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打孩子吗?_亲子成长论文

我该打孩子吗?_亲子成长论文

该不该打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该不该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打,只能好一时,不能好一生

大部分家长都有打孩子的经历,我也不例外。在教育孩女儿的过程中,我曾热衷于这一传统而“高效”的方法:早晨,我的一巴掌能让只顾玩耍的女儿乖乖吃饭,尽管是眼泪和着泡饭;晚上,我的一巴掌能让女儿乖乖地离开电视机上床睡觉,尽管是泪水伴着枕头……这种即时的效果,使我深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同时也感到教育孩子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麻烦,孩子一打不就乖了?挺简单的事儿。

然而,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我的内心却越来越感到不安和焦虑,因为我发现女儿开始说谎了,从说小谎到说大谎,到后来竟然发展到说起谎来面不改色,镇定自若。而女儿的“妈妈,我怕你打我,所以才说谎的”这句话,更让我大为震惊。我开始反省了。此时,我才意识到教育孩子确实不容易,简单粗暴只能自食其果。

“亡羊补牢,狁未为晚”,我决心帮助女儿改正说谎的不良习惯。于是,我真诚地对女儿说:“以前妈妈打你是不对的,你说谎骗人也是不对的,好孩子应该诚实。从现在起,我们一起来改正缺点,妈妈不打你,你也不说谎,好吗?”女儿用力点了点头,我们还拉了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利用“诚实的列宁”、“狼来了”等故事,对女儿进行诚实教育。有时女儿又犯老毛病,我也不打她,而是对她讲道理。慢慢地,女儿不再说谎了,和我的关系愈加亲密,感情也愈加深厚了。

 (江苏 许妙红)

“冷处理”的诀窍

女儿每天睡前都要在床上看会儿书,而且喜欢将外衣全部脱掉后坐在被窝里看。那几天气温骤降,况且女儿已经有点儿流鼻涕了,我就要求她只脱外套不脱毛衣。可无论我怎样和她讲道理她就是不听,反而下了床,穿着秋衣秋裤站到地板上。当时,我火冒三丈,找根棍子揍她一顿的念头都有,但我的理智终于没有这个冲动成为事实。5分钟、10分钟……不管我怎么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女儿就是不肯妥协,一副不屈不挠的样子。好几次,我想把她打到床上再说,但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我在说:要忍耐,要坚持。到女儿站了近20分钟的时候,我发现她的脸部表情有了变化:眼神不再那么犟了,嘴角也放松了。我走到她身边弯下腰轻声地说:“站在这里会冻病的,妈妈是为了你的身体才那样要求你的,你要理解妈妈。”说完,把她扶到了床上。

可见,“冷处理”需要家长有较强的耐性和意志力,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另外,“冷处理”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不能一冷到底,要在事情有转机之时给孩子一个台阶下,以尽快结束僵持局面,并且在孩子情绪完全稳定后,要将孩子搂在怀里,把大人那样做的道理讲清楚,使他明白大人是为了他好才那样做的,大人是爱他的,以免由于“冷处理”而“冷”了母子间的感情。

 (江苏 张惠霞)

让游戏进入家庭教育

我曾有过和佳佳妈妈同样的经历和感受。我女儿从小由奶妈带大,别的习惯养成不错,就是吃饭时总爱把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女儿回到我身边后,我极力想帮她改掉这个毛病。第一次,我一个劲地催,她就是无动于衷。情急之下,我火了,动手就打,一场“倾盆大雨”随即落下。结果饭没吃成,女儿受到了伤害。事后一想,自己方法太简单。第二次,我充满神秘感地对女儿说:“妈妈跟你玩个游戏,好不好?”女儿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望着我。我说:“你的喉咙口呀有个小精灵要和你玩一个游戏,要是你在喉咙里放一点饭,它就会‘咕咚’翻一个跟头。来,我们来玩玩。”说着,我把一勺饭放进女儿的嘴里,让她抬头用手轻轻摸着喉咙。果然,只听“咕咚”一声,喉咙动了一下。女儿忍不住“嘻”地一笑。我赶紧兴致勃勃地对她说:“我们再玩。”就这样,不一会儿,女儿高高兴兴地把一碗饭吃完了。

