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方向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方向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其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方向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道,也已进行了20个年头。系统回顾这一改革过程,总结经验,对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把握今后金融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前20年的发展过程

20年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979年到1987年的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改变了改革前只有人民银行一家银行的状况,初步建成了一个以人民(中央)银行为核心,几家国有大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系统;打破了银行只能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老框框,扩大了贷款范围,开始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又改变了所有资金只能按照国家计划运行的体制,初步放开了金融市场。

1988年到1993年的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对已实行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整顿,例如停办违规的同业拆借,克服了乱用拆借资金的现象;实行限额管理,在信贷资金使用上弱化了经济手段,加强了指令性计划。但也采取了一些突破性改革措施,1989年11月和1990年6月,先后建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

1994年以后进入深改革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已实现了外汇率并轨,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对财政停止透支;把大部分城市信用社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掌握方面,取消了限额管理,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等。

总之,在这20年中,我国金融业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整个行业面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20年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取得丰富的经验,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条:

1、承认市场经济的共性,大胆引进外国银行的作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类型,自然同一般的市场经济存在着共性,特别在微观经济领域更是如此。这就是说,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的许多作法,我国可以借鉴和参考。根据改革的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引进这些国家的银行的某些作法,可以避免从头开始探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所以能在短短20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重视总结我国银行业自身的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外,这是因为我们已从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创造性地吸收了许多作法。例如,我们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金融市场制度、银行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等等,就是从市场经济国家引进,结合我国情况,略加修改后实行的。今后我国金融业还需深化改革,并积极创造条件走上国际市场,重视吸收国外作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金融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同步配套进行

金融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超前、稍后、还是同步,是我国理论界曾经讨论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20年的事实已经证明,超前和稍后都会对改革和经济发展带来损失,只有同步进行才能协调配合,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促进经济的发展。1988年至1993年期间,为了有效治理通货膨胀,加强了指令性计划,实行限额管理,整顿了同业拆借,金融体制改革处于巩固阶段,前进步伐放慢,对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产生一些制约。经济理论界不少人批评银行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卡脖子部位”,银行体制改革“就地打转转”拉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后腿。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而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较慢,又明显阻碍着金融体制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1998年银行取消信贷资金的限额管理,决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然而由于国有企业营运机制改进不大,亏损企业较多,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到期回收无保障,很难按照经济原则正常发放和收回贷款,银行贷款实际上仍然没能完全摆脱行政手段的影响。同样道理,金融体系内部各部分的改革,也应该同步配套进行。在党的十五大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向规范的中央银行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而国有大银行向商业银行推进的速度却相对慢些,以致在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方面出现了不协调现象。1998年人民银行几次降低贷款利率,促进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然而国有大银行的贷款一度还是增加不快。这固然反映这些银行担心贷款收不回来,增加不良资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它们增加贷款和增加利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当前对银行人员自身来说,增加贷款的好处不明显,而增加不良资产却可能遭受批评。

3、稳步掌握金融对外开放进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然而亚洲金融危机说明,实现一体化必须具备条件。当前国家之间贫富悬殊很大,富国、强国总想控制或左右贫国、弱国,且无一个能够代表各国利益、有权在世界范围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的国际金融组织或经济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如实行全球经济一体化,只能弱肉强食,给少数超级富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主宰世界铺平道路。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前,一些国家过早实行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放弃对国际投机资本的警惕,为拥有巨额资本的国际投机家来本国兴风作浪、大捞好处打开大门,结果成了这次危机的爆发点。这些教训,对我国考虑实行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和其他有关国际金融问题,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4、必须坚持稳定货币的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说明,只有实现币值稳定,才能顺利进行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20年来我国的货币市场在多数年份是稳定的,但也出现过几次通货膨胀。每次通货膨胀都对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1988年后我国一度对金融体制改革进行整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也是需要记取的重要经验。

三、要继续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在党的十五大以后,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金融体制改革也开始向更加深入方向展开,正在进行和今后需要进一步推进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人民银行进一步建成规范的中央银行

近年来人民银行的改革进度比较快,1998年初在信贷资金方面,已经取消限额管理,放弃指令性计划,改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在内部管理方面,彻底同附属的经营性企业脱钩。特别重要的是,从1998年11月起,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机构设置,主要为撤消人民银行的省、市、自治区分行,新设上海、天津等九个区分行。这样,在大框架方面我国人民银行就已接近规范的中央银行。今后除应最后完成机构调整任务,加快新机构同各方面关系的磨合,建立新的工作制度,发挥新机构体制的优点,把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调控工作进一步搞好外,必需花更大力气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加强,既要强化组织工作,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营运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彻底消除新的亏损。已形成的损失,如无法通过改善经营管理解决,则应通过倒闭等形式由企业的股东承担,绝不能把这些损失再推给贷款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能自身解决经营风险和损失的机制。要使全社会都明白,银行自身是没有最终承担风险的能力的。如社会有关方面把不应由商业银行承担的损失推给商业银行,国有商业大银行一旦因此出现支付困难,中央银行又不能不救助。而中央银行的救助办法就是通过增发货币把这些损失再返还全社会。这种把损失由社会推给银行,又由银行推给社会的作法,不但形成不合理分担损失的状况,而且由于造成损失者不承担应有的损失,不能形成改善经营管理的压力,不利于经营管理的改善;特别可能形成通货膨胀,造成社会经济活动混乱,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2、积极创造条件,对国有大银行试行股份制

