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治疗干眼症的用药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赵丽煊

分组治疗干眼症的用药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赵丽煊

赵丽煊

(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830032)

【摘要】目的 观察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1-2013.1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0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试验组: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后3,7,14d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 治疗 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干眼症 双氯芬酸钠 人工泪液 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081-02

干眼症,又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它可以导致进展性的角膜混浊甚至失明。引起干眼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增长、激素变化、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过度蒸发、泪腺疾病、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激光手术术后、自身免疫疾病如: 更年期、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目前对干眼患者的治疗多使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严重者使用泪小点栓塞减少泪液排出,增加泪液容积。还有的患者使用泪液刺激药物刺激泪液产生,但这些治疗方法都只能暂时减轻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近有学者提出不同的发病因素都可能通过不同程度的眼表炎症导致泪膜的异常。因此依据上述理论,干眼症患者还应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应该将药物治疗的策略重点放在针对关键的炎症介质上。临床上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可明显减轻眼表炎症,但副作用较多,不能长期应用,而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双氯芬酸钠是环氧酶抑制剂苯乙酸类的代表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来抑制眼部的炎症,对于干眼症患者的眼表炎症可能会有较好的疗效。本试验选择我院2011.10-2013.10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通过应用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1.1-2013.1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00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眼,A组为试验组: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各种药物的用法均为4次/d点眼,每次1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试验疗程为14d。受试者入选标准: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疲劳、眼红、畏光、烧灼感、眼酸胀、眼痛症状,Schirmer Ⅰ≤5mm,或BUT≤5s,荧光素染色评分≥1,以上泪液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年龄≥18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排除有全身病者;试验前1wk内局部或全身使用过糖皮质激素、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秋水仙素者等;试验期间合并应用其他药物等入选者均不计入。

1.2 方法: 观察用药后3 (±1),7(±1)及14 (±1) d对随访患者进行观察。(1)自觉症状和体征:眼干涩感、异物感、疲劳、眼红、眼痒、畏光、烧灼感等;睑结膜充血、滤泡,球结膜充血、水肿,弥漫性浅层角膜炎;各种症状、体征,及滴药后不适感的评分标准,均根据其程度从轻至重以0~4分表示。(2)泪膜破裂时间(BUT):通常重复3次,并记录平均值;(3)Schirmer Ⅰ试验;(4)荧光素染色评分:嘱被检者向上看,用荧光素试纸条接触其下睑结膜囊,用裂隙灯钴蓝光线观察角膜,角膜上皮无着色为0分,着色区域小于角膜面积的1/3记为1分,角膜面积<1/2记为2分,>1/2记为3分。(5)检查结果的计分方法:对每只试验眼每次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计分,方法为各项症状和体征的记分乘以权数后相加得综合分,睑结膜充血和球结膜充血的权数为2,其他体征权数为1。分析指标:(1)观察各组用药前后各项症状和体征的积分之和、Schirmer Ⅰ试验、BUT、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变化值。(2)对眼表炎症疗效评价的标准:与用药前相比,第1,第2或第3次复查时症状、体征均消失为痊愈(综合分为0);症状和体征计分之和至少减少40%者为显效;减少不到40%者为有效;分数不变或增加者为无效。

2、结果

入组前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组与使用人工泪液组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等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入组后第3d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无明显变化,统计学无差异。至第7d,两组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指标有轻度好转,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chirmer Ⅰ试验、BUT、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试验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入组第14d两组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明显好转,试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除Schirmer Ⅰ试验结果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BUT、荧光素染色评分、体征检查和自觉症状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干眼症的产生有许多潜在因素,年龄,激素,环境,眼部用药和一些眼表疾病等都可能通过不同程度的眼表炎症导致泪膜的异常。常见的症状有干燥感、异物感、热烧灼不适感、痒感、畏光、发红、易疲劳等难以名状的不适,其症状主要由炎症引起。发生干眼时,通常泪液产生量下降,泪液体积减少,蒸发增加,泪液渗透压增高。 文献 报道高渗性的泪膜刺激了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产生,这会引起蛋白磷酸化的级联反应,以及其他激酶和核转录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刺激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泪液和结膜上皮细胞中致炎细胞因子和炎症趋化因子的生成。此外泪液内炎性介质、金属蛋白及其他炎性蛋白也会增多,因此有学者认为干眼症首先是一个炎症性疾病,生理环境破坏产生了炎症反应而出现干眼症状。清除炎性介质并减少泪膜的渗透性张力,改善眼表细胞的微环境有利于干眼症的恢复。目前有学者提出药物 治疗 的策略应该将重点放在针对关键的炎症介质上,通过局部应用药物来调整及控制炎症来治疗干眼症可能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这种炎症介质的生成来达到控制眼表的炎症的目的。流行病学和最新实验表明这种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且危险小。眼科临床常用的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是环氧酶抑制剂苯乙酸类的代表药物,它通过减少细胞内可利用的花生四烯酸,既抑制了环氧酶的通路,又抑制了白细胞三烯的通路,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缓解炎症反应。它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蛋白激酶、组胺、缓激肽和一些细胞因子,除此之外,它能对抗H1受体的激活。文献指出它的药理作用主要为对试验性眼部炎症有抑制前列腺素生成的作用,同时对过敏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及持续性结膜炎等各种实验性结膜炎具有抗炎作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30min后,药物能较好流入并分布到多数眼组织,其中以结膜、角膜浓度最高。

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使用人工泪液和双氯芬酸钠在用药早期和单纯使用人工泪液的患者在症状、体征和泪液分泌试验等指标上无明显的差异,但用药2wk后,联合使用人工泪液和双氯芬酸钠的患者眼部的炎症消退较单纯使用人工泪液的患者明显,自觉症状和患者的体征等明显改善。因此,对存在眼表炎症的干眼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干眼症状,缩短疗程。但还需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干眼症治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汗承;周祖廉.干眼病记分分级和人工泪疗效评价的研究.眼科研究.2011.25-28

[2] 郑一仁[1];陈俭华[2].水凝胶泪小管塞治疗眼干燥症的临床报告.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561-561.

[3] 肖启国[1];刘祖国[2].干眼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眼科研究.2012 .438-441.

[4] 吕帆;瞿佳.干眼症的临床诊断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514-517.

[5] 张梅;陈家祺;刘祖国;罗丽辉;肖启国;姚勇;陈龙山;张志红.干眼患者115例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13.5-9.

论文作者:赵丽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分组治疗干眼症的用药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赵丽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