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君
四川省乐山市中心血站 614000
通常情况下,献血都是较为安全的,因为在献血的过程中,是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的,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但是部分人群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头晕、出冷汗、刺穿部位会出现血肿、紫青的情况,且还会伴有头晕、出冷汗的情况,小部分人群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之后出现生理、心理等相关因素引起的血容量急剧下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献血者在献血之后,会加剧对献血的担心以及恐惧,且会严重影响献血者的热情,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升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热情以及积极性,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就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1、献血应当满足什么条件?
首先必须是成年人,年龄范围在18到55周岁之间,这也是硬性规定,此外,体重不能太轻,男士应当大于等于50公斤,女士应当大于等于45公斤,太轻的情况下,体质较差,也不适合献血。再者,血压一定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在献血前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影响自己的血压,一般情况下,在献血之前,血液中心或者是献血点的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检查,当检查正常之后,便可以献血了。
2、暂时不能献血的情况
洗牙不到三天,或者是拔牙以及其他手术不到半个月,切除阑尾、扁桃体手术以及眼科手术等,术后不到三个月,或者是动过大手术不到半年,其次是感冒、急性肠胃炎、局部的皮肤发炎病愈不到一周,或者是广泛性炎症愈合之后不满两周,肺炎病愈不到三个月,月经前后三天、孕妇或者是流产之后不满六个月,当不幸患上伤寒、痢疾等疾病,需要治愈之后,过一段时间才能输血。在一年内输过血也不能再次输血,纹身不满一年,与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也暂时不能献血。
3、献血对身体健康有益吗?
理论上讲,献血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为失血可以促进血液再生,降低血液粘稠等,目前,相关规定表明两次献血期间时间不低于六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多数的人一次仅献血200毫升,这个量不足体内血液的5%,且一个正常健康女性六个月的月经量大约是300毫升,健康人体可以轻松进行代偿,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动员肝、脾中的血液的,能够肯定的是,献血的相关检查对发现自身某些传染病感染情况都是很有帮助的。
4、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4.1、如何保护针眼?
用消毒创口贴按住穿刺眼,用弹力崩带进行包扎固定,用手按压五到十分钟,不要揉,10分钟之后检查是否有渗血或者是出血的情况,如有,可以适当抬高手臂,另一只手继续按压住,建议在4小时内不要去掉创口贴,针眼在1到2天之内尽量不要沾水,洗澡的时候可以用防水创可贴。
4.2、献血后饮食应当注意什么?
多喝水,选择淡盐水或者是糖水,适当多吃一些蛋白质、肉类以及动物肝脏等,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但是不建议暴饮暴食,这样会导致营养过剩,不利于健康。此外,在献血后,正常活动是不受限制的,但是一定要适度,献血后当日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剧烈运动、通宵娱乐等活动,一定要注意休息。
5、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精神过于紧张,也是当前的主要影响因素,许多人从不了解献血知识到少许了解献血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第一次参加献血的人数也往往较多,且身体也很健康,很少去医院,但是当看到针头的时候,便开始紧张,害怕疼痛,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逐渐降低,血压出现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献血反应。其次是四个小时内没有进食,血糖相对偏低,耐受力比较低的献血者由于身体血糖低,影响到机体神经系统,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会突然降低,导致一时缺血缺氧发生献血反应。此外,护士在进行穿刺的时候,不顺利,导致血流不畅,献血者受到疼痛,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组织供血不足出现献血反应。睡眠不足或者是过度疲劳,这个时候机体便会处于应激状态,献血的时候会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出现献血反应。部分医护人员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对献血者漠不关心,甚至在一旁闲聊,没有医护人员的护理,本来就非常紧张,心理恐惧,也没有安全感,此外,体检医生对献血者健康状况进行询问时,不认真、不全面,导致有晕针、晕血的人员献血。再者,也会出现连锁反应,在单位组织进行献血的时候,献血者等候的时间较长,心情比较烦躁,或者是看到别人出现献血反应的时候,对献血者过分追问是否有不适感时,自己也会感觉有不良反应,这类献血者主要是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6、预防减少献血反应的有效措施
6.1、对于精神紧张的献血者,在进行采血前,应当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消除其思想顾虑,与献血者进行交谈,全面了解献血者的身体状况,且要告诉献血者四个小时之内一定要进食,在进食之后等待一小时左右,才能够献血,在采血的时候,初次献血者不要注视穿刺针头,减少对针头的恐惧,采血的时候,与献血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
6.2、在填写征询表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当仔细征询、严格把关,对于空腹献血者应当提供牛奶、糖水、点心等食物。当献血者进食后再献血,对于过度疲劳或者是睡眠不足的献血者,应当告知献血前的注意事项,暂时延期献血,对于有晕针、晕血史的人员,应当做好解释,劝阻其不要献血。
6.3、要加强硬件建设,工作人员应当维持良好的秩序,努力为献血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6.4、采血医护人员应当不断提升采血技术,并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部以及流血情况,保持献血速度匀称,做到勤观察、勤询问、早发现、早处理,在献血后休息至少15分钟后再离开,在24小时内多补充水分,不要进行高空作业,不能够剧烈运动以及过度疲劳,避免出现献血反应的发生。
6.5、仔细观察、早期发现献血者有献血不良反应征兆,将献血反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严格执行献血者体检标准,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准备,一定要在餐后献血,不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这样既能够预防献血反应,保证血液质量。
7、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各项社会事件,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无偿献血发展到今天,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目前,自愿无偿献血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献血还存有顾虑以及误区。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为献血者解除各种顾虑,帮助其走出误区,为广大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论文作者:徐秀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4
标签:献血者论文; 或者是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无偿献血论文; 血液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情况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