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陕西 7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从而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科冠心病患者99例,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心理特点变化有无差别。结果 实验组患者介入术后出血、皮下血肿、心律失常、腹胀、低血压、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0%、36.0%、8.0%、26.0%、12.0%、22.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5.30%、71.42%、26.53%、48.97%、34.69%、77.55%(x2值分别为9.70、11.10、4.74、4.64、5.93、28.37,P<0. 05)。实验组患者介入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2±0.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3±0.9)天(t=11.89,P<0.01)。实验组患者的SCI-90平均分为94.56±2.79,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分为24.59±3.0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1.02±3.71、39.41±3.54(t值分别为55.35、22.34,均P<0. 01)。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大幅降低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舒适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舒适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近些年来冠心病已经趋于年轻化,而且大多无先兆,起病急,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甚至猝死[1],进来甚至有报道13岁的男孩发生了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2]。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医疗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可以很好解决冠心病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等问题,是目前重建冠心病血运的重要手段[3]。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手术本身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4]。对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恢复时间及患者心理变化特点的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有效的护理手段对于患者术后治疗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选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科门诊就诊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5]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心脑血管科专科医生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共99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性22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为58.5±9.3岁;实验组50例,男33例,女性1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为57.2±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
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合理膳食,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干预措施。但不实施舒适护理。
1.2.2实验组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以及社会和灵魂舒适护理。
环境舒适护理要保证患者的病室内具有良好的光线和通风管情况,并且依据气候控制室内的温度,不宜过热也不能太冷,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监护项目,减少病室内噪声以及各种联线等对患者的限制,减少探视,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一些花草在病室之内,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生理舒适护理包括体位舒适护理、吸氧舒适护理、饮食舒适护理和睡眠舒适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根据患者的要求,调整床到合适的角度和位置,并且帮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准备靠垫,防止患者的身体受到长时间的挤压。患者吸氧时,因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吸氧,可以选择挂在耳朵上的双侧鼻塞氧气导管,减轻患者因长时间吸氧而可能造成不适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患者的口鼻过于干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滴入石蜡油或者甘油,保持口腔湿润。患者的饮食要加大控制力度,指导患者进行食用较为清淡具有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芹菜、韭菜、黄瓜等,忌食辛辣和不产气的食物,防止患者便秘。护士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缓解患者的疲劳,并且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此外,可以对患者进行按摩,使患者的身体得到有效的舒展。
心理舒适护理是为了消除患者因为突发心肌梗死而出现的恐惧、紧张和烦躁等心情。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要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对患者的内心动态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以自信、和蔼的口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倾听患者的心声,使患者有地方可以宣泄情绪。
社会和灵魂舒适护理时对患者的家属和朋友领导等人做好思想工作,让她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从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并且保持家属的一直陪护,让患者感到温暖,同时让患者的同事和领导对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让患者的心灵不再浮躁,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4d]。
1.3观察指标及收集资料:
通过监测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护理期间的各项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出血、皮下血肿、心律失常、腹胀、低血压、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其住院时间。
观察询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特点,于患者出院介入治疗前和出院前1—2d进行问卷调查。
1.4资料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SCI-90及SA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1、3.2、3.3。
3.讨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舒适护理可减少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一般常规护理,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与王小娟[3]、刘春娟[6]、贺景云[7]及沈丽[8]研究基本一致,这可能与舒适护理对护士护理技术要求较高从而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0.8)天也较一般护理患者(6.3±0.9)天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经舒适护理模式的患者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即可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费用,又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实验组患者的SCI-90平均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分分别为(94.56±2.79)和(24.59±3.0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1.02±3.71)和(39.41±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这与郑小珍[9]、王晓燕[10]、沈丽[11]、王丹[12]等研究基本一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相比外科手术来具有风险小、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手段[7],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介入治疗只是针对症状治标不治本,仍旧会引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有文献指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55.3%的患者会出现上述负面情绪[13]。冠心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从而对手术效果及手术意外产生担心,有文献报道冠心病后抑郁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14],焦虑、抑郁等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导致猝死[15],有研究指出抑郁焦虑可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预后[16],因此改善病人心理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舒适护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减少或减轻患者因精神压力引发的各种不良症状,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本文研究表明,舒适护理措施可降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对于疾病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舒适护理是一种从环境、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四个方面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可推动医院环境的优化、医护人员水平的提高、改善医患关系等[18],有利于医疗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所及价值,并且在许多研究中均有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将来临床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Chen L,Chester M,Kaski JC.Clinical faclors and angiographic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hest,1995,108(2):364-369.
[2]Aragon J,A rare noncardiac cause for acutem yocardial in fraction in a 13-year-old patient[J].Cardiol Rev,2004,12(1):31-36.
[3]王小娟,马华,张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09.8(23):487-488.
[4]罗西川.脑心通对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干预治疗性回顾调查[J].世界中医药,2013,8(06):642-643
[5]WS 319-20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S].
[6]刘春娟,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1,14(02):56-57.
[7]贺景云,邱桂华,杜芳等.舒适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65-66.
[8]沈丽,汤柳丽,黄莺等.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里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工作研究,2013,21(10):140-141.
[9]郑小珍,敖艳凤,韦翠英等.冠心病介入围术期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吉林医学,2013,34(31):6579-6583
[10]王晓燕.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4,9(6):761-763.
[11]沈丽,汤柳丽,黄莺等.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140-141.
[12]王丹,谢春艳,李诗珍等.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4(28):3172-3174.
[13]宋美燕,朱丽霞,林碧莲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3(23):54-56.
[14]吴爱勤,吴彩云,蒋又生等.冠心病后抑郁与室性心律不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
[15]Shah P,Forrester JS.Pathophysiology of A 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JC ardiol,1991,69:760.
[16]欧建英,朱华.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07):152-153.
[18]任胜涛.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J].当代医学,2010,34(01):88-89.
论文作者:魏艳艳,张宏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舒适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