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后现代理论,走出评价误区_形而上学论文

面对后现代理论,走出评价误区_形而上学论文

面对后现代理论,走出评价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现代论文,误区论文,评价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后现代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的分析和评价,是近两年我国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代以来一直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的西方社会现代化历程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它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受到了后现代理论的彻底反叛这个事实,无疑引起了正在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们的关注和思索。这些思索一方面围绕着后现代理论本身的内容、产生背景和价值意义展开,另一方面又触及了它对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思索无疑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当代的课题。但是,由于一些学者急于提出文化实践策略,在还缺少对后现代理论更深入的哲学思考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评价,如以下三种较有影响的观点:

第一:把后现代理论看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技术主义、唯经济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第二:认为后现代理论是反价值、反道德的虚无主义游戏精神和消极态度;

第三:认为后现代理论的价值在于代表了一种新思维方法,即彻底的否定性。

这些见解掩盖了后现代理论提出的真正问题,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接受或铲除后现代理论,而在于通过研究更深入和广泛地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未来,推动我们的文化哲学精神建设,加强对人类问题研究的世界交流。

一、对几种评价的看法

首先,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庸俗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后现代理论并没有主张把人的生活看成是彻底地沉溺于物质享受,把人的幸福归于感官欲望的满足和时髦风尚的追求。在当代工业化和高技术的条件下,它并没有把人性、人的可能性问题归于金钱资本和技术手段。国内的这方面评价往往依据国外的一些研究,例如,贝尔、杰姆逊、鲍德里拉德的见解。贝尔就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把现代主义潜意识中的彻底自由推进到了人的实践活动层面,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精神的全部问题是缺乏一个扎下根子的道德信仰体系,热情地鼓励享乐主义而败坏了新教道德。杰姆逊把后现代主义看成是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和技术发展造成的文化工业意识形态新特点的体现。鲍德里拉德把后现代社会看成消费社会。尽管这些见解反映了当今西方文化的致命问题,但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气质严格说来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私有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伴随物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文化精神背景是建立在节制与纵欲相互制约的矛盾结构上的,后现代理论则正是要探寻西方枯竭文化的根源并且加以彻底瓦解的,即鉴于西方文化史上反叛资本主义神话又几次重新陷入神话导致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后果而主张策略解构形而上学。而这其中后现代理论并不完全否定当今科学理论和高技术的发展,但是出发点不是辩护资本主义的唯技术主义狭隘的自然思维态度,而是把多样化语言系统和符号学、数学等理论的发展视为文化实践上深层抵制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途径,从而不象人文主义那样把科学看成是西方文化失去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其次,后现代理论并不具有虚无主义层面。王岳川、赵敦华、徐友渔等一直强调后现代主义一味颠覆、瓦解而有虚无主义、消极的一面。虚无主义指近代西方以来对最高理性先验价值的反叛、遗失和在终极实体崩溃时存在者的任何意义和价值也相应丧失的一种人类精神状况。但是形而上学的彻底反叛并不一定走向虚无、毁灭。马克思在反叛思辨形而上学之后指出了建立现实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尼采则在反叛思辨形而上学之后放弃了自由意志规定的人,转而强调生命活力。形而上学从主观任意性的自由意志主体出发建构理性道德先验体系、设定抽象终极实全,出发点和目的都是非实在的,脱离现实人的生活的,本身就是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反对意志主体中心理性的形而上学道德理想主义正是解构了虚无主义。

再次,后现代理论本质上不是思维方式。很多观点都强调后现代理论的方法论和认识特征是一味解构,反规范、反方法。王治河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后现代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彻底的否定性、反对任何前提、假定、中心。然而,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修辞化的哲学理论,它的思维方法是策略。

形而上学在理性与存在同一和思想是事物的本质这些原则上,夸大意识作用,试图在意识中把握、设定整体世界,按意识结构决定现实结构,根本上在总体世界之外先验地又设定了一个思想主体。西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不断遇到各种挑战,但是这些挑战又总是重新陷入形而上学,而且在实践层面造成一系列问题,使以主体中心理性为基础的文化日益枯竭、失去活力。面对反叛形而上学的恶性循环,后现代理论在探寻了原因之后,主张“策略”地、在形而上学中不停地建构一解构来瓦解形而上学,以开放的编织去接近形而上学掩盖的可能性问题。封闭的总体化哲学被小心谨慎地修辞化,几种本文被同时阅读,话语狂欢,永恒终极的道德目的、历史线性决定论被取消。这种策略显然不是即刻取消一切,当然也不是以达到肯定目的的追求存在整体本质的辩证法,而是肯定和否定交织开放的修辞。从这个策略上看,后现代理论就当然没必要区别激进否定性和建设性的两种后现代主义了,德里达和罗蒂的差别只是在于运用修辞学程度上。

二、后现代理论的一般特征和问题

走出理解和评价后现代主义的误区,有必要在宏观上概括这种理论的一般特征,以便更深入地加以研究。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所依赖的文化精神前提是任意处理私有财产的狭窄、利己主义、单子论式、孤立的自主理性的主体自由,但是在它之上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却是严重分裂和分化的、缺乏个性自由发展的、等级官僚压制的、消费主义的、充满全球问题的世界,这个现实本身已经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神话向人们允诺的建立在工业主义、商业主义之上的合理化道德理想,显示了主体理想的幻灭。

