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_孤岛效应论文

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孤岛论文,旅游度假论文,效应论文,国内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言

旅游度假区是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大的旅游开发形式,是最小单元的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的需求。我国旅游度假区从1992年正式设立,到现在已发展15年。从我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实践来看,15年来各种类型、各种规模以及各种级别的度假区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与观光旅游产品并重的旅游产品类型,极大地促进了度假区所在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推动了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社区的认知形象和知名度。但是,一些旅游度假区在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招商引资的外来资本和外来管理者,忽视了度假区所在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诉求和利益诉求,造成度假区管理者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在全国多处地方发生过旅游度假区管理人员与当地居民激烈冲突的情况。旅游度假区开发带来的各类负面效应逐渐凸现,尤其在与周边社区居民关系方面,度假区正呈现出与社区相割裂、隔离的“经济孤岛”、“社会孤岛”、“文化孤岛”和“生态景观孤岛”等特征,引起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却很少,使得我国度假区开发导致的孤岛问题的解决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孤岛效应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总结,旨在加强旅游研究的理论提升和对中国旅游度假区开发现实问题的解决。

2国内关于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的研究

旅游度假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从旅游度假区的研究角度来看,有关旅游度假区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度假区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方面[1],具体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开发选址、市场定位与开发方向、度假产品开发等[2~6]:大量文章结合具体的度假区案例,对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与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7~11]:其中刘家明(1999)的博士论文《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是对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在深层次上的研究和探讨。

由于我国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多数文献对旅游的发展持肯定、乐观的扶持态度,总结旅游开发对地方社区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文献占主导地位。但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开始注意到旅游开发对地方社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景观的负面效应,指出旅游业过度超前发展的弊端。吴宇华(1998)以北海银滩国家度假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度假区西区的环境问题,确认了旅游资源破坏、风景资源视觉污染、海水污染、生活污染、沙质退化、旅游超载六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并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不力、管理不善和环保投资少等因素[12]。刘家明(2000)对海岛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的旅游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承认岛屿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指出了可能给当地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由于外来资本注入而导致的经济漏损、岛屿民俗文化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滨海城市化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13]。在度假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问题上,李海瑞(1996)选取旅游度假区内的农民问题进行了研究[14],作者认为如何正确对待度假区内的农民是大多数度假区普遍遇到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观念,即要抛弃将农民视作“包袱”的想法,而应将农民看做是建设和经营度假区所需要的旅游资源加以挖掘和开发。

刘家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孤岛效应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首次将“孤岛”与“孤岛效应”的概念引入到旅游度假区影响效应的研究领域,用以形象生动的刻画度假区与当地社区之间存在的隔离与孤立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类影响和后果。在该项研究中,主要结论包括:

(1)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带给当地社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自然环境领域的地形地貌、空气、水体、植被和动物,经济领域的就业机会大小、商业/创业机会多少,以及社会文化领域的住房状况改变、基础设施改善状况、社区农业土地的损失情况、家庭收入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区凝聚力的变化等众多方面。

(2)在飞地旅游的影响效应方面,通过对旅游设施所有权、游客来源、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机会、旅游度假区对GDP和政府税收的贡献、旅游收入漏损、旅游度假区与当地脱贫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来资本控制权和外来管理者限制了当地商业机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漏损,而且削减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加剧了当地经济对外来资本的依赖,从本质上使得飞地型旅游地的发展不可持续。

(3)通过对海南三亚旅游度假区的典型案例研究以及对国内其他旅游度假区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旅游度假区整体上都存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景观“孤岛特征”或“飞地特征”,地方经济发达程度、资金来源、旅游度假区的质量档次以及开发管理方式是影响旅游度假区孤岛程度的主要因素。在研究中创建函数式来反映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孤岛效应影响因子及其量化的影响程度,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获取第一手数据比较困难,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研究的深度与量化。在刻画旅游度假区开发的经济孤岛效应特征方面,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观察的研究方法,发现高级度假酒店的日常用品多数不是由本地制造的,旅游经济漏损率较高,旅游发展的乘数远没有一些政府报告和教科书中反映的大。在刻画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景观孤岛效应特征以及社会孤岛效应特征方面,采用实地探勘、记录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效果更好。