话题中,佳佳的妈妈也完全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佳佳为的那一件小事是不愿意放下心爱的娃娃,那么妈妈不妨轻轻地告诉她:“娃娃累了,让她甜甜地睡个午觉吧!”如果佳佳为的那一件小事是不愿意睡觉,那么妈妈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个躲被窝的游戏……

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游戏吧,大人们不要再高高地站着甚至举着“棍棒”,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你会发现许多问题都可以在游戏中轻松地得到解决。

 (浙江 王悦娟)

与孩子互换角色

儿子3岁,生活中也常为小事哭闹。一开始,我们也采取过“武力镇压”的办法,但效果不佳,更为糟糕的是,孩子学会了这种暴力处事方法,动辄就凶神恶煞地大吼:“我打你!我扔你出去!”

后来,受孩子这种模仿行为的启发,我也尝试去模仿他的行为。当孩子张嘴一哭时,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捂住眼睛,装做抽泣的样子。这时,他通常会停止哭闹,边使劲掰我的手边说:“别哭,别哭。”当他终于“成功”地让我停止“哭泣”时,他早忘了自己哭闹的原因,甚至会破涕而笑。又比如,有段时间,孩子迷上了动画片,每天从幼儿园一回到家就占着电视机,即使自己不看也不让别人换台,否则就哭闹。于是,我暂且将就他,随后不动声色地拿一件玩具在他面前摆弄,待他凑过来索要时,我故意装做不高兴的样子说:“不行,你刚才还不让我看电视呢。”“好吧,给你看吧。”孩子很爽快地交出手中的遥控器,我便乘机给他讲电视要让大家轮着看的道理,他很高兴地就接受了。

其实,孩子哭闹常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目的是期望得到家长的顺从、劝慰或迁就。家长不妨在生活中采取与孩子互换角色的方法,让孩子尝尝被拒绝的滋味,体验一下人际关系的对等效应。

 (广西 贾媛媛)

“打人不是好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打是最无能、最无知的做法,特别是对幼儿更不能打。

记得有一次,我3岁多的儿子拿着刀子在玩。我想把刀子从他手中要回来,他就又哭又闹,还拿着刀乱舞。我心中非常害怕,但还是装做镇静的样子对他说:“强强,你拿着刀子可千万不要乱舞,否则会把手弄伤的。你忘了上次马灿小朋友拿刀子玩,一不小心把手割破了,流了好多的血。他爸爸妈妈抱着他到医院,大夫给他的手缝了好多针,还在他的屁股上打了针,还让他吃了药。马灿疼得哇哇大哭,他说他再也不玩刀了。”当我说到这里时,儿子就主动把刀子放在桌子上,说:“妈妈,我不玩刀子了,别把我的手也割破了。”我及时夸奖他:“强强真是好孩子!”随后我把刀子放到他够不着的地方。试想若当时我对儿子发脾气或打他,他就会拿着刀子不顾一切地乱舞,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我抓住他怕打针、怕吃药的心理,使他主动交出刀子,这比打的效果要好得多。

幼儿由于年龄小、不懂事,容易犯一些错误,大人应用说服、教育、诱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打孩子不仅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平时,当孩子打人时,我们总会对他说:“打人不是好孩子”,而当我们举起手来打孩子时,幼小的他又该如何想呢?

 (山东 何树丽)

编后语:在家庭教育中,“打”似乎一直作为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被相当一部分家长沿用着。但细细想来,“打”对孩子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呢?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许多多,而“打”恰恰是最不科学的一种。孩子由于年幼无知,他们会做出一些令父母不愉快的事情,父母应在尊重、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孩子在人生路上由蹒跚学步到独挡风雨,需要父母付出很多心血,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为了孩子健康的未来,孩子需努力,父母更需努力。

标签:;  ;  ;  ;  

我该打孩子吗?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