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药品采购服务中心 158300
【摘 要】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运用温中健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对两组的症状积分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6周治疗,相比较对照组(78.00%)而言,观察组(94.00%)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临床上运用温中健脾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温中健脾汤;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不规律,长期如此导致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F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一般以西药为主进行治疗,但是疗效较差。因此,本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运用温中健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1.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29例为女性,21例为男性,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为(48.5±8.3)岁,病程2-70个月,平均病程为(35.6±12.4)个月;观察组中28例为女性,22例为男性,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为(48.6±8.5)岁,病程3-68个月,平均病程为(35.8±12.5)个月。两组在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及分型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纳入标准:有胃部饱胀,胀满或腹痛不适隐痛,伴食少、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并持续1个月以上。排除标准:消化不良症状持续不足1个月。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肝胆胰、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同时患有其它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肿瘤、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年龄超过70岁或不足16岁者。有腹部手术史。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临床治疗
运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为: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生产厂家:海南中化联 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110160,规格10mg),20mg/次,1次/d,口服莫沙必利(生产厂家: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0,规格5mg),5mg/次,3次/d,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临床治疗
运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基本药方为:茯苓、党参、黄芪各30g,香附、炒白 术、延胡索、炮姜、荜茇以及浙贝母各10g,蒲公英、炒白芍各20g,运用冷水煎煮上述药材,取汁400ml,200ml/次,2次/d,早晚饭后1h服用,1剂/d,3 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治疗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嗳气、饱胀以及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且疗效指数>90%;显效:治疗后,嗳气、饱胀以及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且疗效指数为60%-90%;有效:治疗后,嗳气、饱胀以及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且疗效指数为30%-60%;无效:临床体征和症状无变化,且疗效指数<3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运用t和X2分别检验组间计量和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经过6周治疗,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其中对照组(n=50):痊愈为13(26.0%);显效为17(34.00%);有效为8(16.00%);无效为12(24.00);总有效率为39(78.00%)。观察组(n=50):痊愈为30(60.0%)显效为13(26.0%);有效为4(8.00%);无效为3(6.00%);总有效率为47(94.00%)X2值为13.845,P<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胃酸分泌、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内脏感觉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中 医学上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划分为“反胃”、“胃脘痛”、“呃逆”“痞满”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运化失职、寒邪内侵、胃失温煦、脾胃受损等有关,治疗坚持健脾和胃、温中止痛的基本原则,温中健脾汤中的茯苓具有宁心健脾、利水渗湿的功效党参可以健脾益肺、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具有通经活络、利水消肿、益气固表的功效;香附可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延胡索可以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炮姜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荜茇可以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炒白芍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以及敛阴止汗的功效,诸药合用,则能充分发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的功效[2]。
现代医学表明,脾虚胃寒更易出现胃排空功能低下及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失常、胃蠕动排空减慢有关[3]。温中健脾汤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对消化液分泌起调整作用。方中炮姜具有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且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海螵蛸、蒲公英有制酸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延胡索、白芍具有解除胃肠痉挛及镇痛、抗炎作用。党参、茯苓能通过调整胃肠道的激素分泌,纠正脾虚胃泌素分泌降低状态,改善腺体细胞合成消化酶,从而影响消化液的质和量。党参、黄芪可调节免疫功能。蒲公英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观察表明,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运用温中健脾汤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运用温中健脾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战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1-01-0016.
[2]朱梅儿,王文文,杨群政,等.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0例观[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02):82-83
[3]陈丽华.自拟健脾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33-134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消化不良论文; 健脾论文; 功能论文; 疗效论文; 温中论文; 病程论文; 功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