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党委面临的重大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党委论文,新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08(2006)06-0024-04
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党委要把握住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就要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以下问题:
第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方向,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方向,只有坚持这个总方向,才能把握住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关于这一点,《决定》特别强调,“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决定》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在改革的关键时刻,总有人想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用党的强有力的工作来遏制这股歪风,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使它无法形成大气候,以保证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全面理解《决定》关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所谓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指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主力作用、导向作用和控制作用。就是说,国有经济要有力地控制住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至于其他非重要行业和非关键领域,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在非重要行业和非关键领域,国有企业也要参与竞争,而绝不是笼统地“国退民进”和私有化,绝不是统统将国有企业卖掉。当然,在市场竞争中必然“有进有退”,其目的是要“继续放开搞活中小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坚持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关键是坚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谈什么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如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维护不住,还谈什么维护社会主义政权,还谈什么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吸取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根本问题就是国有企业垮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垮了。
第三,正确认识《决定》关于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论断,逐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是今后搞活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混合所有的股份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二是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三是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四是国有资本控股条件下职工、经济管理者和社会成员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五是大型国有企业控股、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及职工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六是大型集体企业控股、中小国有企业和职工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总之,只要能把国有企业搞活和能使国有资本增值,能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什么样形式的股份制都可以创造。《决定》里所说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指大多数国有企业要采取这种形式,但绝不能把它理解为唯一实现形式。因为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因此,在强调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时,绝不能一刀切。
第四,认真研究《决定》关于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这是了解新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大趋势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今后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02年,全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共计15.9万户,资产总额18.2万亿元(其中净资产11.83万亿元,资源性资产6.37万亿元),实现利润3786.3亿元,上缴税金6794.1亿元,职工人数4680.5万人。我国工人阶级在几十年艰苦奋斗中创造的这笔财富,已成为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些财富和资产,不仅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权的巩固,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过去,我们党主要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则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是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重大转变,将保证国有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抓两大任务:一是用三年或更多一些时间构建起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重点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和有效监管的问题;二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企业。围绕这两大任务,今后几年应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二是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探索职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分配能增能减的内部机制;三是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市场化配置人才的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国有企业吸引和聚集大批优秀人才;四是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五是以改革精神推进企业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
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党委的地位、作用和工作机制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的法人领导体制和管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规范公司“三会一者”(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和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并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董事会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占有和使用公司法人财产,并选择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享有经营管理方面的用人权;监事会根据《公司法》对董事会成员和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公司内部“四大机构”即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制衡机制的形成,必将推动企业生产力不断发展。
在企业体制改革中最难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党委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作用问题,这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遇到的一个新课题。同这个问题相关的还有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问题。因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要党委的地位作用问题解决了,职工的地位作用问题就容易解决。
关于党委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地位作用问题,我们党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试行股份制时,就设想在股份制企业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强调党委在企业中要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后来,有人照搬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又受到原苏联“一长制”模式的影响,于是就提出要搞“厂长负责制”,这实质是搞“一长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党委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实质上肯定了企业党委的政治领导地位,并把这种政治核心地位在党的十四大上用党规肯定下来,接着又用《公司法》把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肯定下来。党的十五大党章和十六大党章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都重申了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这就告诉我们,国有企业不论怎样改革,都要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那么,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怎样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呢?笔者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企业党委政治核心的含义和实质。从政治上讲,“政治核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发挥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党委要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落实;二是指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国有企业的领导权掌握在能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手里;三是党委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党在企业和职工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政治核心作用的实质是政治领导作用。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并强调“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政治领导”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说是指政治原则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广义说不仅是指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且还包含着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如果脱离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孤立地谈路线方针政策领导,那就会把政治领导架空,必然导致丧失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这里所说的领导权,是指领导权力和领导权威的统一。其领导权力包含着决策权、用人权和舆论权三个要素;其领导权威主要是领导者素质在行为方面的综合表现。只有把权力和权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领导权,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
