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王丹丹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曲阜 273165)
摘 要: 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用户对信息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学科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新型知识服务环境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资源组织、服务和共享方面出发,分析了在当前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就改进和加强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提出了可行的解决途径,以期为新型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跨学科 知识共享平台 优化策略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打破科学界线与融合不同学科理论的趋势下,搭建不同学科知识和背景专家交流与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的跨学科综合性信息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特别是自国务院实施“双一流”战略来,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发挥高校优势学科,借鉴已入选一流学科的经验,通过特色学科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带动其他学科的迅速成长和发展,最终形成凸显本校特色的跨学科服务模式,有助于为高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助推高校“双一流”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并反哺于新型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性转型。
1 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学科资源组织形式单一,学科知识占比小
图书馆购买的学科资源主要以纸质和数字资源为主,其中大部分高校都提供学科分类浏览功能,但是资源分类方式特别是数字资源缺乏统一标准。在学科资源获取方面,大多数图书馆提供了开放获取资源方式,但是在其主页上没有设置单独开放资源获取模块及有关介绍,导致其他学科或者对该资源缺乏了解的用户产生资源使用障碍。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学科知识建设,是所有资源建设中最薄弱的[2]。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单一的学科资源组织形式以及低的学科知识占比,不能满足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难以为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整合医院整体信息平台、改善医疗服务系统、打造医患信息终端,是2013年至2018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方向。”王立明介绍,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理念和实践之下,医院原有诊疗全流程正在被颠覆。
1.2 服务程度低,高校学科特色不明显
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团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单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学科服务。但学科馆员数量少,存在服务效率低、不充分的问题,并且在图书馆网站缺少对学科馆员或者团队的介绍,这样导致即使是熟悉该学科的用户也难以与学科服务人员取得联系,不能随时获得学科服务,更不能为跨学科的交流与服务提供支持。学科服务的模式化有利于发挥学科服务优势、克服不足,但是往往产生资源的重复、服务的均一化,导致学科特色不明显。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目的是突出高校优势学科的特色,解决由于学科特色的缺乏导致深层次跨学科服务的困难。
1.3 知识共享平台设施不健全,资源共享度低
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平台设施建设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知识共享服务的基础,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引进了移动图书馆、报刊借阅机、自助借还机等设备,但是服务于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设备相对较少[3]。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用户的定制和特色服务教少,能为用户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性服务体验的设备落后。上述原因导致图书馆不能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共享性的知识平台化服务,导致学科资源共享度远低于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应当努力提高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另一方面,购买学术、科研价值高的外文数据库资源,全方位积极促进学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均衡发展和提升。既要保障知识平台资源的广泛性,也要考虑平台资源的专业性和学科特色。这就要求在整合资源时,仅仅按照高校的专业或学科进行分类远远不够。作为面向教师、专家学者及学生们服务的平台,需要更深层次的服务。此外,可以借鉴国外大学联盟学科建设和管理方法,建设学科资源数据库,发挥物理图书馆、信息平台和信息服务的协同作用。
2 平台建设优化思考及策略研究
2.1 多渠道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知识库建设
对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模型和变量的相关假定;二是对随机扰动项μi统计分布进行的假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2.2 强化人才建设,凸显特色学科优势
图书馆跨学科型复合学科馆员、高层次人才是建设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的灵魂和设计师。图书馆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引进高层次跨学科服务型人才、适当加强复合型学科馆员建设是构建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的有效举措。建立较为系统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合理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提高馆员队伍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强关注学科馆员对于跨学科服务与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贡献,通过建设和完善有鲜明特点的学科资源库。同时,要关注本校优势学科,借鉴已入选一流学科的经验,根据现阶段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形成凸显本校特色的跨学科服务模式。通过特色学科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带动其他学科的迅速成长和发展。
2.3 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学科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包涵学科化服务平台、技术支撑、新媒体平台建设这三大部分。目前,商业、学科博客、本馆自建和其他形式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在大多数图书馆中获得了应用[4]。在关键技术支撑方面,建立多种信息推送技术、标引和及时通讯技术(如RSS、E-mail、Tag、IM等),特别是利用当前使用量巨大的微信、微博等,建设种类和方式丰富的微信、微博、移动图书馆等这些新媒体平台,创建多个用户个性户服务的入口,为学科资源的跨学科传播和知识共享提供更多的平台保障。同时,除了使用常规资源共享方式如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开放获取、区域联盟等之外,也应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空间的质量和功能建设。
(2009-北京-20) 已知数集A={a1,a2,…,an}(1≤a1
3 结语
跨学科研究和信息服务的转变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双一流”建设浪潮中,加快高校图书馆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既能提高学科资源的优化、整合,也能提高学科资源的共享性、学科知识信息服务的水平与质量,进而推动一流高校与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新型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洁璇,何春建.高校图书馆跨学科信息服务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为例[J].贵图学苑,2015(3):14-17.
[2]周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共享平台建设与服务研究[D].辽宁大学,2018.
[3]储常连.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1):5-8.
[4]张文惠.面向协同创新环境的跨学科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0):76-80.
中图分类号: 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10(c)-0165-02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3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