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过去的一年,军控领域的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美国坚持追求单边绝对安全、坚持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无形中降低了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主要大国间互不信任加深,致使整个军控与裁军领域的合作缺乏动力,困难重重。国际军控与裁军在进与退中不断斗争、反复和徘徊。
一、国际军控与裁军取得进展
(一)俄罗斯批约,军控频频得分。2000年普京就任俄新总统后,亲自主持召开数次国家安全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力促俄杜马分别于2000年4月14日和24日批准了《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两项重要军控条约。至此,美、俄两国立法机构均批准了START Ⅱ。俄在核裁军问题上的积极姿态,受到各国舆论的普遍好评,同时也把球踢给了美国。
《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是美、俄于1993年1月3日签署的双边军控条约。美参议院已于1996年批准了该条约。俄杜马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批。此次俄杜马批约虽说出于无奈,毕竟给国际军控和裁军体制带来一线生机。但俄在批约的同时,在反导问题上也做了保留。
俄批准CTBT的做法同样明智。面对国际社会强烈要求美、俄“超级”核大国应对核裁军负有特殊责任的呼声,俄采取了顺应潮流的做法。俄认为,保持1500枚战略核武器已经足够;俄核技术相当完善,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亚零界试验可以确保现有核武库的安全与可靠;而且CTBT生效的前提是必须得到包含44个具有核能力的国家全部批准,而目前批准的国家仅有20多个,俄的批准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就必须承担条约规定的相应义务。(注:《现代军事》2000年7月,第29页。)
(二)中美恢复战略对话,合作道路仍然通畅。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后,中美中断了双边战略对话、军控谈判和军事交流,两国关系跌入低谷。经过努力,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双方在18个月后重新恢复了高层战略对话,恢复了往日的军控议题谈判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果。2000年11月,中美之间达成了导弹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承诺遵守“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技术参数,保证不以任何方式帮助任何国家研制能够投掷核武器的弹道导弹。而美国则取消对中国的制裁,恢复两国间商业性空间合作,包括由中国发射卫星等。这一切表明,中美双边的军控谈判与合作重又步入轨道。
(三)NPT审议大会成功,表明人心所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六次审议大会于去年4月24日—5月20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这是该条约1995年无限期延长以来召开的首次会议,因而备受瞩目。此次会议的成功,对国际军控形势的未来走向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1、“新议程联盟”应运而生,推动核裁历史步伐。由于五个有核国的核裁军进程远远没有达到在1995年NPT审议大会上所承诺的水平,如美、俄双边核裁停滞不前,在1998年又发生了印、巴竟相核试验,NPT受到极大冲击。无核国对此深感不满,有被愚弄之感,因而欲通过本次大会,向有核国施压,推进核裁军进程。爱尔兰、巴西、埃及、墨西哥、新西兰、南非和瑞典7国组成的核裁军“新议程联盟”由此诞生。它们代表着广大无核国的利益,有众多非政府组织作后盾,成为此次审议大会引人注目的事件,使有核国首次感到了真正的压力。经过激烈讨价还价,它们终于就今后5年的核裁军行动纲领达成一致,并写入了会议最后文件。
2、五个有核国首次发表共同声明,“重申对彻底销毁核武器和签订在严格和有效国际监督下全面彻底核裁条约这两个最终目标的坚定承诺”。“5个核国家各自己经并将继续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减核武器”,并首次同意有条件地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在促进国际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基础上,自愿增加核武器能力的透明度,降低核武器系统的作战状态,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任何国家,进一步削减非战略核武器等等。所有这些承诺为核裁军进程注入了活力,表明了5个核国家有意就建立信任措施问题进行合作。
二、裁军与军控仍困难重重
(一)美国对国际军控的消极影响。冷战后一段时间,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曾一度比较乐观,重大国际条约一个接一个达成。但好景不长,连续几年国际军控与裁军无所作为。美国在军控领域的一系列作为,国际军控体系的多极化趋势及其所带来的纷繁复杂的矛盾是造成国际军控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
