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土路基是路桥施工处理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如果在软土路基地段没有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则会造成由于路基本身承载力不足而导致公路桥梁出现沉降、变形等病害。因此本文以软土路基的特征为论述切入点,阐述当前常用的集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最后论述加强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路基;处理;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行业随之得到了大幅度发展,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内公路运输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路桥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棘手的环节之一,更是一切地基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由于软土层的强度低、压缩性高,公路的地基建设很容易就受到这一点的影响,严重时能够导致路段地基的塌陷和部分路段的不均匀变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在路桥建设的前期规划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软土地基问题的处理技术,结合实际的建设环境和情况,邀请权威的科研机构和专家组对软土地基的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以满足路桥建成后承载力的要求。
1.路桥施工之中的软土地基特征
软土路基不同于普通的建筑工程路基类型,其具有着稳定性不高以及变形率大的特点,这就要求在路桥施工之中充分对软土路基进行加固,以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根据我国对于软土路基的相关规定,其具体的参数要求在于软土路基的天然孔隙大概是在1.0以上,但是其渗透的系数往往比较低,由此导致了软土路基含水量非常大,这样所导致的情况就是软土路基内部的水分无法有效的排出,从而严重影响了路基整体的硬度和稳定性。对于软土路基而言其所能够承受的压力远远低于普通的建筑工程路基,并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很容易发生断裂或者变形的情况,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的使用之中,更容易发生相应的问题和质量事故。当采用软土路基的形式进行施工时,长期受到超过承受负荷的压力,会发生软土路基的断裂和变形,这一方面是由于内部水分过多,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软土的可压缩性非常高,这也是通常为什么软土路基发生变形都是均匀变形的原因。当然软土路基不仅仅具有这样的缺点,其也具有一定的优点,因此才被应用于实际的道路桥梁施工之中。
2.软土路基常见的处理技术
软土路基对路桥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结合相关的经验,目前我国已经总结出较为成熟的应对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有效的保障了路桥施工的质量。结合相关经验,我国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土质换填
土质换填就是将地基下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掉,然后填入高强度、具有坚硬性的材料,以此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目前常见的置换材料为:砂石、素土、矿渣等。该方法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一般在土质换填完毕之后需要利用机械对填置的材料进行压实作业,以此保证填后材料的压实度。此种技术主要适用于软土层比较浅的地基,由于该方面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以此被应用到具体的施工中。
2.2装砂井
施工前应清除原地面的各种杂物,并按设计要求填筑工作垫层。施工场地应排水畅通;砂袋的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砂袋头应露出地面不小于0.5m;砂袋在井孔中弯曲、沉缩的增长量,可按井深的2%预留;砂料应采用含泥量不大于3%的中、粗砂应风干或烘干至松散状态,砂袋灌砂率不应小于95%;套管上端砂袋入口处应设滚轮,避免磨破砂袋;当地面软弱时宜先铺设0.3m厚的砂垫层;宜顺线路方向分段逐排打设,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00m;必须按照设计位置、井深施工,井位允许偏差为15cm,井深不应小于设计值,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装入砂袋时必须防止秒袋扔结、磨损、断裂;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套管下端活门的密封情况,避免管内进泥造成拔管跟袋。
2.3软土路基深层密实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深层密实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爆破、挤压和振动等方法将已经松动的软土路基进行加固,以此来提升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深层密实施工技术的运用中,不同的加固方法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是大不相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此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进行相对应的技术选择和应用,强化技术参数的控制、加强对技术的监控与管理,以保证软土路基的施工效果、含水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由此来减少管理工作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实现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目标,从而最终保障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2.4土质补强
土质补强就是增强土质的强度,以此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与硬度。目前对于土质补强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水泥搅拌桩。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质的搅拌桨水泥等固化剂搅拌到软土地基中,以此形成高强度的土体;二是高压旋喷桩。其原理与水泥搅拌桩基本相同,其主要是利用高压旋喷的机械将水泥等喷入到土层中让其与软土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水泥加固体。由于高压喷桩使用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其以占地少、震动小的特点应用在黄土、砂土以及粉土施工中,但是其相对来说对于环境的污染比较大;三是碎石挤密桩。碎石挤密桩就是将碎石桩等粗颗粒土桩,用振动、冲击等方式在软土层中成孔之后,在将碎石等挤压到土孔中,以此形成高密实的土质。
3.具体加强路桥软土路基的施工措施
3.1加强软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工作
在进行软土路基的施工之前,其前期的方案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设计工作之中出现纰漏将会直接导致最终施工质量的下降。进行软土路基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时,首先要进行具体的工程造价规划,按照施工的要求,以及具体的施工环境情况,对于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进行预测,并且对于是施工材料市场和设备市场,要充分进行考察,保证造价规划合理并且科学准确。其次要明确软土路基的施工工期,这是由于在进行软土路基施工之中,部分环节和施工工艺对于工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不能保证施工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完成,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最后就是要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其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发挥出人力和物力的全部作用。
3.2规范施工工艺
①清除表层土,平整场地,铺垫30cm天然砂砾,开挖临时排水沟;②搅拌机械运至工地后,先安装调试,待转速、空气压力及计量设施正常后,再开始就位;③将搅拌头对准设计桩位,启动电机,待搅拌头转速正常后,边旋转切土边下沉,直至达到加固深度;④从桩底向上喷浆,同时搅拌提升,直至离地面下50cm,再重新边喷浆边搅拌至桩底,至桩底后停止钻进,连续喷浆1分钟,最后搅拌提升至地面;⑤关闭电源,移动设备,重复以上步骤。
3.3加强软土路基施工队伍建设
在进行软土路基的施工之中,其施工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对于最终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目前的是施工人员队伍之中,普遍存在施工专业素质不高,施工安全意识缺乏的情况在,针对这种局面,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对于施工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首先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由于软土路基施工更多体现在隐藏性工程,以土质改良处理技术为例,由于其需要利用强夯作业法,强夯作业法关键的是对土质进行碾压作业,因此需要作业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等。其次要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尤其是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路基施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要以较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从事软土路基处理,并且及时处理软土路基中的隐藏缺陷,以此保证工程质量。
3.4加强对软土路基勘查工作的监管力度
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软土路基勘处理工作是一项不容许有误差、要求工作人员十分细心、责任心强的工作,人的情绪和状态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工作效率和态度,因此,为防止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危险,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处于最佳的身体和情绪状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路桥施工过程中的软土路基处理工作不仅需要技术指导人员、管理人员,同时也不能忽视与施工地理环境接触最亲密、工作量最大的前线人员。企业不仅要加强对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更需要正确给予工作人员适应的工作待遇,只有双方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路桥建设工程也逐渐快速发展起来,然而在路桥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软土路基处理问题依旧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软土路基问题能够影响工程的质量、经济效益和人身安全等,所以必须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施工技术去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路桥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并且和新技术、新材料有机结合,改善软土路基的质量,增强软土路基的固定性和稳重性,保证路桥建设工程的优良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超.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5).
[2]林雄.浅谈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应用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4).
[3]孟小勇.论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
[4]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钟满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8
标签:土路论文; 土质论文; 路基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土层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