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临床护理干预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老年患者62例,分别开展认知功能评估,并根据判定结果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22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DBP、DDBP、SBP、DSBP、NSBP、NDBP情况,并总结合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的NDBP、DDBP与DBP略低于认知功能障碍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的DSBP、SBP与NSBP显著低于认知功能障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BP、SBP、NSB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针对这一关联性采取监测血压、加强巡护、控制并发症、耐心指导用药和调整生活习惯等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因认知功能障碍给老年高血压患者带来的身心危害。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护理干预
当前时期,生活结构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高血压老年人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高血压成为威胁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1]。与此同时,据相关的报道显示[2],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的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也不断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反过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准确掌握认知功能障碍和动态血压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关系实施认知功能临床护理干预,成为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必要保证[3]。选取我科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析认知功能和血压的关系,并总结了护理经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老年患者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为74~86岁,平均年龄为(80.5±4.3)岁,病症1.0~12.0年,平均病程为(9.0±2.5)年,排除老年痴呆、抑郁症、帕金森综合症、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认知功能评价
依照智能状态简易检查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对即时记忆力、延迟记忆力、注意力、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计算能力进行评分[4],并将所有的得分综合,总分为30分。认知功能障碍的判定标准如下:未接受教育者:<17分,小学水平者:≥17分且<20分,初中及以上水平者≥20分且<24分。62例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共4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22例。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的DBP(24h舒张压平均值)、SBP(24h收缩压平均值)、DDBP(舒张压白昼平均值)、DSBP(收缩压白昼平均值)、NDBP(舒张压夜间平均值)、NSBP(收缩压夜间平均值),分别为两组患者计算以上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观察各项指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1.2.3 护理干预方法
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每0.5h一次,测量时,提醒患者保持上肢静止,并帮助患者缓解肌肉压力,准确记录所得血压值。观察比较患者血压变化,并测量脉压差,及时将血压异常升高或异常降低及脉压差加大的现象报告给医师。实施24h的巡护,认真观察患者血压变化,询问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变化,尽快给予患者治疗[5]。对伴随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合并症控制,定时按照医嘱给药,并仔细观察患者面色、体温等变化,同时重点观察控制各类并发症。在患者需变换坐位或起立时,给予患者搀扶,避免血压突然升降造成昏厥现象。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及饮食计划,提醒、督促患者践行计划。同时,针对患者开展严密的认知干预措施,以缓解由于临床认知不当而存在的高风险情况。首先,辅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求助动机,协同维持统一意见,要求患者定期开展自我行为评估,而后经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与纠正。同时,定期对患者实施自我认知训练,将服药记录、用药监测等内容均交由患者自行处理,护理人员在复诊时开展全面检查,依次纠正其临床偏差情况。另外,还经常给予自信心训练,辅助缓解负性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同度。
1.3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s),差异性行t法检验,计数资料的差异性行X2法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的DBP、SBP、DDBP、DSBP、NDBP、NSBP比较如表1所示,组间比较NDBP、DDBP、DBP等指标数值,认知功能正常组稍低于认知功能障碍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组间DSBP、SBP、NSBP数值,认知功能障碍组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力以及思维与记忆力等内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精神活动[6]。在划分认知功能时,可以从6个方面来看:①空间与时间定向能力;② 执行能力;③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④结构能力;⑤计算能力;⑥记忆能力。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危险因素是高血压[7]。一般患者血压增加10mmHg时,其认知功能减退,危险系数也相应提高。再者,患者高血压变化与其动脉硬化程度存在着莫大的联系,伴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动脉壁硬度也发生改变,于收缩期多样性显著,动脉壁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处于失衡状态,血管硬度增加,弹性不符合心脏排血量要求。另外,在收缩期间,相应减弱了大动脉的扩张,降低了血压升高缓冲能力,其弹性回缩速度快,增高了收缩压[8]。
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认知异常或者认知缺陷,为精神异常疾病的一类,对于老年人正常生存具有极大影响。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病老年人患者群体的不断加大,针对高血压疾病开展的研究工作日益增多,部分研究人员在认知功能障碍与高血压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我科选择62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压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SBP、DSBP、NSBP指标均明显地高于正常患者,验证了血压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基于认知异常状况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本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了严密的临床护理措施,在常规临床检测、用药指导及生活干预的同时,开展了针对性的认知干预措施,首先全面提升患者的求助动机,增加对个人行为的认同度,然后将常规护理内容与临床监测措施交由患者自行完成,通过护理人员评定与纠正后促使患者认知功能进一步获得改善效果,以改善认知障碍问题,加速康复进度。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当认真地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开展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损害。
参考文献:
[1]陈安红.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3,42(5):62-63.
[2]傅卫红,范亮,刘崇霞.老年高血压痛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心脏杂志,2013,22(3):345-348.
[3]马丽娜,韩蕊,周伟.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42(5):1903-1906.
[4]王慧明,李爽,范艳,等.认知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探讨[J].辽宁医学杂志,2012,26(1):38-39.
[5]麦丽兰,郑晓芬,陈静,等.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健康认知误区调查分析及干预[J].河南中医,2014,34(B06):254-255.
[6]周媛.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16-1917.
[7]蔡玉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今日健康,2014,13(1):155.
[8]王翠娥,杨佩凤.认知行为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1(8):2582-2583.
论文作者:林春丽,鞠青青,邹海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认知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高血压论文; 功能论文; 血压论文; 老年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