1、美在NMD上一意孤行,损人利己。近年来,围绕着美国开发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的争论日趋白热化。俄罗斯坚决反对,中国、美国的欧洲盟国及加拿大还有众多其他国家也持反对态度。人们担心,美国的自私行为将导致多年支撑国际军控与裁军、维持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反弹道导弹条约》毁于一旦,从而引发整个国际军控体系走向崩溃。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以防止所谓“严重关切的国家”或防止一些国家“未经受权”、“意外发射”导弹为由而开始加紧研制和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它直接违反了美苏于1972年达成的双边《反导条约》(ABM)。该条约禁止在一国内两个以上地点建立反导基地,禁止部署超过100枚的拦截导弹,同时对天基、海基和空基及陆基系统反导系统都做了严格的限制。有鉴于此,美国多次扬言要修改《反导条约》,如果俄罗斯拒绝同意修改,美将单方面退出该条约。1999年7月,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1999年国家导弹防御法案》,从而使发展和部署该系统政策化、法律化。美国的行为遭到世界普遍反对。去年第55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由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同提出的维护和遵守ABM条约的决议草案,这是继54届联大后再次通过的一项决议,也体现了国际社会捍卫《反导条约》的不可侵犯性和完整性的意愿与决心。
2、拒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阻碍军控进程。1999年10月13日美参议院以51票反对、48票赞成的表决结果否决了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决议案。美拒绝批约严重影响了国际军控的进程,将延迟条约的生效时间,使国际社会多年为之付出的艰苦努力接近付诸东流。许多国家认为美国的这种行为是在欺骗。
3、开发TMD,破坏地区稳定。美国自1999年公布发展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后,开发与研制一直在按部就班进行。它极力与日本联合开发部署TMD,这不仅可以通过“日美军事同盟”把日本牢牢栓在其战车上,强化美在亚太地区的存在,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盟国的资金和技术,巩固自身的国防工业体系。此外,在最大限度地保证本国安全利益、获得最大利润的同时,还可美其名曰把“盟国”置于保护之下,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美国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地区稳定与战略平衡,影响国际军控走势:将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使攻防技术始终处于互相攀比突破的恶性循环之中;将造成先进武器和技术的扩散,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的许多部件和技术,既可用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也可用于发展进攻性导弹,导弹的相关技术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是相通的,一切取决于最终目的,一旦需要,变通处理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联合发展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于是打着防御的幌子,实施真正的导弹技术扩散。
(二)军控领域日趋多极化与多重矛盾的相互制约。冷战的40多年里,美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甚至垄断着国际事务,军备控制体系几乎是它们的一统天下。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领域的多极化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军控领域各种力量的组合与变化。俄罗斯在国际裁军领域与美国鼓旗相当的对垒地位江河日下,中国、法国和英国等中等有核国积极介入国际军控与裁军事务,以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为主的发达国家中的无核国、代表第三世界的不结盟国家集团、日益崛起的非政府组织和有关国际组织等都踊跃参与军控进程,有力地冲击着旧的两极军控秩序,推动着军控领域各种力量向多极化发展,使真正意义的国际军控与裁军得到逐步体现。中国从过去对国际军控与裁军持观望态度,到积极加入进行,相继批准了一系列国际条约,不断提出自己的主张,大大提高了在国际军控领域的地位;英、法两个中等有核国,为推动国际核裁军的步伐,单方面削减了各自的核武器并率先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第54、55届联大,不顾美国极力反对,以压倒多数通过维护和遵守1972年美苏达成的《反导条约》决议草案;2000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六次审议大会上“新议程联盟”的成立以及它们强烈要求有核国明确承诺彻底消除核武器的“最后通牒”,使诸核大国被迫做出相应承诺。此外,由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和瑞典等国家集团发起的“渥太华过程”制定了《禁止杀伤性地雷公约》亦称《渥太华公约》于1999年5月生效,在国际军控界产生极大轰动。目前其缔约国已有107个。
