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责任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学界公认的企业社会责任有六项内容:股东、雇员、消费者、政府、社区和环境。
1.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分析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多是理论上的分析和阐述,实际评价应用的不是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权威的普遍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学术性的研究探讨,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内外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比如SA8000的9项指标、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10项一级评价指标等,我们设计了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见下表)。该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社会广泛关注的六个一级指标,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相关利益责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每个一级指标下有二级指标,共计30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最多的是员工权益,充分反映了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关注劳动者权利。该指标体系涵盖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要求,且比较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每个二级指标进行简单的是非选择和判断获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概状况,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容易使被调查者接受,使评估简洁、可行和有效。我们规定在所有的问题回答中,如果有80%以上的肯定答案,则认为该企业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状况,肯定答案在60%到80%之间的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一般,不足60%的则认为该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较差。2008年2—4月,我们对大连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进行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得到了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向200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156份,我们对其中的有效问卷整理并进行了数据结果分析。
第一,从企业所有制上看,国有企业的调查结果是84.2%的肯定答案,外资企业的调查结果是70.6%的肯定答案,而私营企业的调查结果只有62%的肯定答案。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明显好于外资企业及私营企业,而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最不好。因此,相对而言,国有企业比较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而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较差。
第二,从企业规模上分析,中小规模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明显差于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企业在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以后,才有能力和动力履行社会责任。有的规模偏小,管理不规范,缺乏资金保障,员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应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形成的兼并收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同时提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水平。
第三,从经济效益上分析,盈利能力差(亏损)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明显差于盈利能力较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企业盈利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企业只有在保证生存和正常运营(盈利)的情况下,才有精力和能力去惊醒道德层面的社会公益活动。经营状况好坏对企业各方面的行为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去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从指标上分析,第一个一级指标“经济指标”肯定的答案最多,将近100%,反映了任何企业都是追求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质。因此,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可以不考虑这一指标;最后一个指标“公益慈善”指标上肯定的答案最低(平均仅32.3% ),反映了当前企业从事公益性活动的热情不高,值得有关方面关注和思考;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内容“员工权益”这个指标上,尤其在工作时间上,国有企业都能遵守国家规定,而将近65%的私营企业每周只休息一天,有的企业甚至两周休息一天;另外,有将近50%的调查问卷在“加班时间支付额外工资”指标上是否定的,说明很多企业并没有在员工加班时间支付额外工资。这应当引起有关劳动管理部门的重视,加强法规监管,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2.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经营必须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在技术上是科学的,在社会文化上是文明进步的,在伦理道德上是公平正义的。因此,企业伦理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不可缺少的文化建设,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企业社会责任化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会得到利益相关者的青睐、支持与合作,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愿意与具有高尚道德的企业保持合作关系,而远离不道德的合作者。
第一,员工尽力。企业讲道德产生的对员工的激励力首先来自于超越自身利益的企业使命和良好愿景;另外,管理者出色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能产生吸引组织成员的个人魅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诚信、公平和尊重的价值环境为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
第二,顾客满意。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客户关系,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公众和社会形象能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当质量、价格和服务差异不大时,大多数消费者愿购买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声誉良好的企业的产品。
第三,投资者青睐。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有更好的经营业绩,也能赢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第四,供应商信任。很明显,资金、原材料、零部件供应者都愿意与信得过的企业合作,这样的合作风险低、效率高。
第五,公众支持。高尚的企业伦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有关调查报告表明,就消费者群体和社会总体而言,良好的道德就意味着有好的经营收益,良好的商业经营就是良好的道德。70%的消费者回答说,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他们不会和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打交道。
3.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途径
(1)培养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意识
企业管理者个人的道德意识和理念往往影响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企业家的道德水准决定整个企业的道德和经营伦理。企业伦理关系不是抽象的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企业的生产、交换、销售、分配各个环节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各个方面的活动中,又涉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各行各业,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气和道德秩序。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了企业家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努力培养企业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伦理化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努力自我超越,最终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并自觉地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2)构建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框架
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应该有一个合理完整的评价体系。有了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公正地评价企业,消除企业和公众对社会责任认识的误区,更好地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必要针对不同行业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经济、社会实际的并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评估体系。
(3)加强政府引导和法律监管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对国有企业提出社会责任方面的规范性要求,通过政策和宣传等对非国有企业加以引导。各级政府应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者,构筑起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平台,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外,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具有崇高的权威。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其行为也处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企业社会责任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执行,可使其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提高权威性,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公认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
(4)社会环境与公民监督
环境监督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手段,环境监督包括三种方式。
第一,媒体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人和企业都是有自利的经济人和经济组织,从客观上讲,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契约不可能是完全的。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就很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企业经营决策也可能缺乏公平和正义。企业或企业经营者就可以利用信息优势,牟取私利而不惜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甚至触犯法律。信息的公开透明能够形成公共监督,通过社会舆论效力提醒企业时时检查自己的行为,规避自利性,缩减灰色地带,提高企业的规范性,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第二,人际监督。在道德环境空间增大,变动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的人际关系流动性与陌生性也相应增加,此时更须加强人际监督。企业的竞争者、合作者、服务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行为更加社会化,通过彼此的监督,才可以使各企业的行为进一步符合道德规范,这样有利于企业间扩大交往,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第三,公民监督。除了政府层面的管理责任外,作为公民,每个人也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建设一个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尽一份力。
(5)培养企业家慈善捐助的热情
慈善和救助可以解决“市场不为政府不能”的事情,可以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弊端,弥补第二次分配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一些与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直接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应进一步建立声誉捐赠制度,鼓励企业家参与捐赠活动。通过授予私人捐赠者荣誉称号来激励其捐赠行为,根据捐赠的大小给予捐赠者不同等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