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 烟台 265500
摘 要:当今社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技术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人群之一,其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决定着国家今后复兴、强盛的程度。如何在大学校园包括高职院校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高职教育 社会主义价值观 德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同时指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在被长期忽视之后,再一次正式走进教育阵地,并将掀起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研究热潮。
《纲要》同时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要区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分头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同阶段,不同教育方式和内容。本文主要立足高职教育,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在高职德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中华传统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古老文化中最璀璨保留最完整的文化瑰宝。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世界上一般讲四大文明古国,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但是除中国外那三大文化在后来都中断了,唯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在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现在说到过去埃及、印度的文化,都要说“古埃及”、“古印度”,就是因为它们的文化,古代和现代有中断,有断层。而我们中国没有,不用说“古中国”。我们就是一个文化,是一直流传至今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巨大,自古代就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也得到了认可,对这些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不仅仅要提升我们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同时我们文化的影响力也要不断扩大,不但要建设经济强国,还要建设文化强国,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有力量的表现。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人群,其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决定着国家今后复兴、强盛的程度。在大学校园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大学生中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是非常必要的,是恰逢其时的。
3.学习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从青年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人格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文化是用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素质,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格的培养,特别注重人格的养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志于道,据于德”,特别注重道德,并且有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这些方面虽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在历史上不断形成的,但是这些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是世界公认的。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技术、有技能,同时还要学习做人,要有家国情怀和做人美德,还要有人文素养,就不能不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现在提出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就特别讲诚信、讲友善,这些诚信、友善精神的观念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
5.中华传统文化是抵御西方扭曲价值观的最有力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西方的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当中有了市场。有的人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成了“发财是硬道理”,似乎只要能发财,怎么做、做什么都行。在这种情况下,诈骗多了,犯罪多了,社会的诚信缺失了,社会道德水平急剧下降滑坡。面对这种情况,真可以用得上中国的一句老话,叫作“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道德重建。使每一个青年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看待,都能够成为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现状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山东几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容乐观。7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孟子、荀子、墨子等人以及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70%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落后过时的东西,表示更容易接受西方现代文化。学生普遍存在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基本常识、礼仪修养等的缺失。在中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等时代背景下,上述的调查结果让我们必须正视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在不断加强,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文素养,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比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以上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并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也并不乐观,很多理工科高职院校仅将传统文化类课程随意地开设成选修课。开课教育情况既不稳定系统,也不正规深入,导致很多高职生只重视技术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素养的提升,降低了自身的教育定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还有些高职院校受到学生培养模式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制约,将培养重心完全放在了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积累上。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简单粗略地等同于德育教育和课外活动,甚至开选修课的都很少。其实,传统文化教育首要的开展原则应该是扎根校园、立足课堂,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渗透、普及到学生的生活中,与专业理论文化课、技能实训等教育形式有同等重量,真正成为学生在校学习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
《纲要》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要想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在高职教育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被赋予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创造等新的时代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习近平)。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这个载体。
2.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重要命题,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突出的借鉴意义,这是高职人才培养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契合点,涉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如何把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知行合一”运用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上。这里会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把“身教”和“言传”结合在一起影响学生;比如思政课如何改革创新,用鲜活的实践来证明和支撑枯燥的理论,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再比如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到专业课教学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切实在实践中认同和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现实的问题直接关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待于我们运用“知行合一”的思想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3.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要想在高职院校落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将之融入课程,构建一个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大课程体系。首先应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下功夫,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课程体系应涵盖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校内外各种社会实践,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就业推荐等结合起来。其次,应在课程内容和教材上下功夫,有机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专业课,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地域特色等发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积极编写相关教材,大力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的选修课程。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主题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家乡传统文化、古老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积极建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利用大型活动及传统节日,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并采取学分制,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纳入大课程体系,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生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4.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文化,学校文化是支撑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源泉,文化育人则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终极手段。
优秀的学校是靠精神站立的,学校精神集中体现学校的价值取向,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怎么办学、怎么为师等重要问题都应在学校精神中得以体现,在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当中得以诠释。而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闪光的思想都是培育高职院校精神的养分和元素,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终极关怀、“止于至善”的终极追求、“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以及“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等。这些闪耀着理性光辉、彰显着道德情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应成为高职院校构建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石,成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为学做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旗帜。
5.利用网络技术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革,也极大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能否运用好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占领这一新的宣传教育阵地,对于在青年学生中有效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院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和传播手段落伍了,不能很好地吸引年轻人。高职院校应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入研究新媒体、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建设好学校官方网站,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快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瞄准学生的手机APP终端,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学生普遍使用的信息渠道,开辟反映中华民族发展史、宣扬中华礼仪文明、介绍传统文化精粹等方面专栏,尝试开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机游戏软件等,让学生在轻松时尚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参考文献
[1]郑军 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J].书摘,2015,(5)。
[2]教育部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社科 [2014]3号。
论文作者:林红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中华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优秀论文; 传统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