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人民医院 江苏徐州 22101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鼻咽癌确诊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MRI联合CT诊断,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分析MRI和CT 对鼻咽癌颅底转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的价值。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MRI检查示共有38例发生了颅底转移,占总数的76.0%;经CT检查示共有29例发生了颅底转移,占总数的58.0%;MRI和CT诊断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诊断均可检查出鼻咽癌颅底转移,相较而言MRI的检出率更高,对颅底组织侵犯的敏感度更强,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MRI;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检出率;价值
鼻咽癌乃临床常见癌症,而鼻咽癌的常见转移类型之一是颅底转移[1]。为及早发现鼻咽癌颅底转移,以便及早实施治疗方案,促进预后,应当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明确诊断患者有无发生颅底转移以及转移的具体情况[2]。为了解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的价值,现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鼻咽癌确诊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MRI联合CT诊断,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详情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鼻咽癌确诊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38例、女性有12例,各占总数的76.0%、24.0%;年龄在38-79岁之间,平均年龄(59.4±4.2)岁;未分化癌有7例、低分化鳞癌有40例、高分化癌有3例,各占总数的14.0%、80.0%、6.0%。纳入标准为:①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鼻咽癌者;②之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③同意并能够配合本次研究,可随访三个月以上。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行MRI联合CT诊断,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分析MRI和CT 对鼻咽癌颅底转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的价值。
1.2.1 MRI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GE 1.5T MRI扫描仪沿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行常规SE序列扫描,并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TE=15-20ms,T1WI:TR=450-600ms;TE=100-150ms,T2WI:TR=1900-3000ms;层厚=4mm;层距=1mm;FOV=210mm;矩阵=256×256;NEX=2-4次;翻转角度=90°。扫描时采用正交线圈,由鞍上池向下至第二颈椎下缘行平扫,若发现病灶,则采用钆喷酸葡胺0.1mmol/kg行静脉注射,行T1增强扫描。之后再沿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行常规SE序列扫描,并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TE=15-25ms,T1WI:TR=400-600ms;TE=90-150ms,T2WI:TR=1800-3000ms;层厚=5mm;层距=0.5mm;FOV=210mm;矩阵=(196-256)×256;NEX=2-6次;翻转角度=90°。扫描时采用正交线圈,由鞍上池向下至第二颈椎下缘行平扫,若发现病灶,则采用二乙烯五胺乙酸钆0.1mmol/kg行静脉注射,行T1WI增强扫描。
1.2.2 CT诊断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8排螺旋CT扫描仪由软腭向上至鞍上池进行扫描,轴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扫描参数设置:层厚=5mm;层距=5mm;螺距=1:1;均行增强扫描,扫描后上传原始图像至工作站,重建矢状面和冠状面MPR。
1.3 影像学分析
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由两名及以上放射科专业医师进行分析,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若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则共同商讨决定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鼻咽癌颅底转移的影像学表现
经MRI检查示发生颅底转移者主要表现为低信号骨皮质不全,或骨髓正常但无高信号,有斑片状且边界不规则的低信号肿瘤,增强扫描示低信号病灶有明显强化;经CT检查示发生颅底转移者主要表现为骨质边界不全,或呈点片状缺损,自然孔径扩大。
2.2 鼻咽癌颅底转移检出率
本组50例患者经MRI检查示共有38例发生了颅底转移,占总数的76.0%;经CT检查示共有29例发生了颅底转移,占总数的58.0%;MRI和CT诊断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表1 颅底转移情况
3 讨论
鼻咽癌多发于鼻咽侧壁或鼻咽顶壁,其可沿神经和血管蔓延,侵犯颅底[3]。因此,明确鼻咽癌有无发生颅底转移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MRI和CT均为鼻咽癌的常用诊断方法。鼻咽癌颅底转移主要表现为颅底骨质硬化、肿瘤组织取代正常的骨皮质和骨松质[4]。早期鼻咽癌颅底转移经CT检查多呈骨皮质密度不均、虫蚀样缺损,其后又会呈骨质破坏、缺损[5]。此时采用MRI诊断和CT诊断的检出率是基本一致的。但在鼻咽癌侵犯颅底的最早期,CT检查往往检测不出病灶,而MRI则能够检测出骨髓质高信号消失,出现斑片状且边界不规则的低信号[6]。所以,总体上来说,MRI的检查率要比CT更高。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示:本组50例患者经MRI检查示共有38例发生了颅底转移,占总数的76.0%;经CT检查示共有29例发生了颅底转移,占总数的58.0%;MRI和CT诊断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MRI和CT诊断均可检查出鼻咽癌颅底转移,相较而言MRI的检出率更高,对颅底组织侵犯的敏感度更强,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周路,刘杰明. 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J]. 现代肿瘤医学,2016,(12):1979-1982.
[2]刘强,孙占友,李祝和,陈国财. CT、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测及诊断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4,(07):99-100.
[3]吴斌,李建清. 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0):149-150.
[4]李莉. 彩超、MRI、CT联合诊断乳腺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90.
[5]马秀梅,叶明,陈海燕,白永瑞,肖湘生. MRI和PET-CT对放疗后鼻咽癌颅底复发的诊断价值[J]. 肿瘤学杂志,2013,(03):175-178.
[6]潘朝海. 鼻咽癌的CT、MRI诊断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3,(01):105.
论文作者:伏晓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鼻咽癌论文; 检出论文; 患者论文; 价值论文; 统计学论文; 冠状论文; 总数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