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3/11”事件后美俄中亚竞争的新格局_美国军事论文

“9·183/11”事件后美俄中亚竞争的新格局_美国军事论文

“9#183;11”事件后美俄在中亚地区较量的新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格局论文,美俄论文,事件论文,地区论文,在中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亚:美俄争夺之地

中亚地区,一般指在前苏联的原中亚加盟共和国基础上建立的5个独立国家所处的地理 区域。这5国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 坦,它们的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5600万。中亚地区北部毗邻俄罗斯 ,南接伊朗和阿富汗,西与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东则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 塔吉克斯坦与中国的新疆地区接壤。

在“二战”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中亚构成苏联疆域的一部分,美国等西方 大国难以染指这一地区,更谈不上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干预。随着冷战的终结,中亚五国 纷纷宣布独立。为了克服独立后遇到的困难,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它们也迫切需要外 援。因此,世界上各种政治势力乘机以不同的形式对中亚进行渗透,扩展势力和影响, 导致中亚成为大国争夺的新舞台。

在这一新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不再甘心让俄罗斯继续把中亚地区视为其“ 后院”,开始把它作为与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的对象。

首先,双方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中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中亚5国先后宣布独立后,面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的威胁。阿拉伯新泛伊斯兰 主义运动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绿化”中亚,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 量资金和物资援助,导致中亚的重新伊斯兰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如1989年,整个中亚地 区仅有一所经学院和150座清真寺,但到1991年经学院已经发展潍9所,清真寺多达5000 座。1993年,仅乌兹别克斯坦的清真寺就超过了5000座。同时,中亚地区被称为“新瓦 哈比派”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活动也甚嚣尘上,他们坚持原教旨主义,鼓吹并积极 参与圣战,甚至进行武装恐怖活动,对独立后的新生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例如,塔吉克 斯坦在1991年独立后不久即陷入内战,造成数万人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1993年初 ,被赶下台的伊斯兰主义者以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交易的边境地区为据点,与当局对抗 ,频繁向塔境内发动武装进攻。而塔吉克斯坦因军事实力有限,不得不要求俄罗斯派兵 防守塔阿边界,以防止反政府武装的入侵。俄罗斯在塔的驻军多达2万余人,这也增强 了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

然而,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也力图利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在中亚国家的活动 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它们试图通过排除伊斯兰国家在中亚的影响,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 义运动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来实现扩展自身影响、削弱俄罗斯势力的目的。为此,以美 国为首的北约也一直把东扩的目标指向中亚,在中亚各国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 定效果。在美国的大力倡导之下,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 斯坦已经参加“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参与和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举行的军事 演习。

其次,美俄在中亚的能源开发领域进行争夺。

中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苏联解体以前,这些战略资源生产是由中央政府直 接控制的。但中亚各国独立以后,为了加速能源工业的发展,促进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增 长,中亚各国广泛寻求合作伙伴。这给美国加强与中亚各国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的合 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绝好机会。

美国之所以高度重视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美国看来,美国的 主要石油供给国沙特阿拉伯已经变得不太可靠,而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世界主要产油国 均仇视美国,因此美国必须寻求新的可靠的能源,以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而中亚丰富 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就不可避免地激起美国的极大兴趣。正如美国前能源部长培尼亚所 宣称的那样:“里海地区的开发对确保全球的能源保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使世界能源 供给多样化是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此外,美国也企图通过控制中亚的石油天然 气资源来削弱俄罗斯在中亚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中亚地处内陆,所产的石油天然气都存在将其输出到区域外所必需的出海口问题。在 美国的中亚能源战略中,它既不愿让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掌握在俄罗斯的手中,也不 愿让石油天然气管道通过伊朗,从而受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控制。为了与俄罗斯在 中亚展开能源争夺,美国所制定的长期政策是通过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帮助它们减 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并且谋求通过不经由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把中亚的能源资源 推向国际市场。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就曾提出过建造一条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阿富汗输送 到印度洋的计划,企图由此打开一条通往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道路。但是,在1998年 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遇遭恐怖主义袭击,以及美国随后对阿富汗发射巡航导 弹实施报复性打击后,这一计划未能实现。美国还提出了以位于里海西侧的阿塞拜疆的 巴库为起点,经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到土耳其的地中海出口杰伊汗的输油管线路建设规 划,以便把中亚的石油直接输送到盟国土耳其的出海口。这一计划被视为是美国“向中 亚进军的战略基础”。

