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姜山镇中心中学 266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可见,德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整合拓宽德育资源,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挖掘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实现德育的实效性。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呢?结合教育实践,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中育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正常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对学生渗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科学地安排每一节课,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地挖掘并利用各科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如,数学课上,可通过中外著名科学家对人类文明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吸引学生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语文课上,可以通过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一句句名言警句,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容古今中外,纳五湖四海”;地理课上,通过山河大川、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教育;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体育课上,通过中华健儿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所讲述的道理绝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有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二、找准“结合点”,在“活动”中育人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学校的德育必须注入新的生机,过去那种就教育谈教育的“刻板式”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如今的教育对象了。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学校应广泛开展丰富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多种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德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是抓住重大节日,在庆祝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利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音乐会等活动,讴歌祖国在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是开辟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可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举办书法小组、绘画小组、学生乐队、电脑小组等,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是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在校园里也可以开展塑造灵魂的“五个一工程”活动,即让学生每人读一本好书,学唱一支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新歌,做一件有益的事,看一部好电影或电视剧,写一篇赞美祖国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是发挥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教育功效。可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三、找准“着眼点”,在“环境”中育人
环境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社会大环境上讲,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其中积极健康的东西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教育,而那些消极的、庸俗的乃至下流的东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尤为必要。首先,在教书育人上作文章。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步入健康人生的“经典”。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同时共青团、少先队更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中促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其次,将有限的学校空间环境加以优化、美化、净化,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小气候、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小环境,并由此对大环境和大气候的优化做出积极的贡献,真正达到学校的每一面墙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再次,定期邀请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老红军、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给学生做报告,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结合时代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使学生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四、找准“衔接点”,在“实践”中育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寻找衔接点,开辟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的新途径,坚持实践育人,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祖国培养人才,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还是干巴巴地说教或者只是关门内化,教育是不会深刻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转移,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挖掘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建立稳固的教育基地。
论文作者:王正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祖国论文; 教师论文; 环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