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与大国关系的变化_军事论文

蒙古国与大国关系的变化_军事论文

蒙古与大国关系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论文,大国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蒙古地处中俄之间,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近年来,蒙古的政治、经济变革接踵跟进,各大国争相与蒙发展伙伴关系,蒙古也借此推动“多支点”的大国外交。2006年8月,蒙古将举行“大蒙古国”800周年纪念大会。一系列变化使蒙古在国际舞台上骤然引人瞩目。

一、蒙古与大国关系现状

冷战时期,蒙古奉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服从这一政策。冷战后,蒙古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其大国外交日益活跃。蒙古与大国的关系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美蒙关系持续升温。美蒙交往在冷战时期一直处于试探、徘徊状态,两国直到1987年才正式建交。冷战后的美蒙关系以“9·11事件”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借机填补苏联解体的真空,高层频繁访问蒙古国,是援助蒙古的主要国家之一。此间,美与蒙签订了政府贸易协定、领事协议和美国援蒙并派和平队员的协议。美国的真正意图是,推动蒙古的政治多元化,促其建立符合西方标准的民主体制。而蒙古则借机争取大量经济援助。1991年,美国会通过《关于蒙古问题的决议》,支持蒙古出现的多党制,并向蒙古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和最惠国待遇,美还同日本、韩国、世界银行、国际开发银行合作援助蒙古。第二阶段是“9·11事件”后,美继续加强与蒙古的政治和军事合作,把蒙古作为其在亚太的重要基地。一方面,美国对蒙古的高层访问持续升级。2004-2005年,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助理国务卿、众议院议长、国防部长直到总统先后访问蒙古,鼓励蒙古帮助美在中亚建立民主,把不断升温的“蒙古热”推向高潮。另一方面,美蒙事实上的军事合作更加深入,甚至有迹象表明蒙古正在成为美国在亚太的重要基地。自2003年起,美国利用台湾“国防部”的人力、技术,在蒙古设立对中国的监听站,监听中国内蒙、东北、新疆等地区的电讯情报。① 2005年,布什访蒙期间即宣布,美向蒙提供价值11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以提高蒙古的反恐装备水平。②

其次,蒙日关系在美蒙关系的推动下也由冷到热,发展势头很旺。经济上,日本是对蒙古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1991-2004年,由日本和世界银行等牵头召开的国际援蒙会议共10次,承诺向蒙古提供近36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无偿援助,而日本实际到位的援款最多,超过14.5亿美元。③ 日本还是蒙古的主要投资国家之一。据截至2006年初的资料表明,在蒙古的日资企业有164家,直接投资约6500万美元,在蒙投资者中列第五位。④ 政治上,日蒙彼此靠近,各取所需。蒙为争取经济援助,日本则看重蒙的战略地位和市场。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友好互动与交流不断增进。2006年3月蒙古总理恩赫包勒德访日,表示支持日本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则大搞“相扑外交”,确定2006年为日本的“蒙古年”,以推进蒙日“综合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蒙古也确定2007年为其“日本年”,届时双方将举行建交35周年(2007年)纪念活动。军事上,日蒙安全合作有所加强。2006年8月,蒙古境内将举行有日本自卫队参加的、代号为“可汗·探索—2006”的18国联合军事演习,该演习由蒙军总参谋部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共同组织实施,并邀请中、俄观摩。⑤ 这将是日本自卫队首次入蒙。

第三,蒙俄关系走出低谷,传统友好关系得以修复,凸显互利互惠的特点。苏联解体后,蒙俄关系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大幅收缩。进入21世纪以来,蒙俄传统伙伴关系修复并有新的发展。政治上,两国保持高层互访的势头。2000年,俄总统普京访蒙奠定了两国互利合作的政治基础;两年后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又访蒙充实合作。2005年蒙古总理、议会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经济上,蒙古2004年还清了对俄剩余债务,俄蒙遗留问题得以解决。另外,蒙古每年从俄进口40万-50万吨石油产品、20%的电力以及一些动力和采矿设备等。截止2003年,蒙俄边境贸易口岸已开放了29个,俄在蒙注册企业有297家。⑥ 更令人关注的是,蒙俄恢复了传统军事安全合作。2005年,蒙俄举行安全合作会议,俄计划向蒙提供武器和技术装备;两国还举行了反恐军事演习。

