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之惑及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区域论文,应对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9年9月浙江省高考开始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浙江省的高中地理教师就产生了区域地理要不要考、区域地理以怎么样的范围复习、区域地理复习遵循哪份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高中阶段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在哪儿等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初中使用教材的差异 2000—2008年,浙江省与全国其他一些省区一起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统一使用考试中心的试卷,其他省区初中有两年比较正规的区域地理教学,而浙江省使用综合教材《历史与社会》和《科学》,其中涉及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大约是一年左右。 教材的差异牵涉教师的差异和教法的差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由历史、政治、地理等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因为各专业教育思想的差异性,历史与社会课的教法不一样,非地理专业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缺乏地理“区域性”意识。再加上地球与经纬度等相关“定位”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是由科学课程来完成的,区域地理学习中需要的基本空间概念及方法很难在科学课程中真正落实。 二、考试指挥棒没有用好 毋庸置疑,考试是我们现实社会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学得好不好,考一考就知道,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在地理部分结业阶段没有比较正规的考试,有许多内容因为不考就不教了(至少杭州市区是这样的)。区域地理教学处于弱势状态,学生没有基本地理概念,没有练好读图、用图的“童子功”。 2009年6月的高考,浙江省开始使用自己命题的文科综合试卷,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考试大纲》中关于考试范围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要求是这样阐述的:“……以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中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以此《考试大纲》为准,浙江省文科综合考试中区域地理的要求会下降,会顾及浙江省初中阶段区域地理教学知识、能力薄弱的客观现实。但实际情况是,浙江省自己出的文科综合卷考了较多的区域地理内容,有些内容还属于识记地图层次的考题。 例1:2010年高考第5题(图略) 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例2:2013年高考第36题(材料、图略)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两个区域具体的棉花生产状况相比较,这不是考农业,而是在考查区域地理,需要对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地区环境有深入的了解。 例3:2014年高考第7题(图略,图中注有106°和106.5°)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该题表面上看是考核必修I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但实际上必须明确记住黄河各地位置,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考核区域地理中识记地图层次的要求。 例4:2014年高考第37题(材料略) (3)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准静止锋的概念在2007年湘教版《地理》必修I第二章第三节的教材中没有任何叙述,在2000年以前的人教版《中国地理》及高中课本《地理》中有昆明准静止锋内容,这是地形原因形成的准静止锋,具有区域特殊性,是深层次考核区域地理。 综上所列试题,文科综合中的地理高考还是按照20世纪80年代的课本使用惯性运行着,课程改革及课本更换只是在原有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在高考指挥棒下,浙江各地区的统考、联考都加入很多区域地理考试内容,因为高中地理教师们不知道区域地理教学的边界在哪里。 三、规则制定者很任性 最近关于2017年高考改革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已经发布,富有地理学理性特征的必修I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从基础要求中删除,发展要求中还保留。在必修Ⅲ的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选考内容中加入三节“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和认识国家”的区域地理内容,区域地理比例明显增加,这又是什么信号?浙江省的新高考规则制定者重视区域地理,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地”,而轻视“理”!在试行新高考方案的2013—2014年高一地理教学中,三节“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和认识国家”内容没有配套的教材,湘教版的必修教材没有为此作任何改动,浙江省的地理教师们必须自己编印材料,应对学业水平考试。 四、应对策略 教师之所以有区域地理教学之惑,其实是对新高考和新课改有所期待!希望有明确的区域地理考试纲要及比较正规的区域地理教材等,以便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面对错综复杂的状况,总结前面几年我们应对高考的经验和心态,可以有以下应对策略。 (一)系统学习区域地理 系统学习区域地理很有必要,虽然“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常常受到批判,但这是建立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必要方式。一些地理原理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需要展开一定的空间加以演绎,这就需要系统地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教学还教会学生运用地图扩展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地理思维的逻辑起点。 例如:杭州市2014年二模考试37题 (1)七月中下旬,沿318国道驱车进藏途经A、B、C、D四路段时,能看到油菜花盛开的是________、________。 题目的原意是考核在已知A(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油菜花开的情况下推测:由于垂直地带性变化,在7月青藏高原油菜花才开,结果学生的丢分点是他们不知道杭州3月份大片大片开着的黄色花是油菜花。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忽视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如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的分布,把这些当做识记层面的知识一带而过。其实我国商品棉基地的南疆、冀中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布局条件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中国及世界主要棉花分布区作比较,才能对棉花布局条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地理原理在区域中的表现,通常会因为区域的差异而呈现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区域农作物布局的主导因素会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地理知识需要借助于区域进行整合。 这几年在应对高考过程中,浙江各地都在选用某种版本的区域地理教材,早期的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区域地理教程》,近年我校使用的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的《区域地理》,不同程度弥补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欠缺。在新一轮高考中,区域地理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让有这种爱好和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 (二)用好必修课程中的区域地理素材 解读课程标准及现有的必修教材,都含有丰富的区域地理学习内容,如洋流分布、气候类型、自然环境差异性等。尤其必修Ⅲ的课标中常以“以某区域为例”揭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见下页表1分析)。 在必修教材使用过程中,要随时给学生补充区域地理内容,有些内容的教学不补还不行。如必修Ⅱ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课文活动部分有许多区域农业布局状况(古巴的甘蔗、天山的冬夏牧场等)让学生判断影响因素,这些判断必须给学生提供区域地理背景,学生才能作出判断。 (三)借题发挥,有效利用试题资源 自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卷自己命题以来,第36、37两道主观题占据地理卷面分主要部分(56分)。在文综主观题中蕴含丰富的区域地理教学内容。浙江省以外的全国各省区卷也基本是这样的试卷结构,每年全国高考文综卷有12套之多,这些高考试题经过出题组成员精心打磨,其设问和参考答案都很好,是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可靠又实在的教学资源。根据需要再借题发挥,延伸拓展某些知识点也是比较方便的。 另外,当年其他地区的统考、联考卷也是非常好的试题资源,借它山之石,适当选择,合理训练。 (四)有序组织好各次高三月考 考试是学习,是一种紧张状态下的学习,因为紧张,所以考过的题目及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印象深刻。有序组织各次月考,适当补充区域地理内容,将整个复习内容展开一个基本面,使学生吃透各区域的内容。例如关于中国地理的内容,这次考试考东北地区,下一次就考青藏地区。在考前告知学生:“本次月考……请同学重点关注……”每次月考有不同的重点区域。了解统考、联考已经考过哪些区域,还有哪些区域我们应该要掌握的。 (五)落实整固基础知识 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各种教辅书籍充斥着图书市场,互联网上也有丰富的试题供教师们使用,教师应认真分析这些教学资源,精选部分资料组织复习,要了解学生学习难处之所在,螺旋式复习,逐渐整固,有一个“会—通—熟”的过程。如昆明准静止锋的学习,可以先出现在锋面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再次出现在西南地区区域地理练习中,也可以出现在文综练习卷的第36题或第37题中。 在一定阶段教师还可以把已做过的试题整理成系列,让学生揣摩答案的细节,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布局的试题众多,教师可系统串联,使学生认清不同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是不一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不一样的。区域地理学的困惑与对策_地理论文
区域地理学的困惑与对策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