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0019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诱发抑郁症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老年病诱发抑郁症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护理组(2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76.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情绪。
关键词:精神护理;心理疏导;抑郁症;老年病
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一些老年病患者由于自身健康问题,容易引发抑郁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关研究发现,抑郁症在老年人群中占5%左右,加重社会负担[1-2]。本文主要分析老年病诱发抑郁症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老年病诱发抑郁症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护理组(25)。对照组中,10例女,15例男,年龄为61岁-75岁,平均为(66.34±3.24)岁;病程为1年-3年,平均为(2.44±0.56)年;14例抑郁焦虑症状,11例猜疑嫉妒症状。护理组中,12例女,13例男,年龄为62岁-73岁,平均为(66.78±3.96)岁;病程为1年-4年,平均为(2.75±0.53)年;13例抑郁焦虑症状,12例猜疑嫉妒症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生活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1心理疏导。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在信息接受方面有一定限制,同时患者思维较慢,护理人员要耐心对待患者,了解患者的想法,这能有效促进情感抒发。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合理要求需尽量满足,采用安慰性语言,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如果患者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可以播放轻音乐,适当按摩,缓解不良情绪。2精神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配合,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向其介绍疾病发生原因以及病程等知识,使得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自杀倾向,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加强护理。在患者病情改善以后,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心理障碍。
1.3 观察指标
应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项目包含护理技巧、内容以及态度等,100分满分,>80分为满意,60分-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为不满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绪,53分-62分为轻度,63分-72分为中度;>72分为重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50分-59分为轻度,60分-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护理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2.45±3.24)分、(31.34±2.07)分,对照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8.78±4.35)分、(37.97±3.08)分,护理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219、7.990,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中,16例满意(64.00%),8例基本满意(32.00%),1例不满意(4.00%),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中,10例满意(4.00%),9例基本满意(36.00%),6例不满意(24.00%),满意度为76.00%,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53,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些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中属于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少以及动作迟缓等主要特征。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视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等基础疾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抑郁症会增加老年患者痛苦,对基础疾病归转产生影响。此外,抑郁症也会受到生活、工作等环境因素影响,采取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可改善患者情绪,提升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取得家属配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同时重视患者身心情况,缓解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在接触患者以前需要了解其性格、家庭环境等信息,多与其沟通、交流,耐心对待患者,多关心、照顾患者。如果患者情绪低落,可能会出现消极行为,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做好相应防范措施。通常情况下,抑郁症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些患者负面情绪是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相应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心理顾虑。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76.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与郑彩霞[4]研究结果一致。总而言之,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能改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霞,厉惠.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3(20):109-111.
[2]黄先娥,戴晓燕,陈传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252-253.
[3]陈晓梅,龙文娟.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兵团医学,2014,40(02):75-76.
[4]郑彩霞.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17):2745-2747.
论文作者:张瑞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精神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情绪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