第四,中蒙友好关系恢复,经济合作不断加强。20世纪90年代,中蒙关系不断加强,两国实现元首互访。1990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主席彭·奥其尔巴特访华;1991年8月,杨尚昆主席访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蒙的首次访问。随着1994年《蒙中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998年《蒙中联合声明》和2003年《蒙中联合声明》的签署,中蒙关系一步步登上新台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蒙关系深入发展。一方面,两国政治关系稳定,互信加深。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蒙,中蒙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5年,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访华。另一方面,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加强。胡主席访蒙期间,中国承诺向蒙提供3亿美元贷款。2005年5月,吴仪副总理访蒙,与蒙签订了18项经济文化合作协议,并向蒙古提供5000万美元无偿援助。中国现已成为在蒙的政府、私人投资领域和企业界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和1998年以来在蒙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国。据统计,至2004年底,在蒙古注册的中资企业约1640家,注册资金为4.6亿美元,占蒙古外资总量的40%以上。⑦ 2005年,蒙古对中国出口(约5.41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48.1%,在其出口中位列第一;从中国进口(约3.19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7.7%,仅次于其从俄的进口。⑧ 2006年1-2月,蒙古的进出口继续受中国经济的拉动,同比分别增长52%、63%。⑨

蒙古与欧盟等主要地区和大国的经济、安全合作也在加强。冷战后欧盟等地区和国际组织加强了对蒙援助,蒙古借机加强了与其在经济、安全上的合作。在国际援助方面,到2004年,蒙古国内生产总值的14%来自国际援助,其中相当部分是优惠贷款和无偿援助。2005年7月,欧盟宣布对从蒙古进口的7200种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向蒙提供13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⑩ 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在蒙古也实施了名目繁多的援助计划。蒙古与一些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如,韩国不仅成为蒙古的投资大国,还吸纳了8000多蒙古人入境打工。(11) 在安全合作方面,蒙古在维和、军事演习等方面与英、法、德等开展合作。2004年6月,英国出资8万英镑在蒙古进行“联合国五常在蒙维和培训”,增加英国在蒙影响力;法国于2003年在蒙设立使馆,翌年又增设了武官处;2005年初,蒙古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和平伙伴计划”。另外,蒙古也与印度全面推进安全合作。2001年,蒙印签署《国防合作协定》;2003年11月,蒙印国防部长达成协议,印度派专家对蒙古的武器装备进行维修和保养;2004年,蒙印商定今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二、蒙古与大国关系调整的背景

冷战后蒙古与大国关系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包括国际形势的剧变、大国重新塑造亚太安全结构的战略需求和蒙古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蒙古自身改革的需求等。

首先,苏联解体和“9·11事件”是蒙古与大国关系全面发展的直接推力。这两大事件从根本上确定了蒙古与大国关系回暖的大方向。苏联解体使在冷战时期完全与苏结盟的蒙古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受到巨大的冲击。1992年12月苏联军队全部撤出蒙古,以此为标志,延续70年的蒙俄同盟关系宣告结束,蒙古突然失去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依靠。1990-1994年,蒙俄贸易由占蒙古总贸易的82%下降到41%,俄对蒙古投资从占蒙古国民经济总投资的70%下降到10%。同期,蒙古GDP的增长率年均下降了7.9%,人均GDP也由1340美元下降到230美元,(12) 结果引发政局动荡、经济滑坡,社会秩序混乱,陷入严重危机。此时,美以安全保障、推动民主和经济援助为诱饵,乘机向蒙渗透、与蒙发展关系,并组织国际援蒙会议,支持蒙古的政治变革,在军事合作、武器供应、人员培训、经济支持方面迅速替代了前苏联扮演的角色。其他大国如日本、中国等也加快与蒙古开展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蒙古为寻找新的援助,积极与美、日发展关系,寻求与中、俄发展睦邻关系。

