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声乐论文,心理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将人体的发声器官训练成为优美“乐器”的过程,即将自然嗓音训练成歌唱的嗓音过程。由于学生本身生理条件与心理状态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声乐教学成为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心理学便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本文将从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方面作些许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端正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心理学认为,当人类处于某种心理或生理需要的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动力,它是具有一定目标的能得以实现的行动的出发点。对于学生来说,动机则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因素,学习目的性明确与否又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常有学生对于学习练声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了学习上的误区。表现在只是单纯注重歌曲的练习,课后很少或是基本不练习练声曲,认为练声曲枯燥单调,不如歌曲那么优美动听。从一种纯兴趣的角度来看待学习,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每每学习质量不高,进步不明显,演唱作品时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一些已具备一定歌唱能力的声乐专业学生则往往过于注重发声技能,一味追求声音的响度,而忽视了对于作品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的理解和表现,不明确发声方法的训练只是表现音乐作品内容的手段。上述情况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心理学方面,动机的分类有多种,其中分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长远动机一般来自于对活动意义的深刻认识,它不受外界偶然情境变化的影响而动摇,具有较稳定的性质。反之,则为短暂动机。它常常由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所引起,不具主观能动性,故只能对个别具体活动起一时的作用。而长远动机正是学生在学习上应具备的良性动机。只有“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①因此,明确声乐学习的目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仅凭兴趣学习是不行的,必须端正学习动机,真正认识到学习声乐的过程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练声曲与歌曲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前者是学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逐步提高演唱水平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再有,发声技巧不是学习声乐的目的,最终它应作为一种手段来为表现歌曲的内容服务,要使学生努力提高个人艺术修养。若忽视动机因素,将不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在研究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还要懂得动机的强化作用(这里所指的是内外合力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自信与自知意识的培养

意识也是心理的体现。所谓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过程复杂而微妙,不同的意识反应引发不同的效果。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讲,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是学习进步的保证。反之,不良的学习意识则会成为学习上的障碍。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学生由于自然嗓音条件不错,或是歌唱基础较一般同学要好些,由此而产生一种自负心理,主观上忽视自身歌唱中的其它问题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另一种是部分学生嗓音条件一般(甚至稍差),歌唱基础较差,自视学习上不如他人,在课堂上由于自卑意识的驱使,练唱时心理紧张。针对上述情况,可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实施心理调节法、暗示法等方法,分别对待出现的不同问题。对自负的学生需常泼“冷水”。俗话说“良药苦口”,必要时给以严厉地指责与批评,让其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对于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给予爱护与帮助,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被信任的学习氛围。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涉及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诸多因素。实施起来较为具体化。在此,仅以音准问题为例,略谈一下关于如何引导的问题。人的全部歌唱行为包括音准(音不准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一个原因乃属信心问题)在内是取决于人的信心的。在教学中,当判断某位自卑感较强的学生音不准是由于情绪引起的时候,切不能用有损于学生自信心的方式来指出其不足,在没有更为积极的方式来处理的情况下,最好不直接指出这一毛病。学生若是将音唱低了,通常只需让其歌唱时情绪愉快些,而不是指出音唱低了,就能得到纠正;如学生将音唱高了,只要告诉其唱得不错,只是不必使过大的劲,便能使音降下来。采取上述方法,音准问题便不难解决。

意志能力的培养

意志是人类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以此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来自于人的坚定信念,自觉意识及自制能力,这同样适用于声乐课的学习。教师除了在技术上和艺术修养上严格要求学生外,还需注意对其意志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意志与情绪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意志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必然引发某种情绪。同时,已产生的情绪又会给予意志活动以动力影响。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振奋精神,并将所从事的活动进行到底;消极的情绪则使人迷惘、怠倦,成为所要从事的活动的障碍