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郝 磊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101)

摘 要: 智能化的发展是产业的重大变革,引发就业全面转型,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给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岗位替代和岗位创造同时发生,就业质量提升,创新的职业体系全面扩大。中国处于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总体就业转型运行平稳过渡,但潜在风险犹存。促进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产业就业协同机制、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既扩大创造效应又削弱替代效应的突破,达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就业质量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 人工智能;就业;替代效应;创造效应

一、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决策,力图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把握主导权。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出台了信息化、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把发展人工智能提到了战略高位。

伴随经济发展及科研的投入增加,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会不断获得突破,人工智能产业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形成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引发产业机构、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调整,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在人工智能高歌猛进的同时,人工智能对就业有着怎样的影响?而我们应当如何应对以实现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二、智能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党的是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术进步和创新助推的经济增长对就业有着双重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岗位数量的减少甚至岗位消失,岗位结构的变化,导致“技术性失业”;“创造效应”主要指技术进步能够创造新就业岗位增加就业量,主要通过创造新的产业或行业和创造新的生产利润两个方面。

(一)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替代效应

以人工智能为标志之一的科技革命,与以往三次的不同在于,本次岗位替代除了传统的“蓝领”阶层,也涉及到了工作任务重复性强的“白领”阶层。人工智能进程呈现渐进性,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不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响不同。人工智能发展期分为弱人工智能阶段和强人工智能阶段。当前正处在弱发展阶段,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正在推广,而强人工智能阶段会出现人员大范围的被替代以及新岗位固化。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低端服务业、传统制造也以及中等技能的岗位容易被替代。低端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治安维权以及餐饮住宿,这些工作偏重于体力劳动,被替代的可能性高;对于从事会计、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中等技能人员受到较大的冲击,这些工作重复性高,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即可,门槛相对较低。在强人工智能阶段,医疗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以及养老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力最强。医疗行业工作内容包括健康咨询、预约挂号、远程诊疗、慢病管理等已经开始应用,细分的职业均可能被技术替代,替代率会达到60%。教育和培训行业。目前大多仅限于儿童互动和视频交互可能,在未来,在教育和培训行业中人工智能渗透率会较高。养老行业,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现象凸显,受需求的影响,人工智能在此行业的渗透率会显著提升。

根据2017年麦肯锡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就业替代风险率约为51.2%,美国的为45.8%,中国具备自动化潜力的工作内容为51%,主要集中在医疗、交通、工业和生活服务等领域。根据普华永道的研究发现,在未来的20年,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将取代中国现有约26%的工作岗位,高于对英国20%的预估。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创造效应

波爱修模仿古希腊哲人,以对话的形式开展“哲学的慰藉”。首先,表明自己面对厄运一蹶不振的根源在于贪图往日的好运,而无常才是命运的本性,贪恋过去的好运,是没能看清命运的真面目。另一方面,波爱修又借命运之口道出人欲的不可餍足,因为财富,荣誉,都受命运支配,本不属于人,当命运将其带走时,人没有理由抱怨命运本身。第三步,波爱修具体谈论这些世人趋之若鹜的事物。财富,权力和荣誉作为“命运的婢女”,它们的不足恃和虚幻性就已被注定。这里,波爱修对命运和它的“婢女”作了否定性的初步判定,自由和宁静都不存于其中。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提高了就业质量,机器人代替了原有劳动强度大和工作环境恶劣、重复枯燥的岗位,改善了整体劳动环境;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者的报酬水平,智能化条件下更有利于员工的稳定。

