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鲍沟中心卫生院 277522
摘要:目的:探讨暴露疗法联合抗感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转归时程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TBSA≥50%总体表面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30人研究组30人。对照组患者诊疗期间采用常规暴露疗法及补液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诊疗期间在暴露疗法及补液的基础上给予全身抗感染、支持治疗,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时对感染创面进行清创。并统计两组患者创面痊愈(以未愈面积<1%计算)时程。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痊愈时长为9±6周,对照组的平均痊愈时长为22±8周。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转归时长明显缩短。(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行暴露疗法联合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控制因烧伤造成的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为创面愈合提供了无菌环境,可明显缩短转归时长,宜在烧伤科推广使用。
关键词:暴露疗法;大面积烧伤;抗感染治疗;转归时程
大面积烧伤患者存在愈合慢、疗程长、治愈率低等特点,当合并感染时更为令医师患者困扰,临床上称难愈创面[1],大面积烧伤后,作为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机械屏障被破坏,内环境紊乱,炎症介质的释放,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紊乱都为感染提供了有利因素,加剧了全身病理生理的改变,使病情趋于严重不易转归,创面不易愈合。因此大面积烧伤已成为烧伤治疗的重点[2]。本文为缩短大面积烧伤愈合时长,对患者在常规暴露疗法的基础上予以体液支持和抗感染治疗旨在说明其正性效应。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我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男47例,女13例,年龄(31.57±8.9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平均烧伤面积78.32%±9.74%,深Ⅱ度烧伤面积32.67%±16.42%,Ⅲ度烧伤面积平均28.64%±15.56%。实验组30例,烧伤面积81.62%±8.91%,深Ⅱ度烧伤面积平均34.24%±15.72%,Ⅲ 度烧伤面积平均27.98%±16.21%。两组烧伤患者体表烧伤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清创后将伤员暴露于空气清洁的隔离室内保持室温在25~28℃,创面下衬以无菌棉垫保护,创面如有水泡,用注射器抽吸液体,用药棉浸泡外洗液,轻轻拭去脓液及坏死组织。创面暴露在空气中任其干燥,不另加包扎。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补液及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防止菌群失调。治疗中监测各项生化指标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组:在行对照组所有操作之外予以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静脉滴注,并追随血象检查及创面细菌培养实时更换用药计划,防止多重耐药株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创面痊愈(未愈面积<1%)的时长(d)并确定患者其他并发症未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痊愈时长为9±6周,对照组的平均痊愈时长为22±8周。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转归时长明显缩短。(P<0.05)
3 讨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常因烧伤局部或远隔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体液丢失所致休克,使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紊乱,低血容量造成组织脏器灌注不足,过量的自由基产生,各种炎性介质的释放,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机体对创伤感染的能力下降,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因此抗感染治疗的介入在烧伤患者康复期显得尤为重要。病原菌感染同时也是威胁大面积烧伤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控制烧伤患者感染,以及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创面修复结果及修复时间的因素很多,如感染、组织低灌注、营养支持疗法不当、全身性疾病等,细菌性感染时最主要的原因。因其不但具有直接释放细胞性毒素的作用,还具有诱发高代谢反应、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抑制骨髓的作用[3]。本组研究中研究组伤者在清理创面实施暴露疗法康复时同时给予了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创面的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并根据伤者个体不同制定了个体化给药方案,当烧伤创面合并感染,尤其是两周以后,一般经过清创处理,再结合全身的抗感染治疗便会得到控制[4]。
吸入性损伤史热力和烟雾引起的呼吸道损伤,不但发病率高,且病死率高。吸入性损伤常常合并面颈部损伤,常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已建立通畅的气道,从而减少气道因痰多、局部组织水肿而窒息导致的死亡[5],但因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进一步损害了呼吸系统的宿主防御功能,致病菌群变迁,肺部易感性增加,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故早期抗感染治疗为必须。
在有细菌感染的创面,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驻扎,会引起化脓性炎症发生,使创面继发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并可发展成溃疡、窦道、瘘管。炎性细胞浸润趋化因子的释放会进一步造成组织损伤,使组织不能够进行早期痂下愈合,转归时间明显延长,愈后瘢痕色素沉着且不规则。在根据患者创面细菌培养、血培养,制定出抗生素的降阶梯型治疗策略,实施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创面可尽早结痂干燥,并痂下愈合从而缩短愈合时间,提早出院。长期以来,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问题一直是影响临床修复的关键因素,治疗的方法是尽可能早的清除坏死组织,抗休克治疗,裸露的创面会因体液灌注不足,创面肉芽组织老化、机化不完全而使愈后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行暴露疗法联合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控制因烧伤造成的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为创面愈合提供了无菌环境,可明显缩短转归时长,宜在烧伤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罗珠,于益鹏,孙步梅,等.35例烧伤患者难愈创面的治疗[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1)
[2]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杨中金,郭至权,多重耐药烧伤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
[5]徐向荣,罗志军,张承德,等2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 16(19)
论文作者:郭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烧伤论文; 创面论文; 患者论文; 大面积论文; 时长论文; 抗感染论文; 疗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