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华睿智慧国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地籍测量精度要求高、工作流程复杂,传统测量方法以经纬仪、测距仪与全站仪等为主,工作量巨大,进展缓慢,根本无法实际需求。而GPS技术的出现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测量格局,并且伴随其软件和设备的更新,使得地籍测量工作变得十分快捷和方便。因此,对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本研究GPS技术发展在实际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对于其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前言:GPS能够依靠卫星来对于时间和距离进行测量,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定位,它具有非常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GPS技术GPS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方面也有了巨大的革新。不仅改善了原有技术的局限性,而且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GPS计算速度很高以及分布广泛的特点,对于地籍控制测量都有着非常好的帮助。1.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分析
1.1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需严格遵循“由整体至局部”和“由高级至低级”的分级原则。其中,分级主要指分级布网,个别情况下也支持越级布网。在众多GPS技术设计指标中,精度作为关键量化指标,其直接关系到方案制定、计划制定与执行以及
数据分析处理所选方法。一般将地籍图精度或界址点精度作为测量精度指定标准。结合相应规范,相对于起算点,控制点的中误差应控制在±0.05m以内。而现代GPS技术能够建立一个三维坐标差,参考其自身椭面和网形的位置,其在经度方向上会产生稍许偏差,所以导致整个GPS发生了偏转。然而,如果其偏差在一百米之内,产生的一定影响则可以完全忽略不计。而如果其高差过大,就要对起算的数据重新进行计算。所以,往往在对于高差进行测定的时候,可以采取常规的手段。
1.2碎部测量
在地籍调查的工作中,地籍细部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工作目的是对于土地的权属界的中点、边缘线以及主要位置进行测量。碎部测量是指获取界址点与地物点对应的地表或地类要素,包含土地权属、房屋等实体轮廓、交通线路、重点水工设施以及定境界线等在内的测绘。对界址线及边界线而言,其界址点为空间或属性重要转折点,而它的坐标则是在系统中借助特定手段得到的数据,即为界址点具体位置对应的表达方式。该坐标精度选择可从其重要程度与土地资源经济价值两方面着手进行。鉴于我国地域广、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等国情,碎部测量界址点的精度要求需要有明确的等级之分。根据地籍的调查内容可以看出,在其屏幕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细部的测量,而其与城镇外围界址点的间距所能允许的误差必须小10cm,而对于隐蔽界址点的间距所能允许的误差必须小于15cm。同时再参考GPS技术在精度方面的要求,一切工作最好能够在适合铺设GPS的位置上进行展开。而影响GPS测区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可以使用全站仪和测距仪来对其进行测量,同时再使用解析交会额的方法对于地籍进行全面检测。如此以来,才能更好的加快整体测量工作的进度。
1.3数据处理
一般情况下,建设用地中可以进行勘测的定界都是在土地能够正常使用的范围之内,以此来进行相关测绘技术的工作,得出来的数据则可以成为国土资源部的重要参数资料。数据采集完毕后,在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内业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借助全站仪中的通讯软件将数据下载至计算机,然后再使用计算机将数据转换为*.DAT格式并进行存储记录,利用成图软件,如CASS6.0等对碎部点进行展绘,根据预设的编码与宗地草图完成初步成图,并对所有地籍要素进行加载,确保所有图形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当以上工作均已完成之后,即可按要求生成指定比例尺的各类型成果图,如宗地图、宗地属性表和界址调查表等,从而为构建数据库提供基础条件。如此以来,才能更好的加快整体测量工作的进度。
2.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1在控制测量方面的应用
GPS在进行网形规划的时候,与其自身选择的相关控制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
系。因此就需要将两项内容相互结合,将整个网形按照控制点的特殊分布进行处理,从而促使整个网形处于一个平衡均匀的状态。早期的三角测量技术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可靠性,并有着非常高的精度。同时自身经济成本不高,很适合于地籍控制测量。而GPS的观测技术则在此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它应用的是更为复杂的函数和模型。利用GPS进行控制测量,系统主要由接收机与数据处理软件构成,采取快速动态定位的方法。地籍测量的变更起算点选定为D级控制点。为便于对碎部点及界址点实施GPS或全站仪测量,具体点位应优先考虑空旷地带,也可选择在主干道侧。根据测量规范的明确要求,点位附近不小于15°的垂直角上空不得存在障碍物和水面,并且点位要尽可能远离其他干扰源,如电台、高压线路和发射台等。内业计算采用随机软件实施严密平差,同时对成果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以供后续作业使用。但是,尽管该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仍然需要继续优化。
2.2在碎部测量方面的应用
界址点处在开阔带,或处在某些建筑墙角、房角,又或者在高大构筑物上的一角;对于建筑高度过大无法到达其顶端,或存在一定隐蔽性特点的碎部点与界址点。需先借助RTK等对图根点进行测设,再使用全站仪等实施量测;针对极其隐蔽部分死角位置确定,仅可以根据和其余点位间保持的几何关系进行。宗地成图完成之后,首先要进行内业复查,根据调查表等内容使用计算机开展审核,通过审核判断是否存在漏测或处理不得当等问题,同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审核的内容有:建筑层数、建筑结构、道路及河流的位置和名称等。若通过审核确认没有问题,即可生成界址点编号与界址线等成果,并报请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查。
2.3在精度控制方面的应用
尤其是对于公路、铁路和管道等方面的工程,一定要做好精度控制。基准站和测区之间的地势必须平坦,无影响卫星信号接收的障碍物,且周围没有电磁波辐射源。只有切实满足以上要求,才可以保证信号得以有效接收,并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此外,基准站架设同样需要满足相关要求,若距离较远,需设置在较高且地势平坦的位置,尽量远离构筑物等干扰源,以免对数据链通讯等造成影响。
基准站设置完成后确定流动站的具体位置。流动站也要设置在平坦且开阔的位置,避免其他建筑影响流动站对信号的接收。此外,还要符合同时接收5颗卫星信号的基本要求,这是开展测量作业的前提。由于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距离会对测量精度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要对间距进行严格控制,市区内间距不能超过4km,郊外间距不能超过7km。数据链和接收装置同时集成于主机中,通过对高增益天线等装置的应用,可有效提升通信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为更好保证有效作业半径,天线需要设置在位置相对较高并且没有阻拦的区域。
3.结语
GPS技术也相比以往有了新的突破,所以在应用于测绘地籍的工作,使得整个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方面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现代的GPS测量技术摆脱了传统测量方式的局限性,通过自身运行速度快并且分布点广的特点,可以促使整个测量工作在精确度和抗干扰等方面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在未来,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之中。因此,我们还需要对于此项技术的应用继续进行研究,争取使其能够拥有更大的应用领域,进而将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夏树新.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5,27(03):39.
[2]何光奇.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6,(06):47.
论文作者:卢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测量论文; 界址论文; 技术论文; 精度论文; 工作论文; 数据论文; 位置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