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论文_胡品英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论文_胡品英

黑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土地整理对于土地资源长效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现状看来,由于没有给予生态环境保护足够的关注度,加上缺乏完整的生态绩效评价模式与方法这就使得土地整理为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给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土地的科学化整理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种方法。土地的科学化整治,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使其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缺乏完善的政策方法,整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各种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应是生态环境问题。

1.土地整理概述

土地整理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内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或者当地政府的土地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与整顿的一项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再组织与再优化的过程。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区域内的相关资源的组织与分配,从本

质上来说,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化以及重新构建的过程。在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中,需要对特定区域内的地貌、水文、土壤以及水资源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整个活动中,势必会对当地植被、水生态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地整理工作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内容复杂繁琐。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还不够成熟,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一项比较突出的问题。面对我国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决策与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土地整理活动,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人们运用正确的方式提高耕作质量,从而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不完整

相关土地整理项目人员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考察不够深入,因而在进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时,论证的精确性不够高,分析的全面性也不够,导致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缺失,造成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一些生物的生活地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而对生物链造成了影响。同时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不完整,其中土地整理的生态绩效评价评价

体系的缺失、评价细节的处理不当,导致评估土地整理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工作难以施展。而且,在对土地管理项目进行评价时,相关评价人员对土地数量要求极其高,忽视土地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执行过程中,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2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繁殖环境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土地整理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灌溉排水以及各类基础道路设施的建设工作,也会加大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这难免会使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繁殖地大面积缩减,生态以及环境结构简单化由此而来,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繁殖环境其实也会受到影响。而实际的土地整理工作中,人们只是把工作的重心集中于耕地面积的增加、通行的方便成都以及水流是否顺畅等方面,对事物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当前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进行土地整理时,过分的追求高品质的设计,在农田之中增加了大量的混凝土公路和沟渠,这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故此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一定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等问题的关注度。

3.针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进行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施工方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施工原则,为了让环保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首先需要提升环保认识,施工方应当组成员工学习相关的知识,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对于造成的污染、破坏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土地整理中“质”与“量”并重

用生态化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注重土地结构的保护,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优化,使土地质量得以提升,进而使土地的生产力上升。在土地整理中,“质”与“量”的度的拿捏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负责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关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整理分析规划时,对土地内整体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环境质量要求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衡量。并将自然界的正常生态循环作为前提,保持土地资源的重要作用,维持好土地整理与各个生态要素之间可持续的互利共生关系,以不降低生态环境的环境容纳能力为基础,将土地整理落实下来,使其更具发展性。

3.3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自然界得以繁衍生息的基本性质,其中也同样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生态以及美学价值。根据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与作用。有些物质其实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关键物种的消失足以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一些濒危物种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较为敏感的物种其实也需要我们去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虽说土地整理使得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很多生物的生存环境都在逐渐减少,但是农业生态系统对非目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能够起到非常积极地作用,不仅如此它还能够保护土壤有益生物,消除环境污染。

4.总结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的化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方法进行土地的整理,最大化的实现土地的利用价值,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 房地产导刊,2015(20).

[2]孙云梅.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 科技与企业,2015(17).

[3]陈美伊.浅析土地整理中的生态问题与对策[J].经济视野,2014(9).

[4]吴琼. 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技展望,2016(17):84.

[5]曹必伟. 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29):131-132.

论文作者:胡品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论文_胡品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