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舒生平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中医医院普外科 419300

摘要:目的:分析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90例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n=45)、对照组(n=45),给予实验组患者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术后胆汁引流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胆汁引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胆汁引流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利胆排石汤;手术;胆总管结石;临床症状积分;术后胆汁引流情况

胆总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中下段,随着结合水逐渐增多、增大会导致胆总管扩张,结石上下移动,累计肝总管,所以在定位上胆总管结石包括肝总管在内的整个肝外胆管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黄疸、恶心、呕吐等,严重时会发生胰腺炎,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来进行治疗,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本次旨在研究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

纳入标准:符合胆总管结石诊断标准的患者,结石直径在0.3-1.5cm以上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出现胃-空肠吻合术患者,入院前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的患者,单肠吻合术患者,合并出现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合并十二指肠镜检查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哺乳期患者。

实验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4.8±19.2)岁,病程0.2-1.5年,平均病程(0.85±0.55)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8例,胆囊结石患者15例,肝内胆结石患者12例;伴发热患者20例,伴黄疸患者2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5.9±17.5)岁,病程0.1-1.7年,平均病程(0.88±0.65)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9例,胆囊结石患者14例,肝内胆结石患者12例;伴发热患者21例,伴黄疸患者24例。将两组胆总管结石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B超、CT等检查,确诊后,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手术治疗

(1)手术方法: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卡手术治疗。

(2)术前8h禁食,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山茛菪碱20mg。

(3)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并给予局部麻醉,将十二指肠镜置入后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并插入造影导管。

(4)注入15-20ml的25%泛影葡胺注射液行逆行胆胰造影,明确胆总管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性状等,并对乳头切来长度进行可行性评估。

(5)用乳头切开刀以11点方向将乳头开口切开1.0cm,若结石较大,则进行乳头切开前先进行碎石,并将碎石取出,引流后退镜。

(6)术后给予抗生素,并禁食24小时,给予补液,术后3天拔除引流导管。

1.2.2利胆排石汤

(1)药方:茵陈40g、金钱草15g、泽泻15g、栀子10g、青皮15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白芍10g、柴胡10g、郁金10g、大黄15g、甘草10g、车前草10g、枳壳10g。

(2)疼痛严重者加胡索,避便秘者加大黄,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肝气郁结加川楝子。

(3)术后1周内水煎取汁,每日1剂,早晚和服1次,连续服用3周。

1.3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术后胆汁引流情况。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显示结石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检查显示结石减少,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检查显示结石无变化,临床症状积分减少小于3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两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术后胆汁引流情况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表示;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用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1%(41/45);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3%(33/4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4.864。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3.讨论

胆总管结石属于医学“黄疸”、腹痛范畴,其产生的原因多为肝郁气滞、湿热壅阻,导致肝通降功能减弱,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疏肝利胆、通腑泻热的原则[1]。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胆汁引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内镜治疗对于较大的结石不容易清除,容易造成结石残留,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采用利胆排石汤来进行治疗效果较明显,并发症较少[2]。茵陈具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的作用;金钱草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其对排石、抑菌效果更显著;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栀子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青皮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化瘀的功效;鸡内金、海金沙具有通淋化石、止痛、消肿的作用;白芍具有柔肝安脾的作用;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作用;郁金具有清利肝胆的作用;大黄具有泻热通便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车前草具有清热利尿,祛痰止咳,清肝明的作用;枳壳具有利尿的作用[3]。

综合上述,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胆汁引流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缭.利胆排石汤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68-70.

[2]杨闯,张永川,古广强等.利胆排石汤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40例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08):40-42.

[3]牛义贵.利胆排石汤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4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02):322-324.

论文作者:舒生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利胆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舒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