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_税收论文

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税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务管理现代化概述

当前,中国税务管理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国际税收竞争带来的压力、税制与税收征管手段的相容性、税源结构变化带来的信息掌握不足、削减税收成本、出现新的偷骗税方式等等,这些都给传统的税务管理模式带来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将税务管理现代化确认为今后税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税务管理现代化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关联性、系统性和人本化等特征,具体包括税务管理理念现代化、税务征管体系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现代化、税务管理机制现代化和税务管理手段现代化等。税务管理现代化理念应该包括“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化经营”、“服务型政府”、“扁平化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税务征管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税务管理中税务部门本身的现代化问题,包括税收征收办法、征管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内容,涉及业务包括申报前纳税准备(宣传、以纸质或电子介质申报表发送、调查研究)、申报信息处理、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执法、税收统计等内容;纳税服务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税务管理中服务纳税人的现代化问题,包括(申报前)税务咨询、(申报中)提供纳税服务(主要是税务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申报后)纳税人权利保护等等;税务管理机制现代化主要涉及税务管理过程中的决策体制、用人机制、晋升体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多方面的内容;税务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税务管理过程中实施工具的现代化,涉及法律手段、科技手段等方面。

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抓住“三个核心战略”,即构建现代税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现代税务管理征管体系,构建现代税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中,构建现代税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是中心。

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标准、结构特征与指标体系

(一)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标准

从国外的一般情况看,税务管理现代化标准包括税收征管体系、纳税服务体系、税务部门工作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

1.税收征管体系

税收征管体系的效率可以通过税收成本率来衡量,现代化税务管理的税收成本率应该小于1%。在公平方面,可以用案件稽查率和稽查准确率来代表,现代化税务管理的案件稽查率至少应该达到60%,案件稽查的准确率应该达到80%。

2.纳税人服务体系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以衡量现代化纳税人服务体系的标准可以分为数量型和质量型两种。数量型的指标主要是电子(网上)申报率,设定的目标约44%为宜。质量型的指标主要是纳税人满意程度。将现代化税务管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设定为6分左右(7分制)是比较合适的。

3.税务部门工作环境质量

衡量标准选取的指标有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费用(年平均培养时间)、员工流失率等。员工培训费用(年平均培养时间)较能客观地反映现代化税务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员工至少应达到年平均培训时间约为12个工作日,年平均培养费用约为工资总额的4%。

(二)税务管理现代化的结构特征

1.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收入特征

税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以最小成本为政府征集收入,因此考虑税务管理现代化结构特征首要就是考虑税收收入的结构特征,现代化税收管理的收入特征大致情况如下图。

税务管理现代化收入特征

2.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资源配置特征

税收管理从微观层面来看,就落实到预算资金在税务管理中的分配比例和人力资源在各业务部门的分配比例。纳税申报及服务:后勤及支持系统:稽查:管理机关=23:35:37:5,体现在征收、管理(包括管理机关)和稽查三个环节的支出比例各占三分之一较为合理。

(三)税务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构成

税务管理现代化指标主要有八个:税收“应收尽收比率”或“税款流失比率”、纳税人的方便程度、纳税服务质量、税收成本的递减程度、税源监控程度、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税务信息化的有效程度、干部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及工作绩效。