(4)发现欠发达地区开发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和社会孤岛效应指数值比较大,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外来人口占据多数,带动当地就业机会并不是很大,附近居民普遍反映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受益没有达到预期值(见表1)。

(5)在旅游度假区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开发造成的社会经济孤岛效应是不一样的。随着旅游度假区的生长、发育到成熟,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孤岛效应逐渐缩小,逐渐由孤岛走向与当地经济社会相融合。在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初期,往往造成旅游度假区的社会经济与当地社会经济之间的严重脱节,随着旅游度假区规模经济出现,当地逐渐加大社会经济参与的比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支持度逐渐升高。这一点与国外有些研究结果有些差异,国外的研究结论是在旅游度假区发展成熟时,当地居民抵抗情绪加大,而在我国目前阶段还没有出现随着旅游度假区发展成熟,当地居民抵触情绪加大的案例。

(6)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属于飞地旅游(度假区)的研究。飞地现象和生态孤岛等概念对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的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旅游度假区突出的飞地特征体现在如下方面:外来资本对旅游设施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旅游度假区设施设备的自有独立性和旅游服务的完备性,以及与周边社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居住者。

3国外关于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的研究

度假区影响效应研究在国外有着较长的历史,研究文献相对较多。不管是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旅游经济影响研究[15],70年代的旅行社会文化影响研究[16],还是80年代的旅游环境影响研究[17],旅游影响效应三个领域[18]的研究都是以度假区为典型案例地。大量有关旅游度假区影响效应的文献高度关注旅游度假区发展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效应(见表2)。

注:根据以下文献整理获得:Kyungmi Kim,2002[15]; Glenn Kreag,2001; Brougham,J E,and R W Butler,1981; Cohen,E,1988; Lankford S V,1994; Milman A,and A Pizam,1988; Ryan C,D Montgomery,1994; Haralambopoulos N,A Pizam,1996; Korca P,1998; Lindber g K,R L Johnson,1997; Smith M D,R S Krannich,1998; Snaith T,A Haley,1999; Wyllie RW,1998[19-30]

随着度假区问题的凸显,在旅游学术研究文献中出现了度假区飞地(enclave resort)和度假区孤岛效应等两个概念。度假区飞地是指旅游设施在相对偏远地区集中、多为国外资本经营和管理、且设施区位的选择没有考虑社区的需求和愿望的旅游地类型[31]。从现有文献来看,最早从经济结构方面对度假区飞地的开发模式和运营机理进行研究的是Hills&Lundgren(1977)[32]和Britton S G(1982)[33]。Britton(1982)将外围经济区(peripheral economy)中的旅游发展称为“飞地产业”,认为外围经济区旅游的发展与其前殖民国家或宗主国的主导控制紧密相关;而外来资本控制的大型住宿、旅行、航空、银行、购物等企业的技能、资源和商业力量控制了旅游的发展,导致了度假区飞地的产生[33]。

从度假区飞地的研究重点来看,初期侧重于对度假区飞地产生背景和原因的分析,研究者有Freita[34]与Mary Benbow②。随着度假区“飞地性”问题的突出,更多的研究将注意力转移到度假区飞地特征和效应,研究者有B J Shaw与G Shaw[35]、Mbaiwa[31,36]。由于度假区飞地的固有缺陷[34],即飞地度假区的管理部门为自身利润最大化,总是想法阻止旅游者与度假区周边经济交流,使得度假区飞地带来多种负面的孤岛效应。

3.1外来旅游大企业对当地商业机会的排挤

在滚动渐进式度假区开发过程中,本地旅游摊点参与旅游开发不仅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也是保障社区利益的需要[37]。但在外来大资本开发的度假区飞地中,代表当地商业机会的旅游摊点,往往被度假区的管理机构驱逐出度假区,度假区变成与外界隔绝的“休闲集中营,式飞地。R Wahnschafft(1982)对泰国芭提雅度假区的研究[38],T G Freitag(1994)对多米尼加卢皮镇度假区的研究[34]以及B J Shaw与G Shaw(1999)对印尼度假区当地商业机会的研究[35]都详细探讨了这一点。在度假区发展进程中,随着外来旅游开发资本和外来旅游管理队伍的扩展壮大,本地旅游摊点逐渐收缩,而因此导致失业的本地旅游经商人员,并没有被吸收到正规旅游企业中去[39]。

