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研究论文_徐可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研究论文_徐可

(淮阴工学院,江苏省 淮安市 223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力量走进城市,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分析他们普遍的抗逆力现状,并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揭示影响因素。其次,说明了社工介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大方法提出对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介入方案,最后总结以希望对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介入

一、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现状

1.内在保护因子现状

社会胜任力明显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受到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往往比较冷漠和内向,很少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回应。同时,他们还缺乏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能力提升和抗逆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较低。留守儿童面对困难和逆境没有自信心,普遍将逆境当做是消极的事情,缺乏韧性和毅力,认为这对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因此遭遇挫折和失败容易感到气馁,无法控制情绪,产生众多的成长问题。

2.外在保护因子现状

缺乏一定的家庭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以及隔代教育的缺陷,导致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知识的支持,同时,孩子缺乏信心或精神上的鼓励,缺乏教育和疏导,使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低下。

难以获得人际协助。农村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和心情不好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缺乏提供帮助的同伴或是同伴难以表示同理和换位思考,而学校也难以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因此他们便将困难憋在心中,那些在困境中无法通过自己去适应的儿童,往往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问题,更消极地看待困难。

(二)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

1.家庭

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学习上与孩子缺乏沟通和监督,往往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内心的感受疏于关注,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破坏其抗逆力水平。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一般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加上受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局限,在认知方面与儿童有较大的代沟,没有办法顾及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发展,导致他们长期处于缺乏交流的家庭环境中,不利于留守儿童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其抗逆力水平。

2.学校

第一,学校师资水平和队伍存在缺陷问题。学校资历深、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较少,对儿童的真实情况不了解且责任感较低,难以纠正他们的自我认知,任其自流,导致他们自我放弃,无法面对困境,最终难以避免逃学、厌学和辍学,影响抗逆力水平。

第二,与学校同辈群体的人际关系问题。一旦留守儿童能够在学校拥有并发展良好的同辈群体,并且和他们产生积极的互动,留守儿童就能够在出现困境时,获得同辈群体的支持和鼓励。因此,留守儿童与其同辈群体人际关系的好坏会影响抗逆力水平。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

首先,社工具备独特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社工对介入留守儿童的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开展服务的理论基础,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和针对性的个案服务。另外,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能够帮助他们培养面对逆境的能力,通过自身的能力去面对问题,并提升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具备一定的社工人才队伍和志愿者团队。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逐渐开始重视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社工人才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虽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才队伍。而在社工服务的过程中与志愿者也一直保持平等合作的关系,现有的成熟的志愿者队伍,能在服务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首先,社工的介入有利于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留守儿童在外界对其介入中,极容易出现逆反抗拒的心理。而社会工作能够运用同理心和保密的原则,让工作对象与工作者之间建立起较好的信任关系,在介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不良认知和情绪,有利于工作更好地开展。

其次,社工的介入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首先,作为策划者,社工能够策划符合其具体问题和需求的活动。其次,作为协调者,社工的介入能够将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各方面有效的协调起来,共同参与到提升抗逆力水平的问题中来,解决人员和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

在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来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提升进行介入,提出了一些介入的策略方案,以下主要是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大工作方法:

(一)个案工作

首先,在符合社工介入需求的留守儿童中选取介入对象,采取直接介入的方法,即从案主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其次,开始了解案主的生活以及学习情况,着重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疏导情绪,帮助留守儿童解开心结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理解,助其自助。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案主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的认知,愿意主动地去正视并解决问题,并为他们创造出良好、友善的生活氛围。

最后,帮助留守儿童强化处理困境的基本能力,协助留守儿童挖掘自身的潜能,并运用他们周围的资源,来改善他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的社会功能,以此提高抗逆力水平。

(二)小组工作

关于小组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对留守儿童及对其父母两个方面:

1.对农村留守儿童

通过事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评估,将问题相似的儿童组织起来,形成成长小组。然后开展关于“人际关系”以及“自信心”的小组活动,每个主题的小组活动可以设计3至4次的具体活动。

例如,在关于提升“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小组活动中,可以围绕如何增进人际关系技能的主题,让参与小组活动的留守儿童增加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同时欣赏别人的长处,从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同辈群体,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自我肯定,在互动交往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抗逆力水平。

2.对留守儿童父母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把外出务工的父母聚集起来,建立活动小组,让父母在活动中分享经验和不足,互相学习,同时社工可以指导父母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改变教育观念,帮助他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另外,可以开展更多的亲子小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多与家人沟通交流,有助于他们积极融入到家庭活动中,使家庭成为留守儿童积极的外在支持系统。

四、总结

本文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关于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提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提出相应的介入抗逆力提升的策略,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监督和改善,希望在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服务和帮助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容.留守儿童综述.人口学刊,2006(3):33~35

[2]段成荣,吕利丹,郭静.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学刊,2013(3):37~49

[3]凌静怡.抗逆力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分析——以天等县为例.才智,2016(12):82~83

[4]周露晶.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及其可行性初探——以南通市 xx 村为例.才智,2015(6):328~329

[5]贺华志.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解读与培育.科教文汇,2013(25):104

论文作者:徐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研究论文_徐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