上述八项具体指标可以综合为表1。

表1 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指标构成和定量评估

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

征管效能B1

应收尽收率%85

税收成本率%

2.5

人均征税额 万元/人1500

税源对比差错率% 5

服务水平B2

123661人工咨询电话接通率 % 100

纳税人满意度 % 95

信息化程度B3

电子化申报率 % 100

人均计算机拥有率 % 100

数据处理集中度% 99

信息化支出占税收业务总支出的比重 % 35

组织资源能力B4

税务人员工作适用率% 90

税务人员工作发挥率% 90

税务人员工作有效率% 90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 % 95

专业资格人数比例 %

工作人员满意度% 80

税务人员年均培训时间

天/年10

税务管理现代化综合指数MI -

-

我国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战略途径

(一)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1.优化业务流程

一是改变过去围绕税务机关的内部职能机构设置来设计业务流程的方法,改为按照服务纳税人纳税来进行业务重组,以为纳税人提供尽量简单明了的业务办理模式为目标。二是选取最核心、最关键的流程进行改造,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全面突破。所谓核心流程是指在占纳税人日常业务量的80%以上的税收业务,它能基本满足纳税人涉税问题的关键需求。三是运用运筹学,合理安排流程环节的先后顺序,合并近似业务,简化流程环节。四是将所有的业务、管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平衡,综合考虑,在这一环节,尤其要注意打破职能部门本位主义的思考方式,注重追求各职能部门的互相合作和整体绩效的最大化。

2.完善纳税服务

一是设立专职纳税服务部门。应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自上而下设立纳税服务机构,为实现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体系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健全服务机制。主要包括: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审批环节,降低纳税成本;建立纳税人监察体系,建立纳税评估制度,推行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纳税服务的质量考核机制,切实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三是扩大服务范围。从税前咨询、辅导,到税中的程序性服务,再到税后的救济性服务,将纳税服务的内容扩充到涉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四是创新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做到在涉税的每一个环节,能为各类纳税人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形式。五是提高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

3.严格税源监管

税源监管应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一是完善税务登记制度,建立起以征管电子数据为主要内容的纳税人“户籍制”。即建立从纳税人税务登记开始记录直到该企业消亡的档案信息库,信息存储介质应包括电子信息及纸质档案信息。二是采集纳税人财务核算信息。三是建立税银联网和数据交换制度。四是安装税控装置。五是加强与其他政府机构信息的交换。六是加强宏观税源监管。从税收角度对整个经济运动进行监控。包括对地区、行业纳税情况的科学测算和及时评价。

4.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科学的税收风险控制体系主要由推行纳税评估、加强税收惩罚、推行业务重组和审计、推行高薪养廉和职业设计四个方面构成。

(二)税务管理现代化的体系建设

1.设计总体框架

总体设计应当涵盖税收业务、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和外部信息管理等所有应用的软件需求、功能需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策略、路线、平台,为现有软硬件整合提出明确的指导,为新开发的应用系统提供有章可循的依据。凡需要完善优化、移植升级和开发建设的应用系统以及设备配置、推广维护都要纳入一体化轨道,都要按照总体设计框架的要求来进行,以确保税收信息化工作科学、稳妥、有序地实施;新设计开发和移植、升级、优化的一体化应用软件采用特定的平台,其标准必须是组件化或可拆卸的,应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和灵活组装性;要严格需求管理和版本控制,通过建立专门的软件质量配置管理部门进行把关控制,以确保软件的统一管理和有序发展。

2.建设标准规范体系

全面执行并完善全国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技术规范、项目管理规范、硬件网络技术规范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并结合ISO9000体系,为应用软件的整合和建设、确保数据安全、实现信息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确立各项标准规范的权威性。标准规范一旦确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只有在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严格遵循有关标准规范,才能保证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顺利实施。

5.建设基础架构

在保护现有基础的情况上,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基础架构进行一体化建设。具体包括网络整合、服务器整合、存储设备整合、硬件配置一体化。

4.完善应用系统

在业务规范一体化的前提下,以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开发规范的完善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按照“数据整合和功能整合相结合、推广应用和优化完善相结合、升级移植和开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科学详密的计划下积极稳妥地建设应用系统,既要充分考虑今后与全国统一的应用系统的衔接,又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软件投入,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这一整合过程的实施。具体包括:以全国统一征管软件CTAIS为基础,加大系统整合力度,完善税收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进一步完善优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扩大系统应用面;加快决策支持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加强与税务系统以外的有关管理信息系统的协调构建信息门户;加强运行维护;构建安全体系。

中国现代化税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实现系统整合、保证现有业务。在此阶段的重点是实现关键应用系统的全面集成,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征收任务,尤其是着重提升对业务影响最大的流程,即从申报到税款入库的流程,确保征收任务的完成。