“9·11事件”后,反恐战争的进行为蒙古提供了深化改革、开展对外合作的机遇。一方面,蒙古加强自身军事改革,在完善军事法规、修订《国防法》、《武装力量法》等纲领性文件的同时,制定《2020年前建设高技术军队战略构想》,精简国防机关,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蒙古还派兵参加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并利用美援组建职业化维和营,以应对突发事件、参加国际维和等。美蒙关系由此得到明显加强。另一方面,蒙为维护自身利益,多次参加反恐军事演习,通过反恐中的协同作战,增强蒙军的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能力,由此促进了蒙古与中、俄、日、印、北约以及周边国家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并为蒙参与亚太地区安全组织带来了机会。

其次,冷战后亚太安全结构步入重塑时期,主要大国抓住机遇,扩大或深化与亚太国家的交往。蒙古由过去一边倒向苏联转行独立的全面外交,其地缘重要性日益凸显,进而被美国及其他大国视为维护其亚洲利益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由于中亚和朝鲜半岛问题升温,蒙古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美国看重蒙古的地缘优势,力图将蒙纳入亚太安全机制。政治上,美国认为蒙古可助其加强与中亚的联系,要将中亚“颜色革命”的浪潮推向蒙古,以便将蒙古改造成为中亚的政治民主榜样。蒙古的政治民主化已进行了10年,其间蒙古建立了议会制,壮大了民族主义势力。而今蒙古政府又推动蒙古文化复兴,鼓励信仰佛教,并进一步吸引外资,具备了美可资利用的民主政治基础。军事上,美国国防部正为与中国之间的可能冲突做准备。虽然美在蒙建立基地是不切实际的,但蒙古有人认为,蒙古幅员广阔、地势平坦以及境内废弃的原苏联空军基地,均可资利用,美蒙加强关系有战略优势。(13) 此外,随着朝核危机的发生,美国欲利用蒙古在朝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美国力图推动蒙古与朝、韩加强关系,提升蒙在东北亚地区安全中的作用。美对朝采取敌视政策,支持一些非政府组织鼓动朝鲜人外逃;蒙古距离朝鲜很近,美认为这便于蒙古接收朝鲜人。蒙古也随美起舞,出台了对朝鲜难民采取先收容、再由边防军看管的政策。

其他大国纷纷角逐蒙古,以图加强自己对亚太安全事务的影响力。近几年来,英、法、俄、日、印度等国积极加强与蒙古的关系,提升与蒙的安全合作关系。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错误解读在其中起了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平衡或者借重中国崛起的影响力成为一些大国亚太政策的一部分。它们把蒙古当作牵制中国的一枚棋子,以期服务于其维护自身亚太利益的目标。如日本、印度正在千方百计成为蒙古的“第三邻国”,以限制中国的影响力。日本企图通过对蒙古的援助扩大自身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提升其在亚洲事务中的分量。印度近五年来迅速提升与蒙古的军事合作关系,印度知名军事网站“印度防务”称印度最近正讨论在蒙古设立军事基地的计划。(14) 这些都为蒙古提供了扩大对外交往、广泛争取援助的契机。

第三,蒙古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自身改革,发展与大国的关系。冷战后,蒙古政局发生连锁变化,对外战略也经历了重大调整,“不结盟、多支点”的对外政策逐渐定型。1994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蒙古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等决议,分别就冷战后蒙古的对外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原则等做了阐述,确定了今后将主要依靠政治和外交手段来保证蒙古安全的基本方针。在外交上,蒙古实行开放和不结盟政策,与中俄“平等交往”,并推动与“第三邻国”的均衡外交。其中,“第三邻国”外交就是借助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力量来平衡与中、俄的关系,以确保蒙古的独立与安全。在经济上,蒙古确立面向亚太的对外经贸战略,把与中俄建立互利与安全的经贸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与此同时,蒙古积极发展与美、日、德等西方国家以及其他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借以平衡单纯依赖中俄可能带来的风险。军事上,蒙古实行自主防卫、均衡发展的军事安全战略。它在与中俄发展正常关系的同时,也谋求与“第三势力”发展关系,推动建立均衡的地区安全格局。蒙呈请并联合邻国、第三国和联合国以及国际其他联合武装力量,在必要时进行自卫。蒙古多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表示,一旦新的东亚安全机制建立起来,它将积极参与,并希望把本国安全与地区安全合作紧密结合起来,为本国安全增加一道屏障。从这个意义上说,蒙古积极开展全面外交以及列席或参与地区和国际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世界经济论坛、亚洲合作论坛、亚太安全论坛等,是其国内改革政策的延续及对外战略调整的结果。

