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甘肃武山 741300)
【摘要】目的:探析产后抑郁症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产后抑郁症的患者7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在参照组护理前提下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与抑郁发生率的优劣。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抑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改善消极情绪,降低抑郁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抑郁;产后抑郁症;焦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136-02
产后抑郁症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主要指的是女性在产褥期出现的典型抑郁症状,好发于产后6周内[1]。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躯体症状、我评价降低以及情绪改变等,不仅影响到产妇自身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甚至可对新生儿及家庭带来不利影响。经查阅资料获知[2],我国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在11%~15%,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或者他杀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现就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依次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效果展开探析,陈述如下。
1.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研究70例样本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产后抑郁症,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5年6月到2017年2月,将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年龄均值(28.35±5.76)岁;其中24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实验组年龄均值(38.46±5.92)岁;其中22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两组年龄、产次等临床基础性资料存在良好一致性,满足研究要求(P>0.05)。
纳入标准:
(1)所选患者全部确诊为产后抑郁症,且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在20岁~35岁;(3)享有知情权,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研究。
排除标准:
(1)严重全身疾病、精神疾病者;(2)严重合并症与并发症;(3)护理依从性较低者。
1.2 方法
两组均先由临床医师予以诊断,依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明确是否需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
参照组(常规护理):若患者需接受药物治疗,则需严格指导患者用药,并监督患者用药的情况,仔细观察其用药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报予责任医师;依照患者的个人喜好为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膳食计划,多食用易消化、营养的食物,告知患者良好心态的保持对疾病恢复的意义;指导患者适当开展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
实验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有:(1)环境护理:患者就医期间为其创建舒适温馨的休养环境,这对于其精神、情绪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来说有积极作用。每日需定时清洁患者病房环境,确保被褥、床单与各类物品清洁卫生,病房布置尽量生活化,避免单调乏味,尽量使患者感受到温馨与温暖;合理调控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减少噪音与强光刺激。(2)心理疏导:因患者出现抑郁症的根源均有差异,因此在护理时需密切与患者的交流,掌握患者情绪状态,耐心倾听患者自诉,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关爱,使其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心,尽早走出封闭自我的状态;对于因家庭不和引起的抑郁症,需积极鼓励其应当将新生儿作为中心,尽可能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之健康快乐成长,必要时可加强与家属的交流,纠正其不正确的生育观;对于因无法适应新角色而产生抑郁症的患者,需告知其母亲角色是女性必经的生活过程,只有尽快适应当下的角色,肩负起应承担的责任,方能投入到更幸福美好的生活中。(3)健康教育:依照患者的认知能力、受教育水平等采用其易接受的方式详细耐心讲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内容包括患病机制、应对技巧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护理依从性;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个人兴趣,适当运动,以使精神生活丰富;对于需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告知其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1.3 效果评价(观察)[3]
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及汇总,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数据对比计数资料通过n%(率)表示,χ2表达组间差检验;x-±s(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表示组间差异,各组数据对比后P值小于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分析
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明显减少,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减少的程度大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分析
实验组护理后抑郁症发生率2.9%(1/35)明显低于参照组17.1%(6/35),P<0.05,有可比性(χ2=4.0785,P=0.0434)。
3.讨论
在妇产科疾病中,抑郁症较常见,其发生与生育压力、孕期情绪控制不佳以及夫妻关系不佳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时常采取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方式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原因在于产妇处于哺乳期[4],因担心药物对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基于此点,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康教育可通过增强产妇自身护理、育婴、疾病等相关知识,使产妇稳定情绪,学会合理调整自身情绪的技巧,进而减轻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积极投身于新生儿的照护工作中。此外,健康教育还可使患者正视自身的疾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心理护理能够通过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进而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增强信心;并且心理护理还可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交流能力,学会自我开导,尽快适应角色转换。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抑郁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7.1%,与郭玲[5]研究结果显示的抑郁症发生率2%基本上接近,且实验组负性情绪护理后得到了显著缓解,提示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式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总之,将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应用在产后抑郁症中的临床价值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苏长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22(22):84-84,85.
[2]练雄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3):138-139.
[3]谭红,胡晓芸,牛小群等.产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6):147-150.
[4]张宝娟.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24(12):385-386.
[5]郭玲.浅谈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2(34):404-405.
论文作者:赵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产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