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张蕾[1]2004年在《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称呼语是人际交往的序幕,恰当运用称呼语是实现交际目的的前提。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社交需求强烈,社交机会增多,社交空间扩大,交往对象复杂,但主体却不具备相应的社交能力,缺乏必备的交往常识,尤其是缺乏准确得体地运用称呼语的能力。大学生使用社会称呼语的突出特点是:学生对称呼语的交际功用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与生人交往时称呼语出现缺环;与同学交往时称呼语异彩纷呈。 本文以大学生言语交际中的社会称呼语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使用称呼语的情况作抽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问卷与访谈相结合、语言分析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统计和分析了大学生使用称呼语的特点,揭示出有效交际的语言使用规律,并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使用称呼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引导的思路,指导大学生实现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角色转化,塑造健全的人格。

刘真[2]2014年在《大学生恋爱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大学生情侣间使用称呼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恋爱称呼语的使用与大学生性别、性格、恋爱时间长短及专业等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大学生恋爱称呼语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恋爱称呼语的使用情况作抽样调查,分析讨论其使用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语用意义。

张蕾[3]2008年在《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考察》文中提出恰当使用称呼语是实现交际目的的前提。本文以大学生言语交际中使用的社交称呼语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使用称呼语的情况作抽样调查,分析了其使用特点,揭示出有效交际的语言使用规律,并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使用称呼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引导的思路。

王悦[4]2008年在《大学生日常用语中性化的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语言的性别差异为前提,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日常用语中的形容词、副词、感叹词、称呼语、粗俗语和禁忌语等最能体现性别差异的几类词语的使用情况出发,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SPSS13.0为统计工具,考察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用语的使用上是否存在中性化趋势。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语言运用上的性别差异并没有消除,性别作为不可忽略的因素仍对语言运用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在我们的调查中性别与语言运用之间大致呈现如下叁种关系:性别对语言的运用不存在影响;性别对语言有影响,但是影响是微弱的;性别与其他自变量同时对语言产生影响,但是作用最小。可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角色的变更,语言使用上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并朝中性化的方向发展。

王佳平[5]2017年在《“95后”大学生对大学老师称呼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汉语社交称呼语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文章拟从称呼语研究入手,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了解"95后"大学生如何称呼大学老师及他们对称呼语使用的自我认识。调查发现,权势地位和师生亲疏关系对学生称呼语选择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学生对称呼语使用的态度和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很大不同。

王心玉[6]2008年在《现代汉语职衔类称谓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衔类称谓语是称谓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针对职衔类称谓语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有研究的必要和进行研究的空间。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职衔类称谓语的研究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少,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较全面地认识职衔类称谓语在整个称谓语中的地位、作用,有助于对外汉语职衔类称谓语的教学。本文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职衔类称谓语语料库,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职衔类称谓语的结构类型进行了考察,并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等角度对各种类型的职衔类称谓语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现代汉语职衔类称谓语的一些特点和使用原则,并就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职衔类称谓语使用情况作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在对外汉语职衔类称谓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策略。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汉语中称谓语、职衔称谓语、对外汉语称谓语教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采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本文中职衔类称谓语语料库的建设问题,包括术语界定、语料来源及建库目的、语料库的实现叁个部分。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001)为选择职衔称谓词语的标准,然后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料库中的现代汉语语料作为研究职衔称谓语的基本语料。第叁章以语料库为基础,对职衔类称谓语的结构类型进行了考察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把职衔类称谓语分为纯职衔类称谓语以及复合式职衔类称谓语两大类别,其中前者又分为了基本职衔称谓语和与附加形式搭配的职衔称谓语两类,后者分为两个、叁个、四个、多个基本称谓语的复合式职衔类称谓语四类,并在每一类型下面进行了细分。第四章以语料库为基础,对职衔类称谓语的各种组合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索了其组合的规律。包括基本职衔称谓语与附加成分、与其他类型称谓语以及几种职衔称谓语之间组合的可能性及组合度、共现语序等。第五章分析了职衔类称谓语所具有的严格的等级性、鲜明的民族性、突出的时代性、灵活的变异性和适度的虚拟性五个特点;探讨了职衔类称谓语在使用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要注意突出权势高低、注重礼貌谦逊、体现亲疏关系、运用语境得体。第六章从对外汉语职衔类称谓语教学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教材中提出问题,从重视职衔类称谓语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方法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七章总结全文的主要研究及结论,提出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将进行的后续研究。

