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心理评价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生论文,评价论文,心理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化,我们体会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目标的转变,随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评价等一系列转变,最后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模式。
一、素质教育评价不仅有思想道德要求,还要有心理品质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其中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指出,学会做人有五个要求:1.做能够关心他人的人,2.做能承受困难,挫折,勇于进取的人,3.做严于律己,待人宽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人,4.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5.做堂堂正正有中国心的人。这五项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出发点和做人最根本的终身遵循的归宿点,是我国21世纪国民素质的总要求。这显示了现代社会的特别需求——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重要位置,在落实不会做人到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保持德育传统方法的同时,也重视心理品质在一个人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使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补充,共同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行。
二、在小学品德评定过程中完善心理品质的评定标准
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由素质教育的评价来反馈、监控。前几年上海推出的《小学生品德评定改革新方案》力图从品德行为评价入手,对德育方法进行改革,同时将学生个性心理也列入评价体系,以《老师的话》来反映,以体现个性心理在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品德评定卡中,道德行为评价内容各年级每学年都有14项指标,具体而有序。道德评价方法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动态的,每学期安排3次,有自评、互评、总评。学生参与评价全过程,主体作用发挥得充分,评价结果公正,学生易于接受,并已纳入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可是品德评定卡上,《老师的话》所反映的内容,表达的方式有较大的差异。如有的这样写:“每遇到难题,你总是对老师说,尹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如果你能自己读题,认真思考,那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解决困难。因为老师发现你不是不会做,而是希望有人帮你一起做,这就是你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如果你能学会独立思考,那你一定能把本领学到手。”这类《老师的话》反映了学生学习心理的弱点,教师针对弱点,指出培育方向,不足的是反映的内容太单一。又如,有的这样写:“你在学校里是个不声不响的学生,平时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同学和睦相处,担任中队委员工作认真负责。老师希望你以后在上课时多举手发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对你语文写作水平提高也是有帮助的。”这类《老师的话》虽有反映个性心理的意识,但跳不出传统评语的思路。再如,有的这样写:“你是一个懂事礼貌的孩子,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打人不骂人,可是学习上不够认真,作业写得不够整洁。成绩总不让人满意。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按时参加早读,早日提高成绩,成为好学生。”这类《老师的话》情深意切,语重心长,或曰学习,或曰行为表现,其实质是重复、概括了行为表现。反映个性心理方面不系统。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反映孩子的个性心理,科学地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并作规范性指导,仍有待于深入探索。
三、需要强化培育发展的小学生心理品质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心理素质教育同样也有启蒙教育,引导孩子知道人的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于心理因素。如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之所以在《空城计》中取得成功,固然得益于他的智慧,更得益于他的意志品质。兵临城下,沉着抚琴,表现了诸葛亮的镇定和自信。良好的个性心理是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训练中形成的。
根据小学生的基础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应重点培育的心理品质有:合群、交往、乐学、会学、自信、上进、毅力、耐挫、自理、自律。设计了下列问题,供观察了解学生、选择、培育时考虑。
1.能乐于帮助别人吗?
2.有许多好朋友吗?
3.学习兴趣广泛吗?有课余爱好吗?
4.学习能做到专心、勤思、认真、刻苦吗?
5.有“我能行”、能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6.有否积极向上争第一的意识?
7.做事能否有始有终?
8.遇到困难、挫折能否做到处惊不慌?设法克服。
9.能否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
10.能否自己控制自己,有耐心不发脾气。
四、增强培育意识,认真写好《老师的话》
品德评定卡中《老师的话》是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栏目,学生看了知道“老师心目中的我”家长看了知道“教师眼中我的孩子”。这就是品德评定卡的强大生命力。它具有管理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其中教育功能是最为根本的。因此思考撰写《老师的话》时必须:1.围绕反映学生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来组织内容。素质教育告诉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我们以为,关注就是一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二要着重引导,提高、发展学生健康心理水平。《老师的话》应成为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最快乐的乐园,并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要找准起主导作用的心理特征。
深刻了解学生是写好《老师的话》的前提。教师要通过集体教育、谈话、访问等了解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其在不同情景、场合的各种心理表现,准起主导作用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方向,激发上进心,鼓励学生朝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不断进取。
3.养成心理教育要有重点、有层次。
小学生正处在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迅速阶段,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因此低、中、高各年级教育训练的内容应略有差别。低年级以合群、乐学、自理为重点教育;高年级以会学、自信、自理、耐挫、自律为重点。并注重阶段性教育效果。由于自然素质、生活环境及教育影响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也不一样,各自的起点不同,在一定时间内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即使是一个学生,品德的各个方面也处在不同层次,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注重多层次性也是《老师的话》的重要方面。
4.无重复、概括道德行为表现的语句。
道德行为表现已在测评中得到反映,无须赘述。
研究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养成及撰写《老师的话》是从发挥品德评定的整体功能去思考,完善品德评定卡中道德行为表现和《老师的话》两方面的教育,使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是全面的,既有道德行为的评定和督促,又有心理品质的疏导和指点,在道德行为和心理提高方面互相补充。这样就能为品德评定的管理功能、教育功能,道德行为指导和心理辅导找到其应有的位置,既保持传统的德育方法又开拓心理辅导。以上框架“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同行与专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