在这场石油天然气的争夺战中,美国的资金和技术与俄罗斯相比明显处于优势,这为 其控制中亚和里海的油气资源提供了条件。美国已经通过在能源领域中的大规模投资扩 大了它在中亚的存在。例如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已经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了20亿美元,并 且控制了阿塞拜疆石油财团中38%的份额。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却没有足够的财 力、物力和技术来与美国抗衡。

面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激烈竞争,刚获独立不久的中亚各国却由于势单力薄而处于两难 境地。中亚国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仍然需要俄罗斯的帮助,在一些国家的领土上仍 然有俄罗斯的驻军。同时,它们又担心过分依赖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所积极主张的独 联体一体化计划会威胁、损害其本国的独立与主权。它们需要发展与美国、欧洲等西方 国家及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利用它们的资金技术以振兴经济,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 。但是,它们同时又对西方试图推行其价值观、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活 动对其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所造成的威胁保持警惕。

新格局:“9·11”事件的直接后果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布什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打击国际恐怖 主义的斗争。10月8日,美军开始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全面空袭,给予其致命的打 击。

“9·11”事件的发生及随后对阿富汗反恐战争的爆发,使中亚国家,尤其是与阿富汗 接壤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与位于南亚的巴基斯坦一样,成为 国际反恐战争的最前线,美国与俄罗斯在中亚进行争夺和较量的格局也因此而发生了极 其重大的变化。

首先,美国军队开始进入和驻扎在中亚国家的土地上。其实,早在1998年,就有西方 媒介透露:“美国正在谋求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以取得在那里长期军事存在的合法性 。”只是美国当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

但从美国对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一开始,美军就使用了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前苏联 战略空军基地——阿巴德机场,在那里派驻1500名官兵。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国在吉尔 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附近的马纳斯修建了军事基地,以控制中亚地区的这一重要交通 枢纽。马纳斯基地的面积达30英亩,可容纳3000名军人和停放各种战斗机、运输机、侦 察机和加油机,储存约200万磅航空燃料和飞机零配件,并设置大功率发电机和卫星通 讯接收装置。另据报道,美国还与塔吉克斯坦达成使用其旧空军基地的谅解,并派出视 察小组前往原属前苏联军队使用的军事基地,检测其利用价值,以便美国空军战机利用 它们在阿富汗执行轰炸任务以及由特种部队实施升降直升机的行动。这些空军基地还可 以用来作为向北方联盟运送军事补给及向阿富汗难民运送救援物资的中心。美国在乌兹 别克斯坦的驻军人数也达3000名。此外,美国五角大楼开始对其在中亚的驻军进行定期 轮换,以使原先的临时和应急部署转为制度化。

其次,美国向中亚有关国家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旨在进一步扩大其在这一地 区的影响。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得到美国6400万美元的援助和美国进出口银行的1.36 亿美元的贷款;2002年,美国计划向哈萨克斯坦提供5200万美元援助,其中部分用于军 事装备。美国也向塔吉克斯坦方面支付上千万美元,以作为使用军事基地的补偿。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军队介入中亚以后,显然并不打算很快离开。它试图打着防 止阿富汗局势变化或塔利班卷土重来的借口驻留在那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于 2002年1月16日说,“中亚对美国、对世界都非常重要”,虽然“谈论拥有永久基地或 类似的东西还为时过早”,但“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将在中亚起重要作用”。他 还声称:“我们喜欢目前(与中亚)已经建立的合作与伙伴关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随 后也说:“美国将继续关注和留在中亚。”

