-~(231)Pa-~(232)U,~(232)Th-~(233)Pa-~(234)U-~(235)Np-~(236)Pu,~(236)U-~(237)Np-~(238)Pu-~(239)Am的结合能,对激发能,奇偶能差及偶偶核的转动惯量,并与相应核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通过拟合得到了超铀区对力强度的经验公式。作为近似,我们仅考虑在闭壳层外价质子或价中子所占据主壳层内的所有单粒子能级,而不考虑跨壳层激发。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质子对和中子对的激发,进而得到相应核的激发谱。但在计算中没有考虑质子与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没有进一步考虑四极-四极相互作用的修正,而主要考虑对力的影响。该模型可利用代数方法得到严格解。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超铀区低对激发能谱的理论值基本上与实验结果符合,从而说明本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超铀区核的结合能,对激发能,奇偶能差和转动惯量的情况。本文的结果为大形变核其它物理量的系统计算提供了准备。分析了本模型与其它模型转动惯量计算结果的不同原因,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陈玉艳[10]2002年在《平均场加邻近轨道相互作用对力模型在大形变核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严格可解的平均场加邻近轨道相互作用对力模型,对稀土区和超铀区大形变核进行了统一的描述。通过拟和,计算了~(158-171)Er.~(160-178)Yb.~(170-183)Hf.~(226-234)Th.~(230-240)U.及~(236-243)Pu同位素的结合能和对激发能,并与相应核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同时本文也对本模型下的核转动惯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在本文提出的模型中,只考虑了平均场和邻近轨道相互怍用对力,冻结了质子对的激发,并且忽略了质子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没有考虑四极—四极相互作用的影响,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超铀区的结合能和低对激发能谱的理论值基本上与实验值相符合。至于稀土区的对激发能偏高的现象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中大形变偶偶核各角动量价核子对的基态占有率[D]. 丁小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2]. 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对大形变核转动惯量的计算[D]. 翟丽媛.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 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的角动量投影方法[D]. 郭晓逊.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4]. 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中稀土区和超铀区核素的转动惯量[D]. 乔琰. 辽宁师范大学. 2015
[5]. 平均场加邻近轨道相互作用对力模型在大形变核中的应用[J]. 陈玉艳, 潘峰.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2
[6]. 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中大形变核电磁极矩的计算[D]. 巴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7]. 投影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对~(18,22)Ne的描述[D]. 王茜昀.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8]. 逐步对角化方法及配对壳模型的应用[D]. 包莉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9]. 平均场加质子—中子邻近轨道对力模型及对超铀区核的统一描述[D]. 陈月娥.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10]. 平均场加邻近轨道相互作用对力模型在大形变核中的应用[D]. 陈玉艳. 辽宁师范大学. 2002
标签:物理学论文; 核科学技术论文; 角动量论文; 转动惯量论文; 结合能论文; 中子和质子论文; 科学论文; 科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