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运动疗法治疗踝关节损伤康复应用分析论文_贺玉波

浅谈基于运动疗法治疗踝关节损伤康复应用分析论文_贺玉波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100)

【关键词】运动疗法 康复治疗 踝关节损伤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378-02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 将人体的垂直重力转化为弓态结构负重, 当踝关节受到外界反作用力而不能进行有效缓冲时极易出现损伤。 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包括骨折、 韧带损伤, 如果治疗不当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而且踝关节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运动疗法通过主动或被动训练, 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恢复, 也是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的重要康复方法。 运动疗法根据根据动力来源可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在踝关节功能性训练中包括踝关节肌力训练、 耐力训练、 平衡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等。 笔者就运动疗法中主动运动训练、 持续被动训练 、以及运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技术、 在各类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作一一综述。

1 运动疗法的发展及其在骨科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运动疗法历史悠久, 祖国传统医学中按摩、 导引等具有形意结合、 动作和呼吸调节同时进行的特点。 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针对损伤引起的活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和治疗, 对于踝关节损伤具有改善预后的作用。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治疗中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一项前瞻性比较研究发现, 未接受运动疗法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4 周后出现与步态参数相关联的物理性损伤。另外, 相对于室内锻炼、 运动疗法更有利于年龄 60 岁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中短期康复。在围手术期给予运动疗法干预, 可以有效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促进骨折修复及增加骨量。运动疗法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在于肌松弛训练、 肌力训练、 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后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通,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软骨的新陈代谢和炎性物质的吸收 。

2 运动疗法在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2.1 主动运动训练

医学运动治疗是运动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循证医学, 强调通过主动参与和精准控制的力量平衡训练, 促进患者神经肌肉传导系统的恢复。 目前不稳定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金标准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常见内置物刺激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近年来, 临床上多主张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主动康复训练, 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通常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至少术后 6 周才进行相关康复训练, 而目前临床多项试验证明术后即刻开始足趾活动和趾屈伸静力性肌收缩练习等主动运动训练有利于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远期疗效优良率。一项荟萃分析提示关节运动对踝关节扭伤的康复作用可使动态平衡能力立即改善, 并且在短期内获得足背伸范围的改善。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的背伸肌力与健侧无明显差异, 但单脚站立时健侧和患侧都存在动态平衡能力下降。因此动态平衡能力的改善在踝关节损伤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 另外, 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 4~6 周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运动, 可通过水温 、机械等本体感觉刺激减轻疼痛并缓解肌肉紧张, 同时静水压可促进下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 在浮力的作用下可避免负重过量引起踝关节骨折处塌陷。临床研究显示这项较新的康复训练方法不仅增加了踝关节活动度, 还提高了小腿三头肌、 胫前肌等肌肉的肌力 耐力和控制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持续被动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是由机械及或电子装置带动或维持部分肢体的运动, 其引起的关节运动增加了关节液代谢, 有利于清除局部抗原抗体复合物, 促进血液循环和损伤修复。被动的踝关节康复训练运动一般为等速的往返运动。而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结合踝关节功能训练带可使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踝关节肿胀和活动度明显改善。有研究认为Lauge-Hansen 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的持续被动运动较主动运动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以及减轻患者初始下床活动时的疼痛。 踝关节骨折术后是否进行石膏外固定尚存争议, 而术后即时持续被动训练可使踝关节活动度获得满意的恢复, 并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 与术后石膏固定的对照组相比, 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踝关节在持续被动运动机作用下通过泵效应促进了关节滑液循环 ,增加软骨营养和代谢, 加快关节内血肿清除, 减轻关节粘连。动物实验证实持续被动运动相对于制动更有利于软骨修复 ,但仍有反对意见认为持续被动运动增加了卧床和住院时间, 降低了患者主动运动的积极性。 虽然踝关节活动度得到一定恢复但肌力不足导致实际踝关节活动度远远小于持续被动训练时达到的活动度。

2.3 运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以关节的低速度, 不同振幅的生理及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常用的手法为 Maitland 手法和 Mulligan 手法。对于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 采用被动运动联合 Maitland手法对踝关节、距骨下关节进行关节牵引、向背侧、腹侧、内侧或外侧滑动 ,连续治疗 8 周后患者的总被动活动度、 肌力、 AOFAS 评分等均得到显著改善 。主动运动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技术对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更显著。如前后距骨关节活动配合Ⅲ级 Maitland 关节松动技术对亚急性和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背屈活动度, 疼痛和个体功能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 每周 2 次为期 3 周的 Mulligan 手法联合主动运动,可使患者的踝关节背伸活动范围、 姿势控制能力大幅改善 ,也有利于反复踝关节扭伤患者的关节功能重建。临床研究证实关节松动技术可在短期内恢复踝关节扭伤患者踝关节的负重背伸活动范围和动态平衡能力,同时在关节肿胀、 活动度、 疼痛 、步态改善等方面也有所帮助。关节松动技术的原理为修复踝关节微小移位, 使嵌入关节内的滑膜及韧带等软组织得以解脱, 促进关节液流动, 增加软骨盘营养供给 ,抑制致痛物质的释放, 加强本体反馈等。

3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运动疗法中主动运动训练、 持续被动训练 、以及运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技术、 在各类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疗效分析,可使患者针对自己的病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在术后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使用切实有效的方法使患者身体功能得到有效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世明. 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J]. 中医正骨 2014 26(9)3-5.

[2] Hawson ST. Phys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foot and ankle in the athlete[J]. Clin Podiatr Med Surg 2011 28(1) 189-201.

[3] 路微波 胡永善 吴毅 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

术期运动疗法干预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7) 614.

[4] 张宏斌. 踝关节骨折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远期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 2015 14 156-158.

[5] 石海花 刘欢 薛婧 等. 踝关节功能训练带联合 CPM 机训练在踝关节骨折中的疗效观察[J/CD].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 3(4)19-22.

论文作者:贺玉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浅谈基于运动疗法治疗踝关节损伤康复应用分析论文_贺玉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