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不容易的_消费社会论文

想要节俭不容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易论文,节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源节流”、“节用裕民”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说,节俭可以增加国家物质储备,造福百姓;“节衣缩食”、“细水长流”是从持家之道的角度说,节俭可以兴家业;“近水不可枉用水,靠山不可枉烧柴”则是说条件优越也要注意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俭以养德”、“俭以养廉”则是肯定节俭不仅是美德,而且是美德的源泉,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净化社会风气……

时光已经进入21世纪,经过工业社会的物质积累,全球的物质和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节俭的传统美德也受到这一变化的挑战。

家庭消费主体的改变使节俭品德的传承出现断层

《新闻晨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时下72.49%的家长确认子女消费是家庭中必须的消费项目,并十分注重用知名品牌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有60%以上的家长在购买食品、玩具、服装、学习用品时受到孩子的影响。目前,家庭消费已从过去家长“主导型消费”,演变到了下一代“驱动型消费”。目前,我国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他们的消费趋向将对家庭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已进入社会主流的上一辈人经历过与物质贫乏做斗争的艰苦创业历程,他们普遍认同节俭的价值,因此,即使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当代社会,也能保持节俭的生活作风。然而80年代以来出生的孩子,国家生产力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追求物欲和享受成为他们唾手可得的生活内容。他们淡漠节俭观念,倡导“零储蓄”、“努力地挣、拼命地花”,对服装、电脑、BP机甚至手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品牌和档次有着永不停息的追求;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浪费,反而认为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充满信心的体现。

老一代人不禁感慨:这些七八十年代出生、曾被称为“小皇帝”的新生一代已经长大成人,并且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承担着相当数量的消费,创造着新的消费文化,并且身体力行着一些未来社会将有可能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节俭观念和节俭行为首先受到他们的怀疑和挑战。

视消费为享受和实力的时尚几乎使人们把节俭观念完全抛之脑后

新生一代是消费欲望旺盛的一代,甚至欲望超过他们的消费能力,他们视消费为享受,现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化服务使年轻人更加方便地享受。他们把传统的煮饭、洗衣、擦油烟机等烦琐的家务活交给社会,让别人“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则赢得时间和清闲。最为多见的是食品成品化,“包膳”、“配套菜”等成品和半成品食物搭配科学、菜肴常新,省却了人们买菜、洗菜和做菜之苦,图的是省时、省力、省心,而不是省钱。

许多进入主流社会的中年人,其消费观念也不甘落伍。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他们购买房屋搞比赛,居室装潢讲气派,家庭交际显排场,少了许多节俭和朴素,多了许多虚荣和奢华。虽然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拉动经济增长、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有益,但是是以牺牲节俭的美德为代价的。

随着居家收入的日益增长,这种家庭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向的新变化,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说明节俭的一部分内涵,如节制花销和少花钱,正在被社会改变和否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节俭的内涵和价值正在被重新探索和创建,尽管这种探索是无意识的、不系统的,但是,其内涵必将更加丰富,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光怪陆离的商业广告和促销活动直接影响青少年不知节俭为何物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影视偶像;于是乐百氏集团就拉赵薇边唱边说:“……开开心心乐百氏,听小燕子的,没错儿。”各种脑保健品则是用戴博士帽的人物形象做广告;喜之郎果冻、旺仔牛奶等其他食品用制作逼真的流口水小朋友吊青少年的胃口……其实,青少年的保健不是靠人工加工的食品,主要靠科学平衡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至于成才与否更不是脑黄金和脑白金的作用,而是靠勤奋努力。这些饮料和保健品的价格不菲,但是,家长为着孩子的“健康”和“聪明”,买起来毫不吝啬。孩子消费起来觉得自然而然、随手可得,根本不知道节俭为何物。

一些商品的促销手段使孩子误解商品的价值,恰如买椟还珠。广州出产的小浣熊干脆面售价1元,无需泡水,压碎后用调料拌着吃,随面附送的漫画卡起初是恐龙图案,而后是足球明星,眼下是水浒英雄传,共108张,要集齐非常不容易,很受小学生喜爱。孩子们攀比谁集的英雄多,为此,许多孩子都把零花钱用在这种面上了,但他们只要卡不要面。这种集卡狂潮风靡深圳、南京等大城市。从厂家看,利用自身产品以外的附加物来刺激或诱惑消费,并没有违法;但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看,孩子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这样,家长和老师只能对孩子疯狂花钱买卡望洋兴叹。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他们很难认同节俭的观念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发誓,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把自己过去受的苦在今天孩子的身上补回来。于是,他们自己省吃俭用,可为孩子舍得一掷千金。

不少家庭每逢孩子生日,为他们摆宴,动辄上千元是很普遍的事。春节给孩子压岁钱的就更多了,有的家长还用金钱刺激孩子读书,按考试成绩状况给奖学金。孩子们之间的攀比心理不断助长生日宴、压岁钱和奖学金的数目。商家更会抓商机,他们不断推陈出新诱惑孩子消费。既然生日礼金、压岁钱和奖学金是孩子的“应得之物”,家长对这笔钱也就疏于管理,孩子花起来更是满不在乎,请同学客也不在话下,勤俭节约被笑话为“抠门儿”。

在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情况下,孩子们不懂得钱财来之不易,节俭美德从小就没有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

结束语:家庭德育的时代使命——还节俭美德的真金本色

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可以感受到周围的一切都在震荡,节俭在当代家庭德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冲突只是其中之一,它受到自上而下的趋势和自下而上的时尚两方面的夹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节俭虽然不断经受来自四面八方商潮的冲击,而实质上,它与商品经济社会是不矛盾的。

马克思早就在政治经济学中摆明了节约劳动时间、节约劳动资料、节约劳动生产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也是提高商品价值的根本。但是,“泡沫经济”的出现和奢侈浮华的不良社会风尚异化了节俭与价值之间的正确关系,这是社会进步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人类也正在自食其果:耕地面积锐减、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石油和煤炭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我国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又要“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的优良作风”。

节俭是社会道德中的真金,因为它终究与人类利益一致,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坚持节水、节地、节能、节林以及节约其他各种资源,居民消费结构要合理,反对浪费资源的高消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何拨开商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轻浮、浮躁和幼稚,还节俭创造财富的真实功能,需要政府的大手笔运作,也需要每个家庭身体力行、积极探索。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曾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掌在握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这是因为家庭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标签:;  

节俭是不容易的_消费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