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论文_龙亮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评价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名为研究对象,常规组38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38名采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一种因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所导致的脑部病变疾病,临床多利用药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1],如阿替普酶。但大量的临床数据揭示,只采用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治疗效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寻求有效治疗之法,促使患者血管再通,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选择76名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资料和研究方法

1.1对象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2组,常规组患者38名,男20名,女18名,患者年龄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9±0.55)岁,患者具体病情为:大脑后动脉闭塞11名;颈内动脉狭窄13名;大脑中动脉闭塞14名。试验组患者38名,男18名,女20名,患者39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1±0.57)岁。患者具体病情为:大脑后动脉闭塞12名;颈内动脉狭窄12名;大脑中动脉闭塞14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一系列基础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扩张血管、抗感染等治疗。

常规组采用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生产的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110051)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首先静脉注射10%的剂量,然后剩余的剂量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于1h内滴注完毕。

试验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同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方法治疗前,协助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脑血管病变情况,若发现血管闭塞,应立刻给予动脉溶栓治疗,然后经导丝引导,对6F动脉鞘进行更换,将6F导引导管置于目标血管位置,经微导丝引导,利用同轴导管技术,使微导管通过血管闭塞部位,之后,在远心端,缓慢推注1mg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110051),完成推注后,将微导管拉回血栓中,推注18mg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并再拉至血栓近心端静脉注射1mg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挤压血栓、捣碎血栓、支架取栓等操作。血管再通后,评价血管狭窄情况,若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再给予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手术治疗,以避免血管再次发生闭塞的情况。治疗1d后,给予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缓释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71)进行治疗,口服,50~150mg/次,1次/d。

1.3 评价指标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评价指标有无效:患者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水平值改善<18%;有效:患者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水平值改善18%~45%之间,血管狭窄度<25%;显效:患者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水平值改善45%~90%之间,血管狭窄度<50%;痊愈:患者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水平值改善>90%,血管完全再通。

1.4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有效率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表1 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

  

3.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很快昏迷不醒。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该病残疾率、病死率较高[2-3],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由于血管壁病变、管腔狭窄闭塞、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血栓形成时引起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多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为阿普替酶,阿普替酶是一种血栓溶解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4]。但该药需在血液稀释作用下发挥药效,因血药浓度降低,导致血管再通率较低,增加了血管再次闭塞的风险。

近年来,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介入方法的治疗原理是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相比静脉溶栓治疗要长[5],可提高达到靶点的血药浓度,且同时进行支架取栓治疗,促进血栓疏松,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病情治愈。本研究显示采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卓严光. 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3):112-113.

[2]汪宁,张保朝,温昌明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7):798-800.

[3]胡晓,瞿浩,李世容,等. 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1):15-21.

[4]王以翠,常焕显,孔令胜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7):609-613.

[5]肖小华,徐玮,黄正义,等. 9天内再次阿替普酶溶栓的复发性急性脑梗死1例报告[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9):570-572.

论文作者:龙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论文_龙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