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调整:对外投资比对外贸易更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外经贸论文,对外投资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以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对外经贸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据国家统计局今年3 月初的权威数字,199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32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 %,其中出口增长0.5%,但一般贸易出口下降了4.8%,同时进口下降1.5%。在利用外资方面,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9%,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最低水平。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近20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一直是高位运行,然而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却不容乐观,原因何在?这固然有外部环境恶化等因素,但如果我们停留于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地区货币贬值等表层现象,那么就近乎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即使没有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徘徊增长期,这一看法可以得到理论与现实的支持。
首先,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存在着贸易大国与小国之分,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业已大型化,1997 年曾跻身于世界贸易排名榜前十位, 1998年尽管回落至第十一位,但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基数依然很大,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也就意味着每年新增一个中等贸易国的贸易额,这显然存在较大困难。另一方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曾把15个国家按国民收入从高到低排列,发现随着国民收入规模的增大,对外贸易总额对国民收入的比率会减小,也就是对外贸易总额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与其经济规模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现实看,贸易大国受贸易伙伴的关注乃至嫉视较多,因而引发的贸易摩擦较多。日本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日美贸易摩擦肇始于日本作为贸易大国渐露头角的70年代,发展于日本对外贸易峥嵘的80年代,而在90年代趋于激化。自80年代以来,日美经济贸易摩擦连绵不断,近年来双方摩擦的对象已从汽车、胶卷、航空、港湾转移到大米、汽车配件和玻璃。1999年2月日美钢铁贸易摩擦硝烟再起, 前不久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同日本通产大臣举行会谈后曾发表讲话认为,美日贸易关系正在急剧恶化,日本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受到美国的惩罚性制裁。日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是90年代进入后冷战时期,美国将经济安全置于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同时美国贸易逆差连年保持记录,去年高达1686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达64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了14%。日本作为美欧的经济盟国尚且面临制裁威胁,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在国际经贸关系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所以,我国的外经贸行业今后将面临如何从单一对外贸易和单一利用外资转向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以及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协同发展的问题。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历史来看,在经济发展初期受到外汇短缺约束而需要利用外资弥补资金缺口,不过利用外资要支付代价,经过一段时间将进入还本付息和投资利润分红汇出期,但是可以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持续顺差提供资金来源,然而当对外贸易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出现了相对稳定或缓慢增长态势,这时对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对外投资依存度明显提高,并超过对外贸易依存度。实际上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美、英、德、日等国家对外投资已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呈现大规模地增长。其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自90年代初急剧上升,平均约为74%,累计总量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世界第二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并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然而我国对外投资步履缓慢,明显落后于外商对我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
所以确定,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样的判断与预测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当前我国国内已经呈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市场需求约束不断增强,产成品单纯依靠对外贸易受到国际市场容量和外部金融环境恶化的限制。从我国金融市场考察,居民储蓄率基本保持在40%左右,如果考虑到职工下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断档,预期保险性储蓄增加,住房以及高等教育等因素,虽然经过6次降息,居民储蓄未来还有可能攀升, 所以我国银行业“存差”出现,国内投资机会难寻的现象似在情理中。有鉴于此,国内剩余的生产能力以及剩余的生产资金应该到国际上寻求投资机会,开拓国际投资的领域,这样可以增加我国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国内市场需求约束,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从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看,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前的某些特征,即外商投资规模扩大,而对外投资比例偏低。从1993年以来我国劳务与收入项目已持续逆差并不断扩大,只是由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及时到位,货物贸易盈余,部分隐藏了劳务与收入项目赤字,从而没有出现大的经济波动,但是对外投资结构的严重不对称对贸易大国的潜在风险以及形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压力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
第三,我国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现在也面临着大调整。在跨世纪发展过程中,我国衰退产业生产能力缩减和生产要素从这些产业转移出来已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我国目前发展阶段上的衰退产业主要是国民经济整体中生产能力严重超过需求的产业,如轻工、纺织业,在尽快完善与加强这一政策调整方面,以对外投资为先导的国际产业转移带动衰退产业在海外拓展应是首要选择,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地区许多资产大幅度贬值,远远低于其应有的市场价值,已经给我国进一步对外投资和转移衰退产业提供了一个时机。
80年代东南亚地区曾利用拉丁美洲债务危机抓住国际市场空间获得“东亚奇迹”的美誉,我们是否可以再步东南亚地区80年代的“后尘”,在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大调整之际,以国家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后盾,充分引导民间剩余资金和国内衰退产业大力拓展对外投资呢?诚能如斯,我国外经贸行业一定会拨云除雾,重现艳阳天,为下一世纪中国开放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