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引导科学探究论文_刘贵康

基于学生主体,引导科学探究论文_刘贵康

刘贵康 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小学教育集团 323911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角”,教师要基于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基于此背景,对“优选探究材料,为科学探究奠定基础;设计研究问题,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开展探究活动,为科学探究提升质量”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探究 学生主体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探究不单单是科学学习的目标,还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抛弃了以前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操作和体验,这样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非常新颖,而且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不过缺点是课堂结构不够集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慢慢地受到了人们的怀疑。笔者在进行了长久的科学课堂教学探索之后,发现原因是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并未将学生当成主角,即没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因此,接下来就探讨应该怎样让学生在科学课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的问题。

一、优选探究材料,为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好坏,高质量的探究材料是顺利开展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探究材料进行优化才能让学生的科学探究充满活力。

1.引导学生准备探究材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科学探究学习的活力。

以《电磁铁的磁力》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介绍了电磁铁的磁力,为了对磁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研究,必须要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所以在材料准备方面需要严格要求,准备的材料要有层次性与结构性。如果教师安排所有学生都准备材料,就会出现很多材料准备不当的情况,这对实验的进行和实现现象的观察是不利的。一位教师所教班级里面有一名学生集中开五金店,于是教师就让他准备材料,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验效果。对于这样的材料,教师要对其进行保存,方便以后进行使用,一次准备、方便多次。

2.选择生活性探究材料。新课标指出,科学课要和生活贴近。因此,教师要基于生活选择探究性学习材料。

以《磁铁的磁性》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准备了很多材料:粉笔、小铁珠、棉线、笔帽、硬币、小铁钉、夹子、回形针等。教师准备的材料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这对学生的猜测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进行猜测是会产生矛盾,进而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通过矛盾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进而更加深入的理解问题。学生完成猜测之后,便开始实验。教师选的材料在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方便学生进行探究,让科学不再那么神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都存在科学。

3.选择趣味性探究材料。《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展科学课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有童趣,同时要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相符。”这便需要教师选择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材料。

以《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准备的材料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电路游戏板,上面的左半部分有一些小动物,羊、小鸟、鱼、蛇等,右半部分写着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学生进行连接,连对之后灯就会变亮。通过类似趣味性较强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乐调动,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

教师在开展科学课教学时,不仅要准备好材料,还要依照科学活动的进程,在合适的时间来进行呈现,进而来对探究活动进行调控。这样才可以让教学的秩序得以控制,让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可以更好地进行。

二、设计研究问题,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

质疑是创新与探索的开端,同时它也是思维的导火线。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质疑和挑战,让他们多提问题。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让课堂充满和谐轻松的氛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对教材进行质疑,对教师和同学进行挑战,进而让他们通过质疑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1.设计引导性问题,指明探究方向。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课教学时,要设计合适的引导性问题,通过引导性问题来让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以激活,这样,便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以“测量水的温度”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学学到了什么?在对水的温度进行测量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大家有没有不理解的问题呢?”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学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很顺利地便得到了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学生指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在测量水温时,为什么需要手握在温度计的上面那一部分?”“为何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杯壁?”“在读取温度是,为何要让温度计保持在水中?为何需要实现和温度计液面保持在同一平面?”等。此时,教师首先对学生积极提问题的表现进行了赞赏,接着展开反问,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比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所以,要想让学生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就要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空间去质疑。这样,学生才可以牢固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敢问、敢质疑的好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设计引导性问题,指明探究方向。教师开展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合理的利用引导性问题,借此来让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激发,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日食和月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对“日食形成”的形成进行探究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之言来对日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一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先让学生对日食的特点进行描述,学生思考后说道:“好像一个物体将太阳遮住了”,“好像是一个圆球遮住的太阳,而且它不透明” ……学生完成叙述之后,教师对他们进行了引导:“进行实验时,要使用到什么工具呢?能够对那些天体进行模拟?”通过前面的描述,学生初步了解了日食所具有的特点,学生选择的工具有乒乓球、地球仪和手电筒,来代表月球、地球和太阳。接着,教师让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对天体运动的过程进行模拟吗?”“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讨论,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制订科学研究计划的能力,同时使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开展探究活动,为科学探究提升质量

在确立问题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勇敢的去探索。不过在开展活动前要先进行动脑思考,动脑思考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1.设计探究方案,提升探究质量。科学探究活动要注重以生为本,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不过这也不代表要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指导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基于此来对探究方案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让“长时探究”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以《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将十六种物体展示给了学生,同时将研究主题告诉了他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检测,判断他们是绝缘体还是导体?然后,这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对探究方案进行设计:师:要对这些物体是否导电进行检测,要使用那些工具才可以做到呢?生:通过电路检测器可以做到。师:很好。现在我们让一名同学走到讲台上来对电路检测器进行试用。师:(学生检测完之后)这位同学在检测的过程中方法正确吗?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呢?生:在对物体进行检测前,需要将检测器的两头放到一起碰一下。师:这位同学跳过了这一步,肯定是它认为这一步并非必须的,大家认为这一步是必须的吗?生:是必须的,假如电路检测器没电,就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如果检测器有问题,就不能对其他物体进行检测。因此不可以将这一步骤省去。大家还有没有别的建议呢?生:他在操作过程中并未及时的记录检测结果,这样容易遗忘检测结果。师:很对,因此同学们等一会儿在做实验时,要做好记录啊。生:他在对物体检测了一次之后,进行了二次检测,这样非常好。师:(像实验的学生说)你检测了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生:为的是让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师:对,这样的科学实验习惯非常好,通过多次检测能够让失误率得以降低。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建议呢?生:它从右面盒子中将橡皮拿了出来,不过并未将其让如左面盘子中。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上述教学案例里面,教师在开始实验前,先让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了了解,然后和他们共同讨论了实验步骤、需要注意的实验、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应该怎样检测和记录等,并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分工合作。学生开始实验前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实验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便可以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

2.开展探究过程,提升探究质量。“长时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不过开展长时间的“长时探究”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时间一久就会丧失活动兴趣,进而让长时探究活动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注意规律来开展探究活动。

以《磁铁有磁性》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为了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在合理的时间将纸、玻璃、布材料分发给学生,同时通过单形式提醒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磁铁可不可以隔着这些材料将铁吸住呢?这样便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让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

除此之外,针对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变通,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以《金鱼》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完成本组内的金鱼观察之后,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来交叉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观察、让观察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让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增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永远是主角。师生关系好比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学生像嘉宾一样是主体,主持人起到的是导向作用。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要将其贯彻与整个课堂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合理的设计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这样才可以让科学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展开,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志敏 科学探究材料的选择要科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7,(11)。

[2]陈修山 小学科学教学中“前概念”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7,(10)。

[3]王成明 小学科学概念有效教学例谈[J].科学课,2016,(12)。

[4]杜应和 基于学生视角,选择实验材料[J].小学教学参考,2016,(12)。

论文作者:刘贵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生主体,引导科学探究论文_刘贵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