多极化也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各自不同的利益。其中有核国间的矛盾、有核国与无核国间的矛盾和无核国间的矛盾彼此纠缠、重叠,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具体化和多样化。1、联合国多边核裁众口难调,前景黯淡。在联合国日内瓦裁军谈判会上,由于在裁军谈判“优先项目”上无法达成一致,主要国家在核裁军、禁产公约和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等关键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使2000年裁谈会无果而终。2、核大国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有核国间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在“核武器作用”问题上,中国认为有核国间及有核国对无核国应达成“无条件”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换句话说,核武器只用于报复核进攻,这样才能缩小核武器的作用、限制核武器的使用范围,是真正意义上的核裁军的第一步。但美国等拒绝中国的倡议,仍坚持有条件使用,并扩大使用范围,从过去的只对付核打击到目前的应付一切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进攻,这无疑将增大威胁使用和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与几率。3、“有”与“无”始终是有核国与无核国间最根本的矛盾。无核国认为当前不扩散体制存在歧视性原则。因为根据该条约,有核国将永久、合法地拥有核武器,而无核国将永远失去拥有核武器的资格。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条约,这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它无法说服无核国完全、真正地消除对核武器的需求和动机;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无核国强调没有绝对意义的防扩散,关键在于只有禁止使用核武器和在全球范围消除核武器、完全消除有核国与无核国的区别,才可能真正防止和阻止核扩散,否则只要核武器存在,核扩散就不可避免,有核国与无核国间的分歧也不可避免。4、无核国步调无法一致。无核国的队伍最庞大,所涉及的问题也最为繁杂。更由于无核国的成分极为复杂,其中有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北北关系、不结盟集团、美国的盟国、友国及前苏联的盟国等,因而很难在某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即便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也会有众多看法:如对印、巴核爆炸的反应问题,有的认为印、巴核爆炸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因为它漠视国际条约,危及国际军控的走向;有的把责任归咎为国际军控体制的不健全,认为如此重要的国际条约,缺乏严明的惩奖措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也有的认为印、巴虽不对,但可以理解;在对待美国的导弹防御问题上,同为无核国中的发达国家或同为美盟国的日本与加拿大、德国的态度就不尽相同。日本实际上对美国持赞成态度,但面对强大的批评浪潮,不便公开表态,加拿大、德国等多次公开批评美国的做法,批评它将引发军备竞赛、破坏国际军控进程。此外,无核国之间还在和平核爆炸、核查的现场启动、国家技术手段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与矛盾。
三、未来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
(一)美俄可望达成大规模削减核武库协议。200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向美提出大规模削减核武器倡议,俄方将大大削减原初拟定的弹头数目,至少把核武器削减至1500枚,而原计划俄将保持2000-2500枚,但其前提条件是美国必须停止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今年上台后,声称寻求保持与美国家安全相符的最低数量核武器,并下令全面检查和评估美国的核武库,以此作为美单方面削减核武器数量的第一步。布什政府希望通过削减核武库、响应普京的倡议以换取俄在反导问题上的让步,加快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看来,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双方均有进行深度裁减的意愿。
(二)美继续推进NMD,俄将会不甘示弱。美国在NMD问题上我行我素。美参众两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在200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对弹道导弹防御(MD)计划的拨款净增4亿美元,其中包括为NMD增加1.29亿美元。(注:美国防部新闻网2000年10月15日。)布什扬言要在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比前政府走得更远,计划建立一个覆盖范围更为广泛、操作性能更为机动的大防御系统,将目前的陆基发射点转变为海基和以太空为基地的拦截器,在敌方导弹发射早期进行碰撞拦截,使碎片(包括任何化学或生物武器的弹头)坠落在发射国而不是目标国境内。美国政府和工业界目前正在制定空基激光器(SBI)理念,SBI被认为是下一代定向能武器,它能将几十个空间平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环绕地球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注:美国航天网站2000年11月28日。)
