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_辛承斌

浅议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_辛承斌

杭州学联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土地整理是对土地结构以及现有资源重新分配,最终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既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因为管理、监督以及民众参与等诸多问题,而影响到土地整理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对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解决对策,为促进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整理;问题和对策

引言

土地整理既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土地利用效益,又能够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供给能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土地整理是一个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计划,同时还需要防止土壤退化对后代产生恶性循环影响,清除妨碍土地利用的障碍物,积极改善生态条件,防止土地性能下降。土地整理已经给原本的系统带来了干扰,在实际的操作中,就是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以保证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1权属调整和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权属调整是指产权客体在各产权主体之间变更流动的过程。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由于规划设计以及地块归并、集中的需要,而造成的对产权客体的调整即地块权属的调整。土地整理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上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根据各权利人整理前在项目区土地上所拥有的权利,通过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权属调整转换机制,按照土地整理参与者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合法地换回整理后土地上的相应权利的过程。目前从理论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实践表明,土地整理权属调整一般是建立在土地产权理论、土地资源配置与规模经营理论、土地资源价值理论、区位理论、农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的。

2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

2.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

土地整理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进行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的建设,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农田灌水排水能耗。土地整理后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2.2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劳动力总量仍在持续稳定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而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下滑,我国要发展经济、实现小康水平就需要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土地整理正好需要大量劳动力,能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土地规划管理碎片化

目前,我国各地区和部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缺乏协调一致的政策,即便有国土资源部统一进行指挥。但是我国土地整理活动中,一些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建设资金的用途缺乏全局性的考虑,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联络。对于地方土地整理而言,主要存在重复规划建设的问题,直接导致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徒增土地利用成本。在土地评价方面,相关标准还未建立,并且在执行程序方面存在大量问题,甚至对于违规建设没有配备相应的处罚。

3.2土地整理质量不高

耕地保护“重量不重质”的表现是我国土地整理质量不高存在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土地整理起步较晚,土地整理具有盲目性,国家已经将耕地数量保护作为土地整理的核心目标。如土地整理后虽然耕地面积增加了,土地大多用于耕地,但土地的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土地整理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但土地整理的目标不是增加耕地。在我国土地整理中,有些地方片面强调数量而忽略农地开发质量,为了达到国家的要求,甚至将农地整理理解为开垦荒地,是对农地整理内涵的偏离,也是土地整理质量较低、效益低下的直接原因。

3.3公众参与的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的公众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普遍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土地整理工作的进展。主要原因是土地整理部门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群众不了解土地整理能够为自身带来的利益,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程的施工缺乏民众的监督与参与,致使后期工程留下很多质量和安全隐患,群众只能够被动的接受,却没有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利,群众无法真正的深入到土地整理开发工作中来,所以导致公众的参与程度不高。

4土地整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控制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质量

要控制好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质量,就必须搞清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三个基本目标:质量、投资、进度(工期)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目标的变化必然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例如,要加快进度,缩短工期,则需要加班加点或适当增加施工机械和人力,会增加赶工措施费,使整个工程的总投资增加;另外,还会留下工程质量隐患。反过来说,为了更高的工程质量,就需要增加投资和延长工期。为了节约投资,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就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的工期。这都不是施工企业需要的结果。因此,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应当将项目的三个目标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力求三个目标的结构均衡和整个目标系统的整体优化。也就是要控制工程质量就必须在满足投资和进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要控制工程投资就必须在满足进度目标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要控制工程进度就必须在满足质量要求和投资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三个目标都要进行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计划工期内获得超额利润。

4.2明确产权归属

为了更好的配合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土地管理部门应该与当地政府协调商榷,明确适合地方的土地权属方案,与群众进行沟通,明确产权归属,友好协商解决,避免正面冲突。只有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才能够不触及各方的利益,这也是我国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3加强政策宣传

以群众为基础是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引导群众积极的参与土地整理工作,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土地整理工作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因为对政策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群众的参与程度不高,相关部门应该与地方政府联合让群众深刻的了解土地整理工作,积极的向群众开展宣传工作,进行详细的讲解,让群众明白土地整理工作能够为自身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且国家还给与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并且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激励机制。群众只有真正明白土地整理的内涵,知悉土地整理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才有参与到土地整理工作的积极性,土地整理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并且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应该对土地整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的对策。土地整理是我国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所以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综合各种因素,不断完善各种制度的建设,为土地整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王国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11,5,15.

[2]孙锋龙.土地整治项目中农民顾虑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新农村(黑龙江),2014(12).

[3]王楠,王洪君,金涛,梁赫,陈宝玉.我国农村土地整理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20.

论文作者:辛承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浅议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_辛承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