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中如何充分运用生活经验
刘怿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256600
生活是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家,如果离开生活这个宽阔的海洋,那他们的艺术之源便会干涸。唐代画家王默“扁舟泛海”,以尽览“海中之水”为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年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广泛地游历人生。这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们以丰富的人生告诉酷爱艺术的年轻一代应该学习自然,走进生活。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体验及素质教育的课改精神,得出如下体验:
一、真正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生活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也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灵通八极,心接万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联想等方式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神思的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艺术创作将有着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俄国画家苏里科夫偶尔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停驻在白色的雪地上,后来竟成了创作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意象。古埃及狮身人面像是想象的产物,古印度的千手湿婆婆是想象的产物;中国的美女蛇白娘娘也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神仙鬼怪,花鸟虫鱼都任艺术家驰骋想象。具象反映,意象变异,抽象显现,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作为中学生,要想有较强的创作能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没有想象力的画如同一朵没有水分的玫瑰,一条不流动的河流,一轮不发光的月亮,缺少生命之源,只有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画面才如同注入新鲜的血液,魅力四射,韵味无穷。而想象力的培养,源于生活中情境的创设,构思的独到,学生由于平时进行美术创作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创设情境方面有一定难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绘画创作的含义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绘画创作教学是发展学生如何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极好途径,它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广阔而多彩的,创作时需要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能对自然美、现实美和艺术美进行鉴赏和评价,并能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而在现在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创作创新能力的匮乏。在构图过程中缺少截取生活典型与形象特征的捕捉,导致作品平铺直叙,空洞概念和面面俱到。真正的艺术创造是源于生活,所谓的艺术也要表现生活,自然山川,花鸟虫鱼,人事百态,劳动场景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描绘素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和对形体色彩线条的敏感,是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自然现象中所蕴藏的事物形态美是无穷的,认真地加以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新奇的美妙的形和色的存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由心出发,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入手,抓住零碎细小的感受,这样容易表达作者的切身体会,也就不难发现美在哪里。一般情况是这样:凡是具有表现现实生活能力的,再去画卡通、神话、童话等一类题材,困难会少一些,如果反过来,困难就大得多。
三、掌握好素材的提取与草图的创构
对素材的搜集学生往往感到头痛,尽管觉得生活的场景无限广阔,但选取哪个片段,是需要教师深入地引导,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走进生活去用点、线和色彩甚至相机去记录眼前的一切,然后集中起来教师与学生一起从艺术规律的角度把握,探讨、发现美的所在。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用各自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创作画的要求,通过连续地追问,或询问认知加工性问题——如解释、验证、重新聚焦和限定核心问题,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去关注生活中最感动的细节和精彩的瞬间,把景致之间的微妙差距提取出来让学生明白,一幅创作画,不仅有表达主题与意义,还要意趣、生活气息、真情实感的结合。生活中许多朴实、真诚的形象是由细小的瞬间组成的。因此,素材的提取离不开对生活的感受。当解决了生活“源”的问题,我们就要从中找到“源”的价值,生活的场景并不都是入画的,不能照搬临摹,需要去发现那些潜伏的美感。从生活的精彩的最有意义的一瞬间开始:都市的时尚景观,街头巷尾风俗到市场集市的风貌,同学同伴的举手投足到喜怒哀乐的表情,父母在家忙碌的身影和建筑工地火热的场面,等等。在观察的基础上以简练的形式画些速写记录哪怕是几根动态线,更便捷的是用相机去记录,报纸杂志中的好的图片也是不错的参考素材,注意平时收集在创作时需要的某种动态场景也可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从名作中去寻求思路,往往会给学生打通思维的通道,获得一定的认知。让学生体会到创作者是如何对素材进行积累、选取、提炼并自动将它化为高于生活的作品。
如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取材于梅杜萨号巡洋舰海上遇难的真实事件,为搜集素材用了半年时间,访问死难者,研究表现死难场面的画作,有了素材的搜集就需要草图的创构,他起先画了很多草图试图去表达苦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深刻反映本质的内容,后来选择幸存者由于看到救生船的桅杆而欣喜若狂。《梅杜萨之筏》就是这样定稿的。中学生在创作画训练中对草图重视得往往不够,通常的情况是拿起笔直接在纸上进行,席里柯对创作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草图的创构依赖学生对构图规律进行迁移,围绕视觉中心做构图布局,构图布局变化样式繁多,主要有横向型、斜线型、金字塔型、S形型、圆形等。选择何种样式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
论文作者:刘怿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学生论文; 想象力论文; 素材论文; 草图论文; 构图论文; 艺术论文; 发现论文; 《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