面对美国的计划,今年1月,俄总统亲自主持航天工作会议,决定在一年内组建一个新的军种——航天部队,以适应未来的形势需要。俄表示,一旦美推行NMD,俄国防预算将增加一倍,并在今后10年内拨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5%的款项用于军费开支。(注:英国《卫报》2001年1月25日。)今年2月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又表态,一旦需要,俄将准备恢复苏联时期的“星球大战”系统,该系统拥有三大对抗措施足以抵消美国的NMD。(注:英特网2001年1月21日。)
(三)军事预算高开,扩军大于裁军。美国军费开支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军费总额的37%,比俄、英、法、中、日、德6国军费开支总和还多500多亿美元。2000财年,美军费开支达2889亿美元(注:《全球战略大格局》,时事出版社,2000年12月,第367页。),2001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又为美军费开支再添210亿,达到3099亿美元,比总统的要求还高出46亿美元(注:国防部新闻网2000年10月15日。),其中增加的金额大量流向新式武器领域。今年2月,小布什在视察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堡军事基地时宣布,2002财年,美国军事预算将再增加89亿美元(注:《中国国防报》2001年2月19日。)。
俄罗斯虽今不如昔,但仍极力保证国防建设。俄2000年国防预算法规定的军费预算为1408.52亿卢布,但实际开支是1543.83亿卢布,占其GDP的2.39%。今年的军费预算为2063.24亿卢布,比去年增加549亿卢布,增幅达30%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2.66%。(注:香港《文汇报》2000年8月20日。)俄军费虽无法与美相比,但已竭尽全力。
日本的防务预算持续多年在世界排名第二,人均防务费用居世界第一。去年12月15日,日内阁会议正式通过2001-2005年中期防卫计划草案,规定日自卫队未来5年的防卫预算增长率为每年0.7%,开支总额达25万亿日元,合2330亿美元。今年日本军备发展将执行既定方针:在现有基础上对军队建设实行重大调整;在继续倚重日美军事同盟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军备力量。未来5年日本将引进或建造大型远程运输驱逐舰、4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发射4颗“北极”系列军事侦察卫星和4架空中加油机等,仅后者每架造价就高达238亿日元。(注: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4月24日。)
此外,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均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军费开支,军事开支不断增长可能预示着一场军备竞赛正在临近。
(四)觊觎核武器,核裁忧虑多。迈入21世纪的印度已公开其“核”选择,将一如既往地把建立和发展“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作为实现其世界军事强国和全球政治大国长远目标的重要依靠,至今仍明确表示拒绝签署CTBT,并扬言“必要时将毫不犹豫地动用核武器”。到目前为止,印度并未按照联合国安理会1172号决议的要求加入NPT或签署CTBT,相反却明确宣称执行一项“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并开始有计划地推进其核武化进程。据专家分析,印度现存的钚足够生产85至90枚核武器,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和目标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注:《中国国防报》网站2000年12月4日。)
拥有很强的核武器技术但并不拥有核武器的日本,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核裁军进程,组织了著名的“东京论坛”,但另一方面其所作所为又令人费解:表面上承诺“无核三原则”,暗中却积极加强核技术研究和核材料积累。日本目前钚的库存为54吨,还在继续囤积,计划到2010年确保钚的拥有量达到100吨,除用于发电的钚外,多余的钚可制造2000枚核弹头。(注:《环球时报》2001年1月27日。)同时,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核技术,其增殖反应堆技术、核聚变技术和超强的计算机核爆炸模拟能力及其可将核弹头投送到世界任何地方的H-2火箭的运载能力,(注:《现代军事》2000年11月,第26页。)可以使日本“随时制造核武器”。最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核”政策的摇摆不定。人们普遍担心,一俟时机成熟,日本做出政治决定,便能在短期内制造出核武器。
总之,国际军控与裁军走势取决于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其中大国关系的走向、各自对现实威胁的评估、对安全环境的审视决定其在军控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而它们的行动对国际军控与裁军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近期看,美俄双边核裁将是一个亮点,此外今年6、7月联合国将召开关于小武器和轻武器大会,讨论如何防止、打击并消除所有相关武器的非法交易,这将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沉闷的军控气氛。而其他主要领域不会取得太大的实质性进展,除非主要国家彼此达成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