把国有大银行改革为社会主义商业银行,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在这方面已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成立监事会;充实资本金;试行贷款质量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划分办法等。然而,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改革目标相比,国有大银行的改革深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尚未分开,国有大银行还没有真正的自主权,有时还要发放一部分政策性贷款;多年积累的问题尚未解决,且还在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来自出资人的压力不大,经营管理改善慢,业务活力和创新能力不够强等等。这些都可能同国有大银行至今在所有制实现形式方面,没有什么突破有关。国此,国有大银行也可考虑试行股份制,以便有力地把国有大银行的改革再向前推进一步。

国有大银行试行股份制,首先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法人和个人购买股票,目的是为了赚取股利。在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情况下,他们会利用股东拥有的各种权利和手段,迫使入股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其次有利于大银行政企分开。试行了股份制,银行归股东所有,国家虽然可以处于控股地位,掌握这些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在具体业务活动方面,再不能直接下达指令,过多干预。再次还可以充实资本金,处理一部分不良资产。国有大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创利能力很强,如试行股份制,发行股票,必然可以大幅度溢价售出,筹到巨额股本金。这样,不仅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自然解决,而且还可以冲销该由银行自身负责的那部分不良资产。用发行股票款冲销不良资产,是不是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不是的。银行股票能够出卖,甚至溢价出卖,说明银行的创利能力强,股民们对银行的业务和财务前景抱有信心。而银行的这种创利能力,是其成立以来长期建设的成果。过去形成的应由银行负责的这部分不良资产,是银行形成现有创利能力的代价,或称成本,用发行股票款冲销,是理所当然的。冲销这部分不良资产,使银行轻装前进,更快改善经营管理,归根到底增加了股东的利益。

国有大银行试行股份制,要稳步前进,不能太急,更不能一哄而起。应找一家条件适当的银行,先试行一年或两年,经认真总结,确认利大于弊,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发展,再考虑第二家试行。如果试行结果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即可停办。同时只能试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试行时要先提出需要的资本金总额。再彻底进行清产核资,搞清该银行的国有资产数额,包括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历年提留公积金和其他应属于国家的资产,还要合理考虑无形资产,并全部转作国家股金。国家股金应达资本金总额的51%,最少不低于40%。如原在该行的国有资产达不到这个数额,应由国家财政拨足;如财政难以做到,则应调低资本金总额,使国有股金达到这个比例。除此以外的资本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要试行规范的股份制,充分发挥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使其真正有权决定本行领导人员的任用、业务方针和利润分配等重大问题。要确认股东是本行的所有者,领导人员的工作、全行业务活动,都得要为他们的利益负责。在股东代表大会上,国家股代表要尊重其他股东,除重大原则问题,如关系到银行性质和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要发挥控股权作用外,在其他问题上,应尽可能听取和尊重其他股东的意见。还可考虑由国家明确规定,那些问题国家股代表使用控股权,那些问题不使用控股权,以便使本行尽快转上以利润为动力的发展轨道。

国有大银行试行股份制,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是不会的。试行股份制,国家原有资产不但仍属国家所有,且因用发行股票获得资金,冲销了该由本行自身负责的不良资产损失而得到保全。更重要的是,国家处于控股地位,通过发行股票筹得的资金,也在国家控制之下,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还有,国有大银行试行股份制会不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不但不会削弱还可能得到加强。党的十五大确定,今后主要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即主要用影响商业银行和企业经济利益的手段进行调控。国有大银行转化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后,更加重视利润,从而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也会更加主动执行。那么会不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实行股份制,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都要参与分红,在实行初期,可能使国家财政从银行的收入减少一些。然而这些股东的股金,大部分是银行存款转过来的,银行在增加股息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存款利息的支出,国家财政和国家股的收入不会减少很多。特别从发展来看,银行实行股份制后,经营管理改善,成本降低,业务扩大,国家能够得到的收入,比实行股份制前一定会更多、更稳定。

3、把农村信用社改组为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

要把农村信用社改组为主要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为入股社员服务,由社员民主管理的金融组织。可根据当地经济情况,适当增加社员入股金额。应建立和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社员代表大会是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和监事会应由社员代表大会产生,领导班子应由理事会提名,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报人民银行批准。社员代表大会决定问题时,每个社员享有一票投票权。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贷款和利率方面对社员实行一定的优惠,社员贷款应占全部贷款的50%以上。同时要以县为单位成立联社,由辖区信用社入股组成,为信用社服务,由信用社民主管理。

4、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

我国现在的金融市场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和改革,这里只能提出几个最重要的改革设想:首先应严格审查和掌握上市的股票。坚决取消分配指标、按指标上市的作法。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一定要如实申报和公布财务和经营状况,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特别是发行企业有亏损的不能上市。其次,逐步创造条件统一股票市场,应有步骤地批准法人股、国家股上市,建立所有股票统一的股票市场。再次,所有证券交易活动都要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办事;规范各种有关的服务机构,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机构投资者,提高证券交易水平。

5、积极创造条件,稳妥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行自由兑换是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实现。需要创造的条件就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强大,国际金融活动经验更加丰富,且拥有一批能熟练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精通国际金融活动策略的银行工作人员。具备了这些条件,人民币不但应该实现自由兑换,而且应该逐步发展为重要的世界货币之一。

标签:;  ;  ;  ;  ;  ;  ;  ;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方向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