陈硒[7]2006年在《现代汉语社会称呼语缺环“难点”的补偿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广州市社会成员为调查对象,对现代汉语社会称呼语缺环现象中一些“难点”进行了抽样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问卷与访谈、语言分析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和分析了其运用的补偿策略和特点。 本文显示出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称呼“女老师的丈夫”以使用泛化称谓“老师”的频率最高,亲属称呼语选用策略表现出性别差异。 2.称呼“上级的丈夫”以使用“零称呼”的频率最高。“某先生”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亲属称呼语。 3.称呼“上级的妻子”以亲属称呼语使用频率最高,社会称呼语次之,零称呼使用频率最低。且亲疏关系对选用的影响大于权势关系。 4.称呼“朋友的丈夫(男朋友)”时,男性倾向于使用零称呼,女性倾向于使用亲属称呼。 5.称呼“朋友的妻子(女朋友)”时,亲属称呼语使用频率最高,社会称呼语次之,零称呼使用频率最低。 6.称呼完全陌生的社会交往对象时,零称呼是最主要的补偿策略,主要通称次之,且传统通称使用频率较低,而从广州话和外来文化中吸收的“靓女”、“靓仔”、“阿Sir”等称呼十分流行。此外,还有亲属称谓正在向非亲属称谓渗透等特点。

邓益成[8]2011年在《大学生内部称谓语:人际关系的社会折射》文中认为语言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尤其是称谓语的变化更加迅速,从中也反映出人们的行为、思想、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称谓语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从其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来看,体现了某一群体在具体社会情境下的人际关系。在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其内部称谓语形式丰富,来源广泛,受到了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家庭背景以及个人行为处事等各方面的影响,并直观地反映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目前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内部称谓语现象的探讨甚少,从内部称谓语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甚至可以称之为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内部称谓语,充分了解内部称谓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从中所体现的社会折射,对深入研究大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和领域。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具体研究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交代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综述,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理论视角;提出研究假设;并阐明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叁部分,研究结果分析,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学生内部称谓语的使用状况,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内部称谓语使用情况普遍,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第二,大学生内部称谓语所反映的人际关系状况,主要剖析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以及使用不同内部称谓语所产生的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第叁,大学生内部称谓语的社会折射及其对人际关系影响的双重性分析。第四部分,结论与对策。在进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同时进行了相关讨论,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周梅芳[9]2006年在《基于田野调查与心理测试方法的大学生称谓语认知情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称谓语是日常语言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语言生活中最富于创造力、对周围世界最敏感的年轻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社会的栋梁。由此,大学生群体对语言的使用,不仅体现他们自身的特点,而且可能引领整个未来的社会潮流。而大学生对一种语言表达式的运用,又是以其对这种语言表达式的认知为基础的。因此,为了把握现代汉语称谓语未来的可能走向,本文同时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田野问卷选项调查和心理学的心理测试调查,对大学生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的认知情况作一系统研究。 通过对大学生亲属称谓语认知情况的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亲属称谓语使用的基本特征是“简化”倾向,其中又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简化,一是实际亲属称谓语使用的简化——其特点是表现为“称谓蕴含”;一是拟亲属称谓语使用的简化——其特点又是表现为“称谓泛化”。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称谓语认知情况的田野调查,我们把大学生社会称谓语分为内部使用的社会称谓语和外部使用的社会称谓语。大学生内部社会称谓语因情景化而丰富多彩,而大学生外部社会称谓语则因凝固化而显得相对贫乏。 通过自由联想法的心理测试调查,我们得到了大学生对“阿姨、女士、小姐、先生、师傅、老师、老板、同志”8个社会通用称谓语的认知情况,并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们作出了以下推测: ——“阿姨”的使用范围将缩小,有些场合已经不适宜用“阿姨”称呼。 ——“先生”今后还会是主要的社会通用称谓语。 ——“师傅”今后在一定领域内还将长期存在,但已不可能象以前那样盛行。 ——“小姐”今后还会是主要的女性社会通用称谓语。 ——“同志”不可能成为今后合法的泛尊称,其尊称程度将越来越低。今后若非作为政治语言,“同志”还将带有贬义。 ——“老板”作为社会通用称谓语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小,其被称呼接受度将越来越低。 ——“老师”作为社会通用称谓语的使用范围将更为广泛。

张积家, 陈秀芹[10]2008年在《“老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大学生称外国人为"老外"动机和外国留学生对"老外"称呼的心理感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称呼外国人"老外"的动机十分复杂;不同人在不同场合使用"老外"称呼的动机不同,这一称呼语也有不同含义;外国留学生对"老外"称呼的心理感受总的说来是消极的。就总体来看,"老外"是一个具有贬义的称呼。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D]. 张蕾.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 大学生恋爱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J]. 刘真. 青春岁月. 2014

[3]. 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考察[J]. 张蕾.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

[4]. 大学生日常用语中性化的趋势研究[D]. 王悦. 吉林大学. 2008

[5]. “95后”大学生对大学老师称呼语的研究[J]. 王佳平. 海外英语. 2017

[6]. 现代汉语职衔类称谓语研究[D]. 王心玉. 鲁东大学. 2008

[7]. 现代汉语社会称呼语缺环“难点”的补偿策略[D]. 陈硒. 暨南大学. 2006

[8]. 大学生内部称谓语:人际关系的社会折射[D]. 邓益成.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9]. 基于田野调查与心理测试方法的大学生称谓语认知情况研究[D]. 周梅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0]. “老外”究竟意味着什么?[J]. 张积家, 陈秀芹. 语言文字应用. 2008

标签:;  ;  ;  ;  ;  

大学生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