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_先进文化论文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_先进文化论文

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性论文,重要思想论文,试论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出发点,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着力点,以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为落脚点,从而构成了一个涵盖各个领域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贯穿这一科学理论的一条鲜明的主线,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一、“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其价值内涵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

江泽民同志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并强调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这是科学认识党的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判断党的先进性的科学表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①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把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从本质上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①党在各个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从而使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就在中国先进文化上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①我们党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是党无往而不胜的先进性表现。

2.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进入新世纪,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三个方面的考验:一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种国际环境,如何迎接挑战,掌握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规律、趋利避害,赢得主动,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考验。

二是国内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社会正处在巨大变化的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民的思想和行为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前进道路上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怎样应对这种深刻变化,这是党面临的又一新问题和新考验。

三是党内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状况,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的党在思想上能不能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在组织上能不能与过去一样严密有力,作风上能不能保持党的优良传统,赢得人民的拥护,这又是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考验。

共产党能不能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经受住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找到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武器。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有资格有能力长期为人民执政掌权谋利益。

3.只有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②(P.167)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立足新的实际,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举措。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队伍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共同加以推动。因此,“我们党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坚实的阶级基础,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群众基础,强调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没有党的阶级基础,就无以立党;没有党的群众基础,就无法体现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③(P.195-196)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群众基础不断扩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实现人民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持“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党才能在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经受各种考验和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中处理好诸多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在党内新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情况下,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永葆党的蓬勃朝气。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之外没有党的私利。党要保持先进性,做到长期执政掌权、掌好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和保障民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贯彻“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其价值内涵就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

二、“三个代表”的主题是以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第二部分开头就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④。这就明确地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和国家最优先、最重要的任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造福于人民。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所以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离开发展,加强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1.突出发展主题,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建设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中国人民刚刚走出贫困、解决温饱,才开始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目前的小康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发展性消费远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贫困人口还不少,东西部差距很大,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自然资源紧缺,这一切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各种矛盾,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必须紧紧扣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造福人民,使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突出发展主题,就是要发展先进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要。

我们党的诞生就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党选择的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马克思主义,作为承接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新的思想理论武器,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崭新道路,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文化。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先进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作为前进的火炬,指引革命和建设事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⑤(P.708-709)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以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等,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世纪,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高举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享有先进文化的主体。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日益多样化,也出现了只讲物质利益,不讲理想、道德的现象,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引起了全体人民的深刻关注;一些曾经绝迹的腐朽没落的封建文化又沉渣泛起,一些颓废的反动的资产阶级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死灰复燃。因此,我们要在大力抵制一切文化垃圾的同时,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突出发展主题,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是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③(P.179)

首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历史证明,只有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激发、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顺利发展,反之,就会受损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

其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和优越条件,同时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塑造高素质的国民,又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国民来实现。我们只有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主体条件和精神动力。”⑥(P.42)

再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随着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存环境更加改善、生活更加殷实,广大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追求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越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的发展主题既着眼于人民群众物质文明生活的需要,又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更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本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搞建设、谋发展,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价值目标是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段话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⑦(P.623)这深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政党,不管它执政的时间有多长,曾经有过多辉煌的历史,如果它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能代表历史的根本方向,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它就必然被历史前进的洪流所淹没。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东欧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先后垮台,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心向背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形势和任务多么不同,我们党都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严肃党内生活、讲党性、讲原则,经常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赢得人民的信任、支持、拥护。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党抓反腐败斗争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一些深层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人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党一定能以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在人民面前树立良好形象,我们的党一定能以党风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2.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是决定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只有坚持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唯物观点,才能始终自觉地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同志在60年前就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利益可图。”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制定的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都是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保证,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3.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领导工作中的体现,是贯彻党的决策过程中的灵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要以人民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根本依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矛盾、甚至是政治风浪,但只要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没有闯不过去的“火焰山”。同时,还应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当前就要特别关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贫苦地区和灾区群众,把弱势群体的事情摆上议事日程,优先考虑,重点解决。

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要不脱离群众,不产生官僚主义,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不能丢。做到“不能变”、“不能忘”、“不能丢”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毛泽东早就指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给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当手中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就意味着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如果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侵害群众利益、谋取私利,人民群众就要寒心。如果能始终真正做到“权为民用”,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才有光明前途,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才会坚如磐石。

4.执政为民,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

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一些干部喜欢说大话、空话、套话,做表面文章,喜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结果只有两个:一方面少数人通过“工程”坐上高位,掌握更大的权力,谋取了个人私利;另一方面,这些劳民伤财的所谓“工程”,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破坏了党的形象,坑苦了群众。凡是想扎扎实实为人民干事业的领导干部,就要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就要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的信念;就要不为名利所缚,不为权位所惑,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就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结合,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掌权为公,执政为民。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的观点,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地爱民,脚踏实地地为民,维护稳定安民,发展经济富民,就能做到执政为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于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基于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现实需要作出的科学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地“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统一,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社会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的统一”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生产力为逻辑起点,以文化为重要纽带,以人民利益为归宿,人民性成为贯穿于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一条鲜明主线。

标签:;  ;  ;  ;  ;  ;  ;  ;  ;  ;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