三、蒙古与大国关系走向及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交往的加深,蒙古与大国相互间的利益需求日益增加,相互关系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一是美国及其盟国与蒙古的关系会更加紧密。美国和其他大国如日、英、德也将加大对蒙古的投入。蒙古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因此会得到加强。尤其是为获得更多美援并抗衡两大邻国,蒙将在反恐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对美继续给予坚定的支持,有人甚至认为蒙古想循着“第三邻国”政策的方向发展成为美国的盟国。二是蒙、中、俄之间的平等交往和睦邻友好关系将持续发展。蒙、中、俄在历史与现实的地缘利益交织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会愈益加深。蒙古不希望成为中俄任何一方的卫星国,但也承受不起与中俄关系恶化的代价。三是蒙古会继续在大国关系中纵横捭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国会一如既往地重视蒙在地区事务中的参与角色,蒙古也会坚持自身的独立性,在大国关系中周旋,并在地区安全与合作机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蒙古与大国关系日益加强,已经并继续对大国关系和地区事务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积极的一面是主流。

首先,蒙古与大国关系走热,使蒙古成为东北亚活跃的一员,有助于推进亚太安全机制特别是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蒙古是亚太安全中的新兴角色,美日看重其对中俄的牵制角色;中俄重视其对周边安全的稳定意义。因此,蒙古既可以成为美日的密切伙伴,也可以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活跃一员,作为几方借重的力量参与地区安全。另一方面,平衡大国关系是蒙古国家利益所在。蒙古力求建立多重安全框架,对维护自身国家安全、亚太地区安全有积极影响。由此,蒙古成为东盟地区论坛的观察员;宣布蒙古的无核武器地位;提请联合国成员国“巩固与加强”蒙古的主权和独立;谋求与东北亚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而美国寻求在蒙古建立朝鲜难民营的考虑,实际上已把蒙古纳入了东北亚安全机制,并给朝鲜施加了压力。2005年,蒙朝签署友好条约,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外交关系。

其次,蒙古与中俄“平等交往”政策有益于当事三方以及整个欧亚大陆。从政治上看,蒙古与中俄的“平等”互利,既有利于蒙古的自主独立,也有益于中俄的和平发展。蒙古的独立性增强,也有利于中、俄、蒙之间正常国家关系的发展,并可促进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稳定。从安全上看,蒙古平衡中俄两大邻国的政策和其强调的合作安全,受到欧盟的欢迎,符合欧盟的集体安全愿望和政策,对欧亚大陆的稳定有积极意义。再者,中蒙有约4700千米的边界线已在冷战后勘定,这有利于确保两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并为深化双边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经济上看,蒙与中、俄、欧盟已形成相互依赖的链条:欧盟成为蒙古的主要援助组织;蒙古把俄罗斯作为能源供应地,把中国作为出口市场,靠中国经济增长和国际援助带动其经济发展。(15) 另外,中蒙铁路连接欧亚大陆,更使蒙、中、俄和其他欧亚国家得到实惠。对蒙古来说,中蒙铁路是蒙古的“生命线”。蒙古境内现有一条连接中、蒙、俄的铁路,承载着蒙古80%的货运量。蒙计划在中蒙之间建设另外三条铁路,并用15年建成“扎门乌德-二连浩特自由经济区”,把它作为“东北亚的共同市场”,东至中国天津,西至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欧洲诸国。目前东亚地区与欧洲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通过港口海运,运输周期约60天,而且成本高。中蒙新铁路线开通后,大量产品可通过中、蒙、俄、白俄、波兰和德国线路运输,运输周期估计仅为18天,运输成本也将大幅降低,使欧亚大陆诸国均能受益。