第二,把握政治核心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结合国有控股企业的实践经验,发挥企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作出相应的决定和部署,并对党员干部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监督企业法人代表和经营管理者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规办事。二是必须通过参加董事会等途径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问题主要是指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经营方针、企业财务预决算,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企业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企业重要人事安排及内部机构的设置调整,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其做法是通过召开党委会议或扩大会议先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后再向董事会正式提出建议。三是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开展工作,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并要积极协调党政工团等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去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四是必须按照《决定》的规定,“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党管干部的原则主要有三点:其一,党要领导干部工作,统一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其二,党委有权直接推荐和亲自管理重要于部;其三,党要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包括纠正干部人事工作及部门的不正之风。在股份制企业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首先要协助上级党委加强和改进对本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探索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使更多的经营管理人才进入企业领导班子。五是必须聚精会神抓好企业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委的威信和战斗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的素质。六是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我们党成为职工群众的领导核心。
第三,探索党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实现政治领导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与运行机制。我国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党和政府对他们管理方式的多层次性,再加上经济规模、社会功能和股份制类型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不能搞单一的领导体制模式和组织形式,而应搞多种形态的领导体制模式和组织形式。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在董事会中设立党组,一般是党组书记兼董事长,并设立专职副书记和副董事长,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首先由党组先拿出方案和意见,然后交董事会讨论通过。党组织和董事会的下属机构有分有合,以精练高效为原则。第二种是党委和董事会分设,一般是两个一把手交叉任副职,党委和董事会有各自的办事机构,办事机构的领导成员也可交叉任职或兼职。第三种是党委协助董事会的工作机制,董事长是一把手,党委书记在董事会中任副董事长,而董事长在党委中任常委。第四种是党委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党委书记是一把手,总经理是二把手,企业的重大问题主要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总之,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问题和组织形式问题,党的文件和国家的法规都没有统一的规定,现在还在探索和试点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国有企业来探索,以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领导模式。
三、以改革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创新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要实现党建创新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首先,这是新的形势任务向国有企业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执政使命赋予基层党组织新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党执政和领导国家建设的组织基础,承担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企业内部建立了新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不再直接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事务,不再直接包揽职工的生产活动和收益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党组织必须创新党的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方式,创新党的工作与职工群众利益的结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组织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党组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使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和任务。其次,国有企业党委一些干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人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按照传统习惯开展党的建设,因而与党内外的新变化很不适应;二是一些人缺乏创新勇气,仅仅把创新停留在口头上,不敢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三是一些人虽有勇气却拿不出好办法,创来创去不见实效。国有企业党建创新不仅很重要,而且很艰难,只有以改革的精神状态直面现实,才能开创企业党建的新局面。
第二,抓住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创新的基本要点。一是必须明确基层党建创新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其总体要求是:通过推进党建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基层党委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主要任务是:明确新阶段的工作职责;改进党的工作途径和方式;增强服务群众的功能;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扩大党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改善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件等。只有明确了创新目标和任务,才能把握好创新方向和内容,从而增强创新的信心和自觉性。二是必须明确新阶段基层党委的工作职责。其职责主要有五项:一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共同奋斗上来;二要巩固发展党员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要动员组织党员群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四要领导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当家做主;五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三是必须改进新体制下党的工作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要规范基层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工作程序,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相衔接,由党委牵头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二要改进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的方式,既要通过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来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又要通过有效贯彻路线方针政策来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同时还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完善决策工作机制来加强党的组织领导。这里的关键是处理好国有企业“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重点是处理好党委会与董事会的关系。国有企业党政领导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组织形式,既有利于互相监督和制约,又有利于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一种创新型的领导方式。要改进领导方式,就必须做到“五个结合”,即:将党的工作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人才的机制相结合,从严治党与从严治企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与维护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相结合。四是必须增强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功能。一要健全群众利益的表达和协调机制,关键是建立民意调查制度、民意反馈制度和利益协调制度,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二要创新服务组织和服务机制,包括建立经济、文化、安保、家政、健康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互助组织,促进群众生产生活的组织化和社会化。同时还要建立服务场所,完善服务设施,组织服务队伍,创建服务载体,使服务群众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研究推进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创新的对策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企业党建创新,对于增强党的活力极为重要。那么,怎样推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党建创新呢?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增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运用先进科学知识创造事物、引进新事物、解决新课题的才能和本领。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实质是提高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能力;二是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实质是提高依靠集体的智慧来系统地创造新事物和解决新课题的能力;三是提高再创新能力,实质是善于把他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应用的能力,并且要在引进消化吸收中不断丰富发展。为了提高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自主创新能力,国有企业党委必须把这个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提出任务,严格要求,加强培训,并制定出具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其次,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正确原则。自主创新的正确原则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创新的前提是敢创,关键是在“新”字上做文章。要努力做到“六新”,即:适应时代新变化、研究现实新情况、形成决策新思路、探索有效新办法、开创党建新局面、为企业发展做出新贡献。二是自主性与借鉴性相结合,强调以我为主,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之上,大胆借鉴一切先进经验和科学成果,博采众长、融化提炼、自成一家,走开放式创新之路。三是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既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又重视应用理论、应用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着眼于解决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如何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问题,如何建立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新机制问题等。再次,要增强创新者自身的素质。这是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国有企业党委要重视自身的素质教育和管理,重点抓好党政领导骨干的素质教育和管理。只有创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创新工作才有可靠的干部和组织保证。提高综合素质既包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作风素质,又包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才能素质。国有企业党委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既是国有企业党建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国有企业党建创新的根本保证。
标签:国企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创新原则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股份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