中亚各国也对美军的进驻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美国 就加强开展军事战略协作进行了协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表现出与美国改善关 系的愿望;地处阿富汗战争最前线的塔吉克斯坦已经从美国提供的财政、军事和经济援 助中得到好处。中亚各国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不仅有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它们还 希望通过此举减轻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中亚各国现政权的批评,并且试图把正在本国 境内进行的反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斗争也纳入国际反恐斗争的目标。

对此,人们不禁会问:俄罗斯怎么会如此轻易地让美国军队进入这一地区?实际上,俄 罗斯也有其战略考虑。

“9·11”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立即发现这是改善与美国关系的绝好良机。普京总统在 纽约世贸中心遇袭后,立即致电布什总统,严厉谴责恐怖袭击。在美国决定对阿富汗发 动反恐战争后,普京总统保证支持美国出兵阿富汗,并且同意美国与中亚国家商讨建立 限制性基地和其他军事行动设施。

俄罗斯希望通过对美国反恐战争的全力支持,与美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以便其解 决自身面临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各种犯罪活动的威胁。例如,车臣分离主义分子的 武装恐怖袭击活动严重威胁着俄罗斯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而以往俄罗斯政府对车臣 匪帮进行的武装镇压经常遭到美国及西方对其“践踏人权”的谴责。俄罗斯希望通过支 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争取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与车臣分离主义分子的斗争的支持。此 外,一些俄罗斯分析家也认为:让美国人加强中亚的安全对莫斯科是有利的,有助于防 范恐怖活动、政治动荡和伊斯兰好战分子的渗透。中亚经济的普遍繁荣对俄罗斯也有好 处,中亚地区讲俄语的居民也将会从美国的投资和安全保障中受益。

事实也已经证明,美国开始把俄罗斯作为坚定的反恐盟友来对待,两国关系也已比“9 ·11”事件以前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由此可见,俄罗斯向美国让出中亚通道,实际上 是出于双方将来能够达成某种利益置换的考虑。

但是,俄罗斯国内也有许多人士对普京的做法持有异议。为数众多的俄罗斯将军对美 军进驻前苏联红军在中亚的基地深感不安。一些高级军官抱怨,由于美国的军事存在, 中亚对俄罗斯来说已经“赌输并失去了”。俄罗斯《独立报》军事评论员指出:“吉尔 吉斯斯坦已经不可能留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内,很可能单方面退出该条约。在俄罗斯 的南面,也许将出现一个接受新的地缘政治学形势的军事和政治同盟。”俄罗斯政界领 导人也对此感到不安。俄共领袖久加诺夫不久前指出,现在北约军队已经在以美国为首 的反恐战争的架构下驻扎在中亚,打乱了原有的均势,直接威胁俄罗斯的安全。他还认 为:“这不但破坏了俄罗斯的安全,也破坏了中国和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安全,摧毁了整 个国际关系系统。”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在出访中亚时,也在哈萨克斯坦 首都阿斯塔纳表示:“我不赞成美国在中亚长期驻军。”

谋求双赢:妥协与共存

可以肯定,美国通过反恐战争而扩大了其在中亚的势力,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 且,美国正在继续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战果。在阿富汗战争行将结束之际,包括国务卿鲍 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挥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司令弗兰克福将军等在内的美国 政府官员、军官及政治家走马灯似地对中亚进行了多次穿梭访问,以加强其与中亚各国 的合作。