需要注意的是,蒙古与大国关系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尤其是在相当程度上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一是美蒙关系的大力发展对中国安全环境有负面影响。美蒙的利益需求都在上升,美蒙关系还在进一步发展。蒙以“第三邻国”政策力邀美国进入;美国则从亚洲战略的角度重视在蒙的存在,把蒙古作为监视中国北部的重要基地,特别是美台在蒙设立监听站,对中国的北方安全构成威胁。美国还视蒙为中俄之间的缓冲地带,有分析即说蒙准备为美国的各种设备提供安装地点,甚至提供军事基地。(16) 另外,蒙古是美国从中东、阿富汗、中亚、韩国到日本这一新战略弧中的组成部分,如被美纳入对华遏制战略即会对中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二是蒙古的“第三邻国”政策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空间。美、俄、欧、日、韩争相投资和援助蒙古,客观上有利于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过,美、俄、印、日均特别重视对蒙古的军事投入,美还着力推动蒙古的政治民主化;欧、日、韩则着重对蒙古的经济投资。西方舆论对中国在蒙投资独占鰲头深感不安,并有鼓动“中国威胁论”的态势。一位欧洲外交官认为,“蒙古可能会被中国殖民化”。日本舆论认为,蒙古似乎被纳入“中国经济圈”。目前中蒙经济关系与相互间社会信任成反比增长。据民意调查显示,蒙古人眼中最好的合作者,首先是俄,其次是美,中国继日本之后排在第四位,这种情况令人堪忧。(17) 要进一步深入发展,全面推进中蒙合作关系,需要中蒙双方共同努力、并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妨碍中蒙关系全面发展的各种障碍。

注释:

①“台军情局蒙古监听”,[香港]《亚洲周刊》,2006年2月19日,第29-30页。

②霍文:“送去1100万军事援助,一边品奶茶一边看表演”,《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3日,第3版。

③张海滨:“日本要当蒙古的‘第四邻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6年3月31日,第4版。

④娜琳:“蒙古与日本的全面伙伴关系”,《国际政治》,2006年第2期,第67页。

⑤《国际先驱论坛报》,2006年3月31日,第4版。

⑥N.Altantsetseg," Russia-Mongolia and China-Mongolia Relations Since 1990' s," The Geo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Contemporary Mongolia and Neighboring Asian Countries:Democracy,Economy and Security,Mongolian and Tibetan Affairs Commission,2003,pp.363-366.

⑦中国驻蒙使馆:“中蒙双边关系”,http://www.fmprc.gov.cn/ce/cemn/chn/zmgx/t174828.htm。

⑧" Mongolia," Country Profile,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06,p.16,http://www.store.eiu.com.

⑨" Nepal,Mongolia,Bhutan," Country Report,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May 2006,p.26,http://www.eiu.com.

⑩" EU-Mongolia Relations," http//europa.eu.net/comm./external-relations/Mongolia/intro/.

(11)杨涛:“美压蒙古接收朝鲜人”,《环球时报》,2004年11月24日,第3版。

(12)娜琳:“蒙俄积极修复双边关系的背景剖析”,《国际政治》,2003年第3期,第64页。

(13)Edward Cody," Feeling the Squeeze Of China and Russia,Mongolia Courts U.S." The Washington Post,Feb 12,2006,A.27.

(14)傅晨:“印度拟在蒙古建军事基地以制衡中国”,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china/200605140069.htm。

(15)" Nepal,Mongolia,Bhutan," Country Report,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May 2006,p.30,http://www.eiu.com.

(16)Mark Magnier," Mongolia Looks Afar in Its Quest for New' Neighbors' ," Los Angeles Times,Nov.12,2004,A.3.

(17)James Brooke," Mongolia:Pay More Attention to China Instead of Russia," The New York Times,July 9,2005.

标签:;  ;  ;  ;  ;  ;  ;  ;  ;  

蒙古国与大国关系的变化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