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Y 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马青,郭昊坤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摘 要: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职业院校工科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来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终落脚之处为提供满足创新训练的实践条件。通过多年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DIY 课程及项目制作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职业院校;DIY
2010 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自《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来,国家制定了系列文件来推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其中教职成〔2016〕9号《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更是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职业院校工科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培育创新精神,二是培养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创新方法。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来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终落脚之处为提供满足创新训练的实践条件,只有把实践营造成一个自由研究、求索的环境,才能变成培养创新之苗的肥沃土壤。通过多年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DIY”课程及项目制作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弊端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技术专业为例,通过每年的毕业生回访,从岗位分布来看,就业岗位有五大类:①各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技术改造[1];②各种计算机控制设备、PLC-DCS 控制系统及装置的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改造、技术管理;③维修电工;④电气设备销售或服务;⑤其他。可见人才市场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技术背景的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是应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社会期望值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究其原因[2],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但是在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上,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开发实践的课程开发不足,因此,要解决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矛盾,就要以改革实验教学为着力点[3]。通过大量探索与实践,在部分课程探索出了一条将DIY 理念融入实验课程的实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开学第二天清晨,高三全体学生在操场上集合宣誓。黎明前的空中,还残留着一些凛冽的夜色,但天空慢慢就被红光占领,太阳就要升起了。
传统的实验模式是以购买的成品实验箱为平台进行操作,这种方法虽然能完成的实验教学基本任务,但是存在着诸多弊端。①实验箱在出厂时已经把相关部件都连接好了,基本不需要学生做连线,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抹杀了探索欲望,压缩了动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生产厂家往往把实验箱功能设计得过于庞大,连线繁杂,复杂的结构让初学学生对单片机实验产生了畏难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③利用实验箱进行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为主,不利于开展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实验步骤,下载、修改参考程序,观察实验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完单片机实验课程后仍然无法独立编写完整的程序,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5]。
二 “DIY”理念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中
“DIY”的概念起源于西方20 世纪60 年代,其英文全称“Do It Yourself”,它的内涵是强调“自己动手做”。如何将这个理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值得各专业带人探究与实践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7 年成功申报江苏省高等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首先完善工作过程导向的“核心能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如图1 所示,其次加快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职业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已完成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PLC 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机调速技术应用》等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结合网络学习平台——泛雅平台的建设,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图1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
涉险“8·15”案后,连卓钊一度化名连超,精心维系以“海王星号”赌船为核心的赌场资源。“海王星号”除赌博之外,又是各路资金往来的场所,更是连卓钊结交高官富商的平台。
在课程建设中完成了 S7-300 应用系统实训装置(专利名称:一种工控实验装置;专利号:201220562127.9);单片机通讯实验系统(含设备层传感数据采集板;八种传感板:火焰、雨滴、温度、湿度、气压、烟雾浓度、震动、人体热释;三种通讯板:RS485 通讯板、RS905 通讯板、RS232通讯板;中间层中央数据采集板、LED 室内点阵屏控制板)(专利名称:单片机通讯实验箱;专利号:201520137747.1);智能型污水排放监控系统(专利名称:智能型污水排放监控系统;专利号:200920188157.6;专利名称:智能型污水排放监控系统排污主控制器;专利号:201010126630.5)等教学设备的研发[6]。
三 依托大学生创新项目强化“DIY”能力实践
选择大学生创新项目强化“DIY”能力,在学生程序能力培养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相对来说,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固定的格式及规范要求,真正想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时间,依托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
重庆及各子课题组的专家及教师近百次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爱尔兰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做专题报告,或执教创新教学示范课,推广创新学习研究成果。尤其是创新学习实验学校教师在新加坡和中国港澳台地区执教的现场课,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几位农村学校成长的教师在新加坡上的一节小学数学与中学语文创新学习课,得到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的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老师的课”。
“DIY”方法设计制作项目可以分为以下步骤:一、课题选择,对所研究问题的现状进行调研探索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此过程在整个项目的“DIY”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方案设计,对技术指标分析学习研究方法与手段,培养查阅和应用文献资料能力;三、项目制作,以实践能力能对能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综合,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有一定的特色或新意,结论有新见解[7]。
下面以《自动下管机电气控制线路技术改造》这个大学生创新项目展开说明,这个项目是一个企业横向课题,其控制线路意外烧毁,企业要求重新设计此台设备的控制线路,使设备正常运行。指导老师认为此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很好载体,故指导学生撰写省大创申报书,进行项目调研分析完成如图2 所示的自动下管机整体结构图,申报的技术参数,得出自动下管机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控制方案设计,先按设备原有方案实现控制要求,如何再深入研究采用自动控制方案实现设备的控制要求。
最后要求学生总结,项目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及总结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学生在这个项目总结说:通过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我深刻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在没接触到项目之前,一直都是停留在书本的知识,而且对书上的知识也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遇到难题,不得不去在对书本的知识进行复习,而且还要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加巩固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打牢了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对于平时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通过这个项目提高了我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这个学生以优异成绩专转本考入南京工程学院,其创新能力得到了本科院校老师的肯定[8]。
图2 自动下管机整体结构图
图3 自动下管机工作流程图
四 结语
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自2011 年-2016 年共支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30 个,为学生创新创新能力培养展开了很好的实践研究,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完成自主DIY 制作20 余项,学生申请发明专利2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 项。通过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DIY”方法可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为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Haokun Guo.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J].Advances in Education Sciences,2018,15:73-77.
[2] 郭昊坤.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3):33-36.
[3] 颜惠庚,李玮,李耀中,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54-57,63.
[4] 李隽.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6(13):86-88.
[5] 钟燕瑾.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3):69-72.
[6] 张文洁.基于DIY 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4):95-99.
[7] 郭昊坤,谈敏,马青.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94-96.
[8] 王政锋.基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4):73-74+82.
本文引用格式: 马青,郭昊坤.基于DIY 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6):23-25.
基金项目: 本文系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7JSJG38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SJA0865)
作者简介: 马青(1971-),女,汉族,江苏靖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控制工程及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郭昊坤(1987-),男,汉族,江苏江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