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钝性部门发展战略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钝性部门发展战略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浅论非公有制经济钝角扇面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钝角论文,扇面论文,发展战略论文,非公有制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十五大以后,各地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突破性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为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发展战略上进行理性思考,本文中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钝角扇面发展战略”,是作者学习十五大报告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论述的点滴思考。

一、非公有制经济钝角扇面发展战略及其内涵

何谓非公有制经济钝角扇面发展战略?这里是借用几何图形形象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内部各成分之间发展的相互关系与定格。

非公有制经济的钝角扇面发展战略,首先界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比例。几何钝角的理论规定是大于直角、小于平角。由此规定了非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可以处在一种发展的、变动的区间内,即必须大于25%(目前这种比重为24%左右),而小于50%。如果小于25%,那么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重要不起来;如果大于50%,那么它就不是一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演变成了社会经济中的主体部分,这就有悖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规定,有悖于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坚持公有制主体不动摇、共同富裕不动摇的根本原则。

其次,非公有制经济钝角扇面发展战略,也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形成态势与过程特点。其主要表现是:比例的扩张性、过程的渐进性。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体制,对非公有制经济是排斥的,因此,它们所占比例是很小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非公有制经济被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呈现一种扇面的日益扩大的趋势。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规定,从质的角度考察,“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竞争主体。这种质的规定性,不只是一种理论说明,还包含一个现实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人为压制,也不可拔苗助长,只能尊重事物发展过程的辩证法。从量的角度考察,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这一定规模的形成亦只能是一个渐进过程。

再次,非公有制经济钝角扇面发展战略,还规定了非公有制内部的经济关系与定格。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一种复杂经济成分,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各种混合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成分。在非公有制经济这个扇面上,各种形式的私有经济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同形式的私有经济在扇面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的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由于它的所有制关系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它的生存状况。从自身素质来说,个体经济生产经营的资本规模小、经营方式原始单一、物质技术设施简陋;从社会经济关系来说,它不仅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处于依附地位,就是在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也只能处于依附、从属的地位,因此,它虽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中的一个活动分子,但很难演进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的运行主体和竞争主体。私营经济则不同,它在非公有制经济扇面发展中,居于扇骨地位。私营经济是一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以牟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最终发展状态,是资本规模大型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在所有制关系方面,它的各种具体经济关系和权能相分离。这种经济形式一开始就以市场经济运行主体和竞争主体的身份进入社会经济舞台。非公有制经济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取决于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与成熟状况。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外资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它来源的特殊性,其运行往往受资本输出国政策、输入国政策、资本配套能力以及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变动的影响。因此,为维护民族经济自主、自立、持续、健康发展,这种经济形式在非公有制经济扇面发展中,不宜赋予扇骨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的钝角扇面发展,取决于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非公有制经济钝角扇面发展,其量的最高规定,是指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外资经济及各种混合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成分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宏观格局中的比例要低于50%。这当然不排除有的地方、有的领域、有的产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高于50%的规定性。这一规定决定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公有制为主体是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基本规定。丢弃公有制,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谈社会主义是空话,谈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是苍白无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宏观格局中的比例,如果超过了50%,那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将被否定,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会被否定。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数量比例的最高规定与控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次、国家、中央层次,而非微观层次、行业、地方层次。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确立,界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定,意味着我国虽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察,其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现实生产力的落后性、多层次性,决定了社会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但不可能单一化,而应该构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个组成部分在传统经济体制运行中被人为限制、压抑,所以它虽顽强地存在着,但所占比例极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种经济成分在政策规定上,由“根本对立成分”转变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成分”,再转化为“并列存在的成分”,最后界定为“共同发展的成分”。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张,形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到1997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850.9万户,从业人员5441.9万人,注册资金2574亿元,实现总产值4552.7亿元;全国私营企业发展到96.07万户, 从业人员1349.26万人,注册资金达5140.12亿元,创产值3922.5亿元,外商企业29.69万户,扣除被终止的还有23万多户, 其固定资产投资共达2044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同类投资的14.8%,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5%,就业人数达1800万人。据统计,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每年向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已占到全国同类税收总额的8%左右; 外商经济的纳税已占总额的12%左右。不仅如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国有企业运行机制,以及调整社会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均发生着重大影响,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按钝角扇面战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一方面是速度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它的现有规模、素质同在理论上被界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尚有差距,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发展。

第一,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优化环境,首先必须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方面,要注重“政策的诱导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主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力,非公有制经济更应是这样,国家规范运行主体行为,必须通过财政、信贷、价格、税收、产业等政策来实现,国家在这些政策的制定上,要注重“政策诱导性”。要注重“政策的适应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制定政策一定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实施政策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发展现实。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政策调整是为了促进发展,不能频繁用后面的政策否定前面的政策,而应体现后面的政策是前面政策的完善与发展。其次,优化环境,还应包括优化法律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竞争主体,必须依实际情况运行,这就要求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在优化法律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实施好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要依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修改、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应规范执行主体行为,确保司法的严肃性,公平、公正性,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第二,努力培植、壮大私营经济这一市场经济运行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一种复合的经济成分,包括多种形式的私有经济。在非公有制经济的钝角扇面发展战略中,私营经济是处在扇骨位置上的一种具体形式。私营经济能否在扇面发展中起扇骨作用,关键在于这种经济形式能否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产生、发展的特殊性,它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培植及它自身的发展。在它的培植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明确私营经济的市场运行主体身份。私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我国私营经济产生的特殊背景,许多私营企业或戴着“假公”的红帽子,或与政府部门存在特殊的非市场关系,往往在企业地位、经营方式、自主权力等方面都受到制约,难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所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其发展。因此,必须依据资本投资来源与归属,明晰产权关系,还私营经济以本来面目,使其成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二是给予私营经济市场运行主体以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和竞争主体,它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在市场活动、竞争中实现,因此必须给予私营经济与其他经济(公有经济、外资经济)以同等生存环境与条件。为使私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扇骨形式,要放宽其经营范围,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经营的行业、商品外,其他都应允许经营;放活经营方式,允许私营经济经营方式多元化,鼓励其参与公有制企业的制度创新;放宽经营对象,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除国家规定不允许从事私营经济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外的一切有条件的人们,投身于私营经济活动;同时,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坚决克服“三乱”;加大资本、土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支持力度,使其享受公有制企业、经营、人身等方面的安全。三是引导私营经济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规模经营转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特色经营转化,由家庭、家族、血缘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化。

标签:;  ;  ;  ;  ;  ;  

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钝性部门发展战略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