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黑龙江省铁力市桃山镇卫生院 152514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和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我院2013 年10 月~2014年10 月收治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1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80 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情况、恢复和进食、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传统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伴胆囊炎;
疗效胆囊炎、胆石症都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胆石症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又可诱发胆石症,两者关系密切,常为并发,成年女性的胆石症发病率达12%,65 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发病率达20%,且有家族聚集性[1]。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都可以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本研究选取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比较小切口和常规切口治疗该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160例。病例纳入标准[2]:(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铺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胆结石伴胆囊炎;(2)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80例。
观察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39~65岁,平均(47.3±4.5)岁,病程6个月到10年,平均(6.6±1.2)年;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42~70岁,平均(49.3±3.7)岁,病程1年到10年,平均(6.9±1.0)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术前完成各项检查后,高血压患者需把血压降到160/100mmhg,以避免术中出现危象,糖尿病患者需降到8.0毫摩尔/升以下,以避免术后并发症或愈合不良等情况发生。
对照组:术前3天予以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术中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手术切口选择在右侧腹经腹直肌,切口长度约8-10cm,充分暴露,进入腹腔后辨别和分离胆囊三角中的结构,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切除胆囊开始切除胆囊[3-5],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止血、营养、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术前与对照组一致,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先于肋缘下做一长3.5-4.0cm的切口,充分暴露,进入腹腔后辨别和分离胆囊三角中的结构,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切除胆囊。术后治疗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1.3.1手术相关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
1.3.2手术术后恢复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活动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 列联表资料的χ2 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 检验或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 检验。按α=0.05 的检验水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一: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t=5.22,bt=5.78,ct=4.43,dt=4.42,et=4.61,P <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传统手术组术后出血5 例,胆总管的2 例,术后感染 5 例,发生率为15%;观察组中术后出血的1 例,术后感染的1 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5)。
3 讨论: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可见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炎并胆结石的效果更好,小切口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如:切口较小对患者的损伤也较小,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可加快术后恢复时间,适应证范围非常广,手术设备较简单,手术方法也较简单,不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通过本项研究可得出,小切口胆囊手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李熙鸣,涂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 73例[J].山东医药,2010,50(18):101-102.[2]张爱民.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7(2):100-102.[3]莫应田.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50 例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6):15-18.[4]张光全,徐荣华,廖忠,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10200 例的并发症及预防.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16(2):117-119.[5]李烈.导致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肝外道损伤若干因素的探讨.重庆医学,2010,37(2):181-183.作者简介:王永志(1980-),男,主治医师,本科,籍贯:黑龙江铁力,研究方向:外科学
论文作者:王永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胆囊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胆囊炎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