卢梭在抨击私有制时又走向了绝对个人主义,康德在反对个体感官欲望满足为最高幸福时又陷入了抽象主体的先验思辨,黑格尔反思卢梭个人主义造成的专断和暴力后又走向了主体中心的绝对知识,胡塞尔在反对实证主义自然思维时又试图重建先验自我的理性存在论,早期海德格尔在批判形而上学后又建构了基础本体论,萨特则走向总体人学,列维·斯特劳斯与总体人学对峙时的文化人类学仍然以人与自然的等级对立为前提。这些循环。在后现代理论看来是有深层文化原因的,即语言、人性之中的解构和建构并存双重性。为了逃避形而上学理论的陷阱和恶性循环,后现代理论提供了如下策略:

1、以文字学、符号学瓦解现代二元论语言学;

2、以修辞抵制逻辑中心主义,本文取替作品, 夷平哲学和文学界限;

3、以自我解构、自相矛盾的策略排斥思辨辩证法;

4、以反主体性终结人的概念,终结对存在意义的思考;

5、以系谱学抵制道德理想主义的总体性历史学。

通过反复阅读和检查微小的细节、边缘化要素,颠倒和置换各种对立,抹去获胜的概念,实践意义无限的游戏,进行不到达定点的编织、播撒,引导非主题化、非制度化的本文,唤起关系,进行符号代替,不再建构先验同一体系,重构不关闭和不围堵的写作,使主体碰撞、对峙、混合;通过同时阅读几种本文,说多种并存语言,重复构造已有的东西,在没有意义的形式结构上决定意义可能性,表达不可表达的变易活动。而且,在变易的背景下,把握理论的限度,了解主体、意识、理性、意义、价值、历史、理想在特定条件下的形成、作用、位置。

后现代理论把资本主义的问题仅看成文化理性中语言、本能的深层微观问题,明显忽略了文化生活经济、政治实践问题,仅仅停留在知识、潜意识、语言层面,显然并不能解决具体实践中的问题。今天,尽管美日西欧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发展了依赖科学理论为先导的新兴工业,科学理论和智能技术日益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科学潜力和能力成为国力标准,但是知识和信息仍然是新形式的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仍然以标准化大机器工业方式生产而且依赖世界市场,完全工业化的国家还是少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的世界经济仍然存在着普遍贫困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理论问题仍然是实践问题的一部分,知识状况的变化仍然是实际问题中的部分趋势。脱离了理性的经验和脱离了经验的理论都是不行的。形而上学的妄断终结了,但使形而上学产生的问题并没消失,人的可能性在今天正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三、研究后现代理论的紧迫性

1、研究后现代理论是认识现代化问题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中国现代化发展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的国际环境中,处理与资本主义共处的关系和吸收资本主义已取得的肯定成就,需要有开阔视野的科学理论认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演变和发展,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为我们奠定了认识基础,他辩证科学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在揭示它对人全面剥夺的内在实际根源的同时,又把它放在人的真正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历史活动中看到它对人的普遍性的开拓的不可取代性。面对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复杂问题,马克思的论述无疑有根本性的指导价值。有些观点则不是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和发展马克思的历史科学,而是主张固守传统文化或完全接受启蒙主体中心理性的意识形态,这是不能帮助我们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化的文化精神基础的。后现代理论反思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化精神基础,总结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走向枯竭和资本主义现实发展的危机,其价值正是提醒我们不能完全认同资本主义现代化,而应该超出物化意识、单纯经验思维,在当代文化理论交流中培养独立思考的理论能力。

2、后现代理论研究关系到哲学理论的命运问题。

万能药方似的、抽象先验的单纯理性道德学说、价值理论束缚人的创造力,而且不能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时代需要的是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统一的道德价值理论,也就是呼唤具体化和开放的哲学理论。随着知识商业化、信息技术的传播,知识形式呈现出具体化、专门化、平面化、零散化的状况;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的文化中出现了唯消费、唯技术主义的短识,但是,人们也越来越面临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例如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自由与公平、生产与环境、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等等,人的多种可能性问题愈加需要理性和经验统一起来在科学基础上说明,当代文化迫切要求解决文化精神中的深层一般性问题。但是如何思考实践提出的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哲学理论形式绝非简单的问题,后现代理论探讨了多种形而上学理论形态,展示了人的可能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形态对内容的制约关系和对实践的联系,提醒我们在用理性解决问题时不可不注重理性本身,我们已达到了接近成熟地运用理性时期,可以在实践中反思和调整理性本身,使它成为活跃文化活力的一个要素。通过后现代理论的研究,我们无疑要关注理论的形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意识到后现代理论把理性局限于抵制形而上学的作用的狭隘性之后,把从经验到理性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活动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在人类已取得的认识和实践成就上,建构当代中国哲学,而不是在哲学终结的诱惑下完全逃到经验层面上去。

标签:;  ;  ;  ;  ;  

面对后现代理论,走出评价误区_形而上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