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核心价值观,若从其地位考量,它作为社会中起统摄、支配作用的基本价值原则,不管就个人的人格修养还是整个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实践而言,起着引导规范、凝聚合力等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制度、思想理论体系等内容在价值层面的集中表达。它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同时也是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
高校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主战场、主动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重任,在逐渐靠近“两个一百年”计划目标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今天,要想行动上拧成一股绳,那么必须要有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民族精神与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应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让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聚气凝神的共同精神家园。
一、教育引导与形成共识
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大格局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也在改革发展中逐渐适应了新常态。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时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符合社会主旋律的具有时代价值的教育和引导使之达成核心价值观共识。
(一) 意识形态工作与主导地位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传统与现代、理性与非理性、进步与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交织并存,整个社会处于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状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层次性反映在实践主体上,既有广泛性又有先进性。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在落实“三个倡导”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作用。充分尊重、包容、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就其自身而言就是一个多样化的统一体。当今世界,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已不足为奇。正所谓世间百态,我们承认并尊重之。但是,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善于从中借鉴与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要始终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主导地位。也就是要求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在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各种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元主导、包容多样,让“三个倡导”在历史继承与发展统一中形成主流价值观并始终体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引领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党性与阶级性。当今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以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形式输入到我国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高校干部、高校教师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本目标和战略任务。各高校党委顺应历史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基于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帮助和引领包括广大师生在内的群体接受、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教育方法,改进引导方式,切实做到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注重实效。”[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0页。]就高校辅导员而言,要想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取得实效性,把“三个倡导”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还应当运用一定的引领手段,如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网络教育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等等。
首先,在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过程中,作为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者,既要发动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也要通过联系学生党支部举办理论讲座、理论学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等多样化学习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现象的剖析、比较和鉴别能力;要以通俗化的形式、生活化的语言、大众化的风格,把“三个倡导”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讲透彻讲清楚,使之贴近学生,深入学生心灵,转化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心理意识。
其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渗透,一方面要体现人格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另一方面又要搭建新型思政阵地平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耐心引导解决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思想认识问题。
最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网络传播所具有的广泛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是传统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网络智能手机,大数据云平台的发展,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智慧校园APP平台获取更有针对性和可靠性的海量信息。大学生群体在进入智慧校园这个网络环境的同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容迅速占领网络环境的主流地位,发挥引领网络舆论和思想传递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网络自由空间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熏陶。
二、注重践行与规范行为
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作用,它约束和规范着主体的行为和活动,促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化,从而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核心价值观构成个体的心理定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价值的内化和德行的规范,从而达到自我的约束和规范。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往往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提供一套社会性的规则模式,让人们明白哪些行为可以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想在高校取得长期成效,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以下“三个作用”。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表率作用。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的主心骨,高校领导干部的决策建议对学校的发展改革起着重要作用,这要求他们在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时必须成为先锋力量。高校领导干部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必须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表率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领导干部是从教师队伍或者其他行业中脱颖而出的“精英”,他们的一言一语即起着上行下效的引导作用,体现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此外,高校领导干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自身道德品质的优劣以及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威信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的成败,还关系到校风、教风、学风的好坏。因此,高校领导干部如果能带头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树立一个好领导好干部的光辉形象,用切实行动去影响高校广大师生,自然会在整所学校中形成一股强大的感召力,学生自觉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去。
二是先进模范引领示范作用。先进模范是社会中有血有肉最为直观的个人或者群体。先进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样不可小觑。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先进模范的引领示范教育作用。先进模范教育、道德榜样教育作为日常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充分发挥新时代先进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因为先进模范身上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和先进事迹能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同时也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校规校纪,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民道德意识;激励大学生自强不息、互帮互助、真诚不欺,让同学之间融洽相处;促使大学生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是师生实践主体基础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社会历史主体论与社会基本矛盾论二者之间具有实践主体的一致性。师生群体在高校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高校辅导员应重视发挥广大师生实践主体基础作用并结合各学院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系列育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毛泽东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页。]高校辅导员只有充分发挥师生实践主体基础作用,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之成为当前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三、形成合力与创新机制
高校是学术文化的殿堂,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时,一定要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中心,致力于推动学校发展、学生发展,让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加快高校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竭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深化高校综合教育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应用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因为教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教育教人以生存的技能和手段,使人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同时,也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教育是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的,它把社会需要的政治、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变成合乎一定社会生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社会人。与此同时,教育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具有较强的辨别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还在于人们能够通过自觉的行动去获取文化的信息,去选择和接受愿意接受的信息,排斥或者剔除不想接受的信息;文化水平的提高还意味着公民个人形成与社会道德相符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规范,遵守社会的伦理要求,从而形成与他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
此外,大学生发挥自我才能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首先带来的是物质产品的丰富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在物质匮乏和温饱都难以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共同理想以及人生价值,人的价值观仅仅停留在生活的最低层次上。只有在物质水平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得人们,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思考更多的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在深化高校综合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推动转型发展本身不是最终目标,我们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
体制机制建设是关键。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必须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因为,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永葆活力的根本条件和关键环节,如果体制机制建设不到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会失去持久性和实效性。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健全立体式教育,舆论引导,学校奖惩,政策调控等体制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立体式教育体制机制。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制度、思想理论体系等内容在价值层面的集中表达,国家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辅导员正确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时,通过以高校为主导,构筑学校、家庭、社区相互联动的立体式教育格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通过新形式新媒介新手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生动化形象化大众化,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牢固,进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其次,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高校辅导员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上必须有所突破,不要局限于进教材、进课堂,更重要的是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舆论媒体影响力,拓展舆论媒体宣传渠道,做到有针对地、循序渐进地加以正面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走出书本,走进网络、融入高校校园的文化生活当中,从而形成一股新风尚。
最后,学校奖惩与措施调控机制。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成果,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配合和参与,因此高校需要建设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单位或者个人学校应予以奖励,对贡献单位或者贡献者而言起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作用以及模范引领作用。相反,对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者纪检监督应当给予戒免谈话使其端正态度改变作风。归根结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机制外,还应该从物质保障、法律约束、领导运行、监督考评等方面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建设,以求把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泽东著作专题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党的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王学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
[11]梅荣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J].红旗文稿,2012,(9).
[12]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3-01-05.
[13]包心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N].光明日报,2012-01-l4.
陈鸿之(1988-),男,广西平南人,玉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就业指导
论文作者:陈鸿之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高校论文; 大学生论文; 辅导员论文; 社会论文; 人民出版社论文; 作用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