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病人注射疼痛的初步探讨论文_刘莎莎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病人注射疼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72例门诊注射患者。常规组:对其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注射疼痛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9.26%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80.88%(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优于常规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注射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注射疼痛程度,提升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改善疼痛程度,调整患者的心态,降低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减轻病人注射疼痛;心理护理干预;初步探讨

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因为过于害怕注射疼痛,从而导致恐慌、紧张等情绪,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晕厥的情况,这增加其心理负担,还易诱发护患矛盾,对其实施心理疏通,可有效改善其心理情绪,提高注射配合度,还可缓解其注射疼痛。我院护理科室近年来,持续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和家属认可与满意[1]。所以,本文针对门诊患者注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分析是否会为患者减轻患者疼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272例门诊注射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组136人。

常规组: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58至79岁,平均年龄(58.82±1.79)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59至80岁,平均年龄(58.98±1.8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非常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需注射治疗患者;②患者和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②意识障碍;③对药物过敏者;④语言障碍;⑤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常规组:对其实施基础护理。掌握患者性别、年龄、姓名以及注射药物、注射方法进行核对,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注射前,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姓名以及注射药物、注射方法进行核对,做好注射准备,同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其了解注射药物前、后所需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针对性回答。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告知患者所注射药物的药理作用,改善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让其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患者注射时,多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多对其进行鼓励,让患者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护理人员用正能量的话语,调整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注射疼痛进行评比,0级:机体无疼痛;1级;轻微疼痛,患者可以接受;2级;中度疼痛,勉强可以接受;3级:重度疼痛,患者无法接受。同时采用,SAS与SDS评分表,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评比。同时对患者发放满意调查表,对此次护理服务是否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注射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注射疼痛情况优于常规组,两组相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随着工作压力增大、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紊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人们机体抵抗能力薄弱,疾病的发生率呈递增模式。很多患者对注射治疗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选择药物治疗,导致部分疾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使疾病更加严重[2]。所以,克服患者焦虑、紧张等抵抗情绪非常重要,而通过临床数据得知:对需注射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注射疼痛情况,提高注射配合度[3]。

不同年龄阶层、心理素质、性别、注射体位以及注射药物的刺激程度均会导致患者情绪过于紧张、恐惧,从而出现反射性诱发迷走神经兴奋,使血管出现短暂性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和脑血流量下降,脑供血不足等情况发生。有相关研究表明:疼痛已经成为临床中生命体征之一[4],并且得到医院的重视,减轻患者注射疼痛护理工作对临床和患者都有着重要意义。注射诱发患者疼痛排除客观因素、患者的情绪、负性心理等,还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有着密切的关联。医护人员态度过于冷淡、语言表达不当、操作时不轻柔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状态,从而增强对疼痛的敏感度[5]。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了解患者心理真实想法,从而实施针对性疏通,改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在注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可有效降低其疼痛程度,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有着操作便捷、方便的特点,是护理人员辅助性治疗措施。此次研究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患者注射疼痛情况优于实施基础护理;实施心理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9.26%高于实施基础护理的护理满意率80.88%;实施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优于实施基础护理的焦虑与抑郁评分;这充分表明了心理护理的优势性,在注射过程中,护理人员采用温柔和蔼的态度,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多沟通和交流,分散患者对注射的恐惧,从而改善其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注射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注射疼痛程度,提升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改善疼痛程度,调整患者的心态,降低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香兰,刘金凤.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措施探讨.实用临床医学,2005,11(6):52.

[2] 周会兰,蒋晓莲.分散注意力控制疼痛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39.

[3] 张元兴,绍大飞,袁杰,等.综合医院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4):260-261.

[4] 黄平华.门诊注射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270-272.

[5] 张宇萍.浅谈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需求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8(10):125-126

论文作者:刘莎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病人注射疼痛的初步探讨论文_刘莎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