但是,俄罗斯也不可能完全拱手让出其中亚“后院”。虽然俄罗斯政府默许美军进驻 中亚的军事基地,以支持其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的反恐战争,但对美军企图在战后 继续留驻中亚则保持着高度警惕。一些分析家认为,如果美国将来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汗 阿巴德空军基地建立反导防御系统,将使俄罗斯在广阔地区的战略设施受到美国的控制 。此外,美国在中亚长期立足,可能控制中亚地区能源和其他资源的输出途径,从而减 少俄罗斯对中亚及其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因此,俄罗斯军政要员已多次表示,反对美国 在中亚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美国也已注意到俄罗斯的反应。2002年2月8日,美国副 国务卿阿米蒂奇和俄罗斯副外长特鲁布尼科夫在华盛顿就阿富汗问题举行了会谈。双方 在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说:“双方认为,对整个中亚而言,最具关键的是长期的和平、 稳定和繁荣,以区域(合作)的方式协助阿富汗进行重建工作也是很重要。”美方还在声 明中强调:美国不会寻求在中亚建立永久的军事基地。

美国的这一表态表明,它已认识到如果美国要在中亚保持长期的军事存在,并非唾手 可得的易事,而是将面临多种困难和考验。在居民以穆斯林为主的中亚建立和保留美国 军事基地可能引火烧身,导致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的不满。尽管美国目前的反恐斗争势 头正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气焰,但后者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布 什政府也多次表示,反恐斗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尽管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惟一的超 级大国,但它在反恐斗争中仍然需要国际合作,因此,美国也不愿为了一味扩展其在中 亚的势力,而冒与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其他有关国家关系恶化的风险。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利用其目前所拥有的各种手段来牵制美国在中亚的势力扩张。 除了对美国在中亚保持长期军事存在的企图公开表示警告之外,俄罗斯还表示将来不会 撤出其驻扎在中亚的部队。此外,俄罗斯也力图加强与欧盟、中国等的合作。俄罗斯外 长伊万诺夫就曾指出:“俄罗斯和欧盟应该在中亚增加合作”,以力促俄罗斯和欧盟在 排除美国的情况下联合行动。俄罗斯已经与法国联手清理阿富汗萨朗山隧道,以具体落 实俄欧合作战略。俄罗斯也利用由中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 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以保持其在中亚的影响力和加强与中 国的合作。今年1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在北京举行了该组织自2001年6月成立以来的第 一次外长会议,会议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并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时不点名 地提醒美国,同恐怖主义威胁作斗争“应不带偏见,不采取双重标准”。此外,中俄两 国外长还特别发表双边联合声明,以显示双方的合作关系。除此以外,俄罗斯无视美国 布什总统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视为“罪恶轴心”的论调,反对美国把反恐战争扩大到 伊拉克,并与对中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伊朗达成了大宗武器交易。最近, 针对美国企图在格鲁吉亚开拓反恐“第三战场”的企图,俄罗斯官方多次发表声明,强 烈反对美军进驻格鲁吉亚。俄罗斯的这一系列行动,都有可能制衡美国在包括中亚在内 的世界范围的扩张。

尽管美俄在中亚地区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冷战结束后全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毕竟已经 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趋势。正在谋求重振国力的俄罗斯 不可能为了保持其在中亚的影响而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同时,迫切需要国际支持以开 展反恐斗争的美国也无意为扩大其在中亚的势力而与俄罗斯撕破脸皮。惟一的选择是: 双方将通过协商达成某种妥协,以图实现对各自均有益处的双赢局面。例如,在中亚的 石油开发中,俄罗斯企业虽然自知缺乏必须的财力和技术,但仍然希望通过与美国及其 他国家开展合作,以免被排除在那里的能源领域之外。同样,美国也已有人提出通过与 俄罗斯合作开发中亚石油来避免对抗。

然而,对阿富汗塔利班战争的胜利已经使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大增,中亚国家为了发 展本国经济和防范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破坏活动,也希望进一步加强与美国之间的合作。 即使美国今后不在中亚设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它也可能通过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军事合 作等其他形式来保留甚至加强其在中亚的存在和影响。俄罗斯将如何面对这一形势,则 是值得世人关注的问题。

标签:;  ;  ;  ;  ;  ;  ;  ;  ;  

“9·183/11”事件后美俄中亚竞争的新格局_美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