需要注意得是,尽管本地旅游摊点的地盘在度假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收缩,但它们在度假区发展中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协调和引导,会产生更大的旅游“乘数效应”,从而对当地社区和居民收益有更高的经济贡献率[40]。

3.2经济漏损严重,当地经济受益小

度假区飞地“孤岛性”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经济漏损率。旅游经济漏损主要发生在当地社区不能提供旅游者需求的设施、食物或其他产品的情况下。由于这些产品需要进口,因此在支付进口成本时,来源于旅游者支出的大部分旅游收入就流失掉了③。旅游经济漏损的主要途径包括:(1)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进口;(2)消费品,尤其是食品和饮料的进口;(3)外商投资者将获取的利润遣返回本国;(4)海外促销支出;(5)酒店和度假区发展中对外债的分期偿还④。

从具体的案例研究来看,学者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度假区的经济漏损问题。主要结论有:(1)旅游对进口商品的购买能导致经济收益的大量漏损[41];(2)(食品等商品)进口的模式和程度与度假设施的等级、规模、所有权和区位密切相关[42];(3)经济漏损的高低与当地产业(农业、轻工业)的支撑能力、可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有密切关系;不同工作层次、不同地区来源的职工对工资支配方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经济漏损[43]。2000年,K Godfrey和J Clarke(2000)在《旅游目的地开发手册》一书中,更清晰地探讨了经济漏损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经济漏损与目的地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多样化程度有直接关系;“进口货”从本质上来讲,是那些与旅游相关、而目的地自身经济区域范围内不能生产或不能提供的消费品。因此,目的地经济的规模越大、多样化程度越高,旅游的经济漏损也就越低,反之,经济漏损就越高[44]。

3.3游客与居民的各项联系受限,不利于培育居民对度假区发展的积极支持态度

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性质、接触程度以及交往质量既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是“示范效应”发生作用、形成旅游影响的过程[35]。在飞地型度假区,为使经济利益最大化,管理部门总是试图限制游客与度假区外的居民发生任何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34];通过一系列“遏制政策(Containment)”⑤以及利用游泳池、花园等游憩设施的空间隔离,来实现度假区飞地的封闭性[24],以及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接触的最小化。因此对度假区周边社区居民来讲,他们很少能有机会与游客发生联系和接触[46],与之相关的旅游纪念品销售、特色餐饮服务也无法顺利进行。飞地度假区导致的游客与居民之间的隔离,不仅无法使游客获得真实完整的旅游体验[34]:更重要的是,缩减了居民与游客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拉大了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社会文化差距,容易导致当地居民对度假区及旅游发展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培育居民对度假区发展的积极支持态度[35,36]。

3.4当地居民就业层次低、报酬差,就业机会受度假设施因素的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尤其是为年轻人和妇女提供就业机会,是促使旅游度假区开发的主要动机之一[47]。通常,度假区对本地劳动力的雇佣状况是反映度假区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对非本土劳动力的雇佣情况则在一定意义上表征了可能发生的利益漏损程度。在度假区飞地,当地居民获取工作的机会有限,而且一般从事报酬较低、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而薪酬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管理阶层的工作一般由外来人员占据[31]。

此外,当地居民就业机会和就业结构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度假设施的所有权、设施级别、规模、经营年限等。Kontogeorgopoulos(1998)对泰国苏梅岛(Samui)和普吉岛(Phuket)上度假设施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1)当地劳动力受雇佣的比例随着设施规模由小变大而逐渐下降,在小型的家族式企业中比例最高;(2)当地劳动力受雇比例与设施的等级呈负相关关系,即度假设施等级越高,当地劳动力的受雇比例越低;(3)从设施的所有权来看,当地所有权与当地劳动力的受雇比例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外来所有权则对当地劳动力的是否被雇佣起反作用[43]。