第二阶段(2004年):加强运维管理、建立纳税人服务体系。此阶段将建立和完善纳税人服务体系,重点加强IT系统的运维能力,以便保证整合后的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对第一阶段建立的部分系统进行推广和提升。

第三阶段(2005年):深化内外部集成。在此阶段将涉及到更加复杂的问题,包括在整个政府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大环境下,实现与外部机构的更加紧密的集成、并涉及到对业务流程、文化和组织机构、绩效考核等进行变革以适应改善为纳税人服务的需求等。

(三)税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体系建设

税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税务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素质评价体系、配置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薪酬分配体系、培训与开发体系、人力资源诊断体系等七个子体系。

1.优化税务组织机构是税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

(1)重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针对目前税务部门行政管理的现状,可将人事、教育、培训等部门的角色模糊化,重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2)归并服务前台的岗位职责。即根据“工作专业化与角色模糊化”原则,归并服务前台的岗位职责,可以考虑模糊这几个岗位之间的界限,以一个岗位向纳税人提供以上各种服务,既可以平抑高峰,又可以均衡工作量。

(3)整合税收政策管理部门。即根据“命令链”原则,整合税收政策管理部门。目前,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流转税、所得税管理,从上到下基本上是由流转税司(处)、所得税司(处)、国际税收管理司(处)等分别实施的,存在职能壁垒问题。就流转税和所得税政策而言,它们之间有很多政策都是要协调、配套、互动的。因此,必须按税种整合管理部门,减少部门纷争,维持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尤其是在基层的税收政策管理部门更应进行部门整合。

(4)充分发挥监察机构作用。即以“机构扁平化”原则,充分发挥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应集中监察职能,监察机构只配到市(县)局一级,直接对本级和下属单位行使监察职能。同时标准化监察职能,使监察机构变成为标准的、权威的督导机构,兼顾业务的标准性检查和非业务的标准性检查,监察人员可以不熟悉业务的具体操作规程,但他必须知道业务人员是否按照标准操作,同时对操作规程提出改进意见。

2.加快完善税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体系建设

税务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包括:完成以工作分析要素、工作说明、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工作;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职位的性质和内容所确立的不同职位标准,分别进行归类管理,完成职位分类;确定人才结构;根据不同职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所确立的不同职位标准,分别进行归类管理;按各类人才的战略地位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人力资源分类管理政策,编写职位说明书;从工作分析和职位分类入手,通过梳理,划分职类、职种、职层,进而进行任职资格与角色定义,划分各级别角色任职资格等级标准,构建任职资格体系。

税务人力资源素质评价体系包括:根据不同对象、目的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税务人员素质评价的统一尺度,完成以品德素质结构、身心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为主要构成的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完成素质评价方法的选定,建立对人的素质内容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基础。

税务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包括:针对税务机关内部较低级职位的空缺,逐步完善招聘录用制度;完善缺位竞争上岗制,通过公开竞争对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完善轮岗交流制,有计划地将部分税务人员在现有级别的不同职位上轮换任职;完善试用期制,对新任命的领导干部规定试用期限:对税务机关的某些季节性、临时性、辅助性的工作人员,建立合同工雇佣制。

税务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包括: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依据税务机关整体的征管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划分到各部门,形成部门目标。基于部门的绩效指标和各岗位职能职责,确定个人的关键绩效指标;包括硬评价和软评价在内的绩效考核方法;以硬评价方法为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型。

税务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包括:梳理当前存在的各类奖金、福利、津贴,重新整合,构建不同层次的税务薪酬体系;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薪酬结构,建立合同工薪酬制度。

税务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包括:在对未来人力资源变化和需求情况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做好培训规划,建立科学模型,制订具有预见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试行学徒制、导师制。对于录用的新员工可以采取学徒制的方式进行培训。建立导师制,选择比较优秀的中高层领导干部作为导师,加速年轻干部的培养;通过人力资源评估挖掘具有特殊专长和发展潜力的人才,建立后备人才库,并进行动态管理。

标签:;  ;  ;  ;  ;  ;  ;  ;  ;  

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_税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