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519087)
摘要:独立学院发展很大程序上受到我国封闭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其师资队伍的建设亦如此。本文主要分析社会环境、政府制度与政策等外部因素社会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社会环境;政府
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需要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理所当然也是如此,而社会环境和政府因素正是制约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外因。我们就从社会环境、政府制度与政策等方面对影响和制约独立学院教师队伍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自古以来百姓对官家就有独特的崇拜和敬畏,沾了“官家”的事就意味着正统。国人认公不认私,对于办学亦如是,长期以来普通公办高等教育占统治地位。民办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才初露端倪,独立学院办学时间更是短暂。人们对于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不认可,在独立学院任教就是相当于在私有制企业上班,就是在给别人打工,有的独立学院由于运作不善可能还不如在一些私有制企业工作。很多在独立学院执教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都羞于启齿。只要来到了独立学院,无论你是否优秀,在这读书或是工作就是差一等。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的前面,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社会上人们对独立学院的偏见对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就业以及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下,人们一般不是很愿意就职于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想要吸引人才非常困难。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偏见成为影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方面的原因
政府方面的原因,确切地说,是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有关独立学院设立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是否有利于独立学院的自主发展和师资建设的推进。而以下几个方面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
1、政府的政策体制不完善
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内容模棱两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没有明确界定“合理”的比例是多少,这给很多独立学院的投资者有可趁之机。他们利用政策的漏洞,压缩独立学院办学的发展经费,减少校园建设资金,降低教职员的薪酬福利标准,影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的流失。不仅致使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且使得教学质量下降,独立学院的命运也受到影响。
2、政府对独立学院教师没有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
独立学院民办的性质决定了在人员的编制上独立学院的教师与公办高校有天壤之别。公办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纳入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有的独立学院参照公办高校的事业编制,但是没有财政划拨,这种编制形同虚设。独立学院教师的人事关系一般是通过委托第三方代理的,档案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与学院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可以不续聘,甚至在合同期内也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被解聘。这种类型的编制让人觉得更像是企业管理的类型,没有安全感,很难吸引人才投身于独立学院发展,也难以让独立学院的教师长期安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虽然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但因为独立学院在办学的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独立学院的教师工作量大,无心也无力从事科研工作,而在职称的评定中主要以科研成果为标准使得独立学院教师职称晋升难。职称的晋升影响薪酬福利的增长,进而挫伤了青年教师积极性,使之看不到个人发展的前景。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独立学院在运营过程中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社会资本的投入和学生学费收入。在办学当中自负盈亏,尽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但是很多独立学院的投资者都是企业家,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故而为了减少办学的成本,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他们会尽量避免或是缩减承担教师的社会保障支出。比如很多独立学院在为教师购买社会保险金时往往降低投保的工资标准,可买可不买的项目绝不买;在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方面更突出,很多独立学院都不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或是缴纳的标准很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规范使独立学院招人难,招优秀的人才更难,身在其位的教师心不安分,怨声载道,严重妨碍了独立学院组建一支优秀的、稳定的师资队伍。而这些都是由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缺失,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
正因为这些情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的引进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3、政府忽视对独立学院财政的资助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把独立学院看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种补充,并没有把独立学院和其它普通公办高校放在同一天秤上。因此,我国的独立学院不能像国外私立大学的国家一样享有国家的经费补贴。纵然,在文件里规定应给予独立学院与普通公办高校同等的待遇,但是独立学院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教改资助项目、境外研修补助方面只是一纸空谈,不能落到实处。正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没有政府财政的扶持,导致仅依靠民间筹集的资金不足以让独立学院的教师享受与普通公办高校教师一样或是相近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邓丰,熊霖. 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J]. 传承,2013,04:60-61.
[2]潘祖凡. 独立学院人才流失对策分析——基于员工流动成本与收益分析出发[J]. 经营管理者,2013,15:23+16.
[3]石柠嘉. 独立学院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前沿,2014,Z8:188-190.
[4]魏淑华,孙英红.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促进策略[A]. Wuhan University、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CCE2012)[C].Wuhan University、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2012:4.
作者简介:万卉(1981年—),女,江西省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万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独立学院论文; 教师论文; 队伍建设论文; 政府论文; 师资论文; 民办学校论文; 师资队伍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