4.文化性。设计高校导视系统时应当注意高校的校园文化、人文特点等文化因素,承载这种信息传递的载体是多元化的视觉信息。如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导视牌需要统一而不尽相同的字体、颜色、图形、材料等,这些元素与高校的地理位置、校园文化、历史发展等结合起来进行表达,方可彰显导视系统的文化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负效应外,智能化新技术创造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环境,形成新的产业链,伴随着新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会大规模的创造新岗位、合作岗位和提升就业质量等正效应。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岗位的创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就业,智能化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对劳动力的长期需求增量要大于被替代的规模;此外,智能化新岗位的创造速度要更快,增量更显著。二是职业体系创新的规模效应更强,业务量的提升,形成新的产业链,岗位替代以机器为核心,数量上是有上线的;增强技术是以劳动力为核心的,数量上是无上线的。人工智能正在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如算法、智能传感器、训机师、智能设备维护、智能机器人、芯片等。

三、对策建议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推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树立开放、创新、容错、严谨的现代服务意识,实现人工智能对就业创造效应的稳步扩大。

建立产业就业系统机制。积极发展和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建立产业规划的就业评估机制,不同行业的智能化就业效应不同,分类研究总结智能化的就业效应,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统计指标体系。高度重视人机协作的技术路径,鼓励岗位增强型的人工智能发展,智能化的同时保障就业。开发基于劳动者的智能辅助系统会使人机协作变得更容易和更人性化,有利于普通劳动者学习,并推动创造新岗位。

式中,A 为吸光度,V为浓缩后提取液的体积,n为稀释倍数,m为用于提取色素的火龙果果皮质量,550.46为标准甜菜苷摩尔分子质量,61600为标准甜菜苷摩尔消光系数。

由于钛锭总长为2600mm,采用芯棒展宽过程中由于两端偏载的问题,坯料变形不均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两端展宽小,中间展宽大的问题,采用特制芯棒重点对两端进行展宽,如图3、图4所示。此时坯料高度高点为455mm,低点约为380mm。

苏珊·桑塔格生活在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她作品以敏锐的眼光直指当时西方技术主义、享乐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的弊病。面对当下中国,人们迷茫于生存所导致的诸多的问题,苏珊·桑塔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反对阐释”毫不过时。所谓“在艺术潮流的时差下,在21世纪初的中国来重读这些文章,还能从中得到一些印证与启发[8]”。虽然苏珊·桑塔格的身影消散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但她巨人般的思想将永远存于现实,就算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苏珊·桑塔格。

发展开放、灵活、可持续的培训机制。设立战略性技能专项资金,扩大定向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前瞻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行业的短缺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训。扩大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延伸储备式人才培训。变革和调整教育培训体系以动态匹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趋势引致的劳动力市场效应,提升劳动力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技能水平。

根据普华永道的研究,使我们的想法得到验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创造出更多的、大量的新就业机会,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未来的20年会净增900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约12%的净增岗位。对智联等互联网招聘网站的岗位招聘数据显示,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量,201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179%,是2016年人才需求量的近3倍。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带来的影响,平抑人工智能的负效应,扩大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促进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均衡发展。

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和意识,打破就业的空间限制,加强对灵活自主就业的引导。

注释:

① 何勤.人工智能与就业变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33(3):1-4.

②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项凯标,颜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N/OL].贵州日报.2019-5-8

③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出版刊物,网址https://www.pwccn.com/zh/services/consulting/publications/net-impact-of-ai-technologies-on-jobs-in-china.html

④ 王琦,李晓宇.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33(3):15-19.

参考文献:

[1] 何勤.人工智能与就业变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33(3):1-4.

[2] 赖德胜,李长安,孟大虎,等,201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 吕士斌,张世伟中国劳动力“极化”现象及原因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5(2).

[4] 曹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1).

[5] 张艳华.制造业“机器换人”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一一基于北京市6家企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10)136-146.

[6] 王琦,李晓宇.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33(3):15-19.

[6] MANYIKA J,CHUI M,MIREMADI M,et al.A Future that Works:Automation,Employment,and Productivity[R].Mckinsey &Company,2017.

作者简介: 郝磊,男,汉族,经济学博士,经济师,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标签:;  ;  ;  ;  ;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