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盘斌林

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盘斌林

深圳市丰图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2

摘要: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建筑中都已经安装了电梯,方便人们的出行,因此为了在保证人们便捷出行的同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成为了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最主要工作目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电梯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继而针对性地详述监管对策,希望能够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1导言

电梯的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把安全意识和医用电梯的知识时刻记在心中,即使发生事故,也会及时处理,而不会导致病人痛苦的增加和病情的延误。建立关于电梯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电梯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维护电梯的日常运转。

2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有大量数据表明,电梯事故的发生往往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设施操作不当、设备没有定期维护等等,其中因为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意外则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对于乘客的安全威胁是无法估量的。操作不规范具体表现为未按规定带安全帽进行电梯维修、在维修或停用过程没有设置警示标志、维修人员维修技术不过关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当事故发生后,违法的救援行动也会严重危害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2.2电梯维修维护不到位

电梯维保市场近几年来受到了许多商家的青睐,他们挖掘了这个市场,获得可观利润。为了防止更多的企业来分这一杯羹,大企业往往采取降低维护费用的方式来垄断市场,导致许多中小企业无法存活。同时费用低则造成了维修不到位甚至维修人员只走过场的情况,起不到维护电梯安全的作用,长此以往,形成了电梯事故频发的惨况。

2.3操作人员素质较低

电梯作为一项高技能设备,那么操作人员则需要经过电梯专业知识的培训及维修电梯技能的专业指导才能有从事该职业的资格,然而很多企业对此并不看重,挑选人员也是走过场,这就导致面对问题,非专业的人员不能准确发现电梯故障并得以快速修理,导致影响乘客的生活甚至对乘客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2.4乘客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

电梯管理人员是对电梯设备的安全加以保障,保证电梯不会因故障问题,影响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而乘客的安全意识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点。许多乘客因为看顾自己的幼童导致出现意外的情况也是不胜枚举,该行为使得自己的人身伤害无法受到保障,同时也对别人安全的不负责任。

3电梯安全监管对策

3.1以制造单位为主体构建电梯维保体系

制造单位对电梯的质量安全负有主体责任,因此我们应推行由制造单位或者其授权委托单位为维保主体的维保体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彻底落实电梯制造企业对电梯性能的责任,这也是现阶段电梯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推行这种体系,能够督促制造单位从设计、制造到保养维护全过程都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3.2建立多元共治的电梯安全管理机制

1)我们应明确在电梯安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最终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齐抓共管,保证电梯运行安全。2)我们必须明确电梯使用管理主体责任单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梯的使用单位可能涵盖有产权人、使用者、承租人以及相关负有物业管理责任的企业等,因此我们必须对电梯的管理主体进行明确,通常来讲对住宅电梯来说都是物业公司,如果主体责任未彻底落实,应停止使用电梯。此外,物业公司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设置专职的电梯管理部门及精干人员,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定期举行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在小区内开展电梯安全知识普及活动。3)我们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电梯安全隐患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定期召开的安全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此外,还需要建立由质监、住建、交通、教育、铁路、卫生、经贸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依托联席会议平台,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及时通报发现的安全隐患信息,推动联合执法行动的开展,多部门形成合力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3.3建立“一个分区、三个闭环”的电梯安全监管模式

1)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区分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安全问题。在日常的电梯安全监管工作中,质监部门主要负责对电梯技术性问题的处理,主要有电梯制造、电梯安装、电梯的维修改造单位,以及相关作业人员的登记;制造、安装维修以及改造等过程中的监督检验,并对使用中的电梯进行定期检验。另外电梯非技术性安全问题主要指的是电梯的使用管理、使用环境以及维护保养等,由相关的维保单位、建设单位、消防部门以及使用单位负责。主要对下列工作予以重点管理。(1)积极与住建、消防等部门沟通、协调,将电梯前期的设计、安装、使用管理等纳入本部门的考核指标中,联合建立电梯安全监管机制。(2)加强对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以住宅小区以及公共场所物业单位为检查重点,检查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是否配备齐全,电梯技术档案以及运行记录是否规范,是否按期申报电梯检验等等。2)建立安全检查三个闭环,构建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对于电梯监督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质监部门要不断创新、完善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技术、人力以及资源优势,建立电梯安全检查工作闭环,具体有下列三方面。(1)建立内部技术性闭环。对电梯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技术机构需要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报告、监察部门跟踪整改、检验部门挂钩联络以及隐患反馈的内部技术性闭环。(2)建立外部服务性闭环。对于接受的群众投诉、举报等,质监部门需要执行监察机构现场核查、查封问题电梯、隐患排查情况通告以及整改结果反馈的服务性闭环。(3)完善程序性闭环。质监部门需要对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的电梯安全隐患,执行安全隐患排查、协调解决、违法行为立案处罚以及案件后处理的程序性闭环。

3.4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管

通过对电梯维保单位的严格管理,确保维保质量,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电梯维保质量。电梯发生非技术性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维保工作不到位,因此我们要严抓电梯的日常维保质量。具体有下列几项措施。1)对电梯维保单位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保证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电梯的维修和保养。2)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电梯维保单位的施工质量。定期公布相关单位负责的电梯一次合格率,让业主与群众对电梯维保企业的能力与水平有所了解,促进企业提高维保水平。3)通过与消防、物业以及住建等部门的协作,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通过规范物业公司的招标行为,来保证电梯维保单位的良性选择。

4结语

综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电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电梯安全是管理人员、操作维护人员及电梯的主要使用者-乘客这三方共同努力、共同学习才能够实现的,因此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规范升级其管理系统,操作人员提升其专业素养,乘客完善自己的安全意识体系,使得电梯突发状况的概率越来越低。乘客的安全系数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甜甜,王河,林林,邹皓.医用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17):56-57.

[2]朱延巍.电梯安全管理短板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以福州市为例[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7(03):57-60.

[3]孙晓冰.我国电梯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华庆元.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16(29):265-266.

论文作者:盘斌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盘斌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