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航母梦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同时也是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说起中国人民海军,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我们的航空母舰。中国海军从小炮艇到大航母,百年奋斗,终于圆梦。
随着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开展,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来规范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但随着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良性发展,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尤其是要细化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教学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起长效、健全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保障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制度的执行进行有力监控,引导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 汤子帅
航空母舰发展史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并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一般不单独活动,通常有其他舰只协同,合称为航空母舰编队,又称航空母舰战斗群。编队可以在航空母舰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千米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
1909年,法国人艾德尔在其《军事飞行》一书中,凭着法国人的浪漫脑洞作出大胆设想:飞机在军舰上起飞——这是对航空母舰的最初设想。当时他遐想的很多舰机要求,在后来的现代航母上都实现了。1910年,美国职业杂技演员伊利驾驶飞机从巡洋舰上成功起飞,实现了法国人艾德尔的梦想,成为最早的海军舰载飞行员。这些都为航空母舰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912年,英国人率先行动,决定把海军老旧的“竞技神”号轻巡洋舰和一艘在建煤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开始改建的时候,只是把前甲板的主炮和上层的建筑都撤掉,然后又装了一个甲板,能让飞机在上面起飞,但是不能让飞机降落,航空母舰怎么可能只让飞机起飞而不降落呢?于是英国人又把后甲板进行改造,让后甲板负责降落,前甲板进行起飞,这就是航空母舰的雏形。后来又将前后甲板改成直通甲板,整个甲板打通了,这样航空母舰上面的飞机就可以在同样一个甲板上起降。1917年,英国人终于设计制造出了“竞技神”号航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航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云南电网提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台账,明确应急物资储备地点并梳理了应急物资需求,并连夜从普洱运送移动变电站支援。金沙江沿江各供电所、变电站、生产驻点已做好值班值守工作,梳理检查维护发电装备,清理应急抢险物资,准备低压供电套装,应急抢险队伍进入待命状态。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军官陈绍宽赴欧学习。当看到英国航母时,陈绍宽震惊了,他大发感叹,中国一定也要拥有航母!1920年,陈绍宽怀着航母救国的热血理想回国时,国内正值军阀混战,根本没人关心他的航母梦。军阀混战结束后,陈绍宽当了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但他的航母提议一再被否决,气得他要撂挑子不干了。蒋介石为了笼络陈绍宽,给他画了一个“大饼”,说海军计划建造三艘航母,然而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连航母的草图也没让陈绍宽画。抗战时期,陈少宽又提出从国外购买半成品自己建造航母。他把中国规划成几个战区、每个战区应该放几个航空母舰,最后规划应该建造20艘航空母舰,但是国民党政府一艘也没造出来。抗战胜利后,为强大国防,陈绍宽又提出花30年时间建12艘航母的宏伟计划,但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内战,陈绍宽的航母梦被彻底击碎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要建航母,但因当时喷气式飞机已出现,航母的建造要求水涨船高,国家的财力和技术都难以承受。
国产航母
新中国“航母之父”
从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来看,一战时期很多国家还不太看重航空母舰,重视的是巡洋舰、战略舰,那时的军事思想仍停留在大舰巨炮的概念上。到了二战期间,航空母舰才真正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最重视航母的是英国、日本和美国。二战时期美日交战,航空母舰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战之后,美国开始一家独大地发展航空母舰,先后发展了五个级别:福莱斯特级、小鹰级、企业级、尼米兹级以及福特级。可!”1987年,刘华清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那一年,刘华清已经71岁。1988年,刘华清调往中央军委担任领导工作,但他还是继续关注着航母建设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航母梦的标志性人物是刘华清。刘华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被誉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他有一句铿锵震耳的名言:“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刘华清第一次与航母结缘是在1970年,当时他54岁,亲自组织领导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航母研制专题论证工作。1975年9月,刘华清第二次建言造航母。他向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大胆陈言:“尽早着手研制航空母舰!”令刘华清稍感欣慰的是,这次“上书”在海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他的建议思路和以后的中央决策也大体上一致,有些建议在海军的装备建设中逐步得以实现。只是,建造航母的提议还停留在字面上。
1980年5月15日,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率团访美,先后参观了“小鹰”号和“突击者”号航空母舰,这是他第一次登上航母。面对数十层楼高的航母,64岁的刘华清一层一层爬楼,一层一层仔细参观,他特别留意航母飞行起降的弹射与阻拦技术设备。这一次,他真切认识了“海上巨无霸”的庐山真面目,也更加坚定了中国海军要搞航母的决心。1982年“十二大”闭幕后,刘华清成为人民海军创建以来第三任海军司令员。这一年他66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将出马”。刘华清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海军战略涉及海军建设的顶层设计、发展,有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项装备不仅是为了战,平时也是为了看,看就是威慑,非要这个东西不
1.量身定制:培训目标和学员个性化需求分析。只有真正的因需施培才能实现培训的最终目标。每个个体各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应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公务员个体的培训需求,以此确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根据具身认知的理论,培训的需求应该与目标相一致,并且要明晰和细化,目标中并不仅仅局限终结性目标(知识、能力的提高等),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过程性目标(感受体验、投入度、互动性等),过程性目标的确立不仅考量了公务员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且为下一阶段的培训提供了明确的动态需求。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形成每个公务员的培训档案已成可能和必须,对个体培训目标的确定和需求的分析是持续性高效培训的基础和出发点。
1998年,黑海岸边,已经造好一半的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引起了中国海军的注意。当时乌克兰为了获得资金盘活经济,准备出卖这艘半成品航母,海军方面和同样有着深厚爱国热情的企业合作,最终买下了这艘半成品航母。我们靠着拖船,途经地中海,绕过非洲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历经1.5万余海里的艰难远航,终于将“瓦良格”号运达大连造船厂。当时的“瓦良格”号,已被拆得几乎只剩空壳。此后,我国开始对该舰进行大修、改建。改建设计团队15个月干完了30个月的工作量,有好几位设计师因工牺牲,改造后的航母被命名为“辽宁”舰。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服役。至此,中国拥有了第一艘航母。接着,我国凭借掌握的技术很快开建了国产航母,2017年4月26日国产航母下水。中国海军从小炮艇到大航母,百年奋斗终于圆梦,中国海军已经进入大航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