3.5外来资本主导度假区发展,社区居民丧失对旅游发展的控制权

度假设施为外来资本控制,既是度假区飞地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进一步强化其飞地性的根源所在[38]。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外来资本主导的度假区飞地,往往将社区及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内。同时,由于外资企业控制旅游发展,当地居民平等参与决定资源使用方式、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实施旅游规划等的权利和机会逐渐丧失[36]。而当地社区对资源和旅游发展控制权力的丧失,正是旅游发展最为负面的长期效应,与可持续旅游的理念格格不入。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要想在一个社区内永续发展,必须有全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使居民成为发展过程中的自愿合作者,同时他们对旅游的态度以及他们关于旅游对社区生活影响的感知必须得到持续的评估和考量[49,50]。而度假区飞地的发展,恰恰忽视了社区的存在,使当地居民普遍感到他们的资源被外来投资商和开发商利用[36],引起社区及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反感情绪,最终影响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B J Shaw与G Shaw(1999)指出的,度假区飞地在长期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会最终走向崩溃和瓦解[35]的依据所在。

4纵向时序与比较研究是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的重要方法

对旅游度假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孤岛效应最理想的衡量,需要考察游客到来前后目的地地区的变化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现象[51]。基于此,纵向时序调查法(Longitudinal Survey)就成为实际研究中重要的调研方法。1999年,P Simpson与G Wall(1999)选取印尼苏拉威西岛(Sulawesi)上的天堂度假区(Paradise)和塞提卡度假区(Santika)为案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个度假区建设之前、建设之中、建设之后分别给各自毗邻社区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对比分析[52]。结果发现,尽管两个度假区在规模、区位、开发时间和相关政策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但由于两个度假区在开发初期征地偿还方式有别、所在社区经济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及在开发建设中与社区居民建立的关系类型不同,两个度假区带给各自社区的旅游影响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见表3、表4)。P Simpson与G Wall(1999)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对度假区研究的科学方法,即比较和综合的研究方法,这能使我们全面、直观而且相对准确地理解度假区带来的旅游影响效应。

5结论与启示

国外学者对度假区飞地的研究,重点强调了发达国家旅游组织与发展中国家度假区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是在国家这一空间尺度上对旅游飞地性特征和影响进行的探讨。从我国度假区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对度假区孤岛效应更有意义的探讨,在于度假区与周边社区这一相对微观的空间层次上。基于此,从度假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角度入手,刻画度假区的孤岛特征,综合考量度假区孤岛带来的各类影响,更能对应和解决我国度假区开发经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对旅游飞地的研究,特别突出了资本所有权对飞地形成的决定影响作用,更多地从飞地度假区内部对其特征和影响进行分析,而对度假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度假区周边社区居民的态度和感知、度假区与当地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问题,缺乏相应程度的研究和分析,而这对于分析我国旅游度假区存在的“孤岛效应”问题至关重要。

再次,国外学者对度假区飞地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些方面的个别问题,如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经济漏损率等,对度假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景观等各方面的飞地特征和影响效应缺少系统完整的研究,而国内的旅游影响研究则几乎忽视了旅游度假区这一重要类型的旅游地。从影响效应的角度对度假区各方面的“孤岛”特征和“飞地性”进行分析,为我国度假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是度假区发展的现实需要。

综上,在今后我国度假区孤岛效应的研究上,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在社区这一相对微观的层面上,衡量度假区开发建设带来的旅游影响效应问题,尤其是度假区给当地社区带来的经济收益问题:旅游收益在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分配?是哪些人、哪些群体在旅游发展中获取利益?(2)从度假区与社区关系入手,进一步探究和衡量社区居民对度假区发展的态度和感知;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寻求度假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接合点,探究度假区与社区的一体化发展途径。(3)进一步关注度假区发展阶段与孤岛效应关系,提取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效应的范围和程度;(4)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科学性,强调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减少定性描述型分析,并加强对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注释: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孤岛效应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结题报告。

②Mary Benbow.Enclave tourism.See also:http://home.cc.umanitoba.ca/~benbow/

③UN Atlas of the Oceans.Recreation and Tourism:Impacts of Tourism.See also:http://www.oceansatlas.org/servlet/CDSServlet.status=ND0yNjA5JjY9ZW4mMzM9KiYzNz1rb3M.

④同③

⑤或称牵制策略,一是劝说游客不要走出度假区的范围,否则安全自负;二是禁止商贩在度假区周边销售产品。

标签:;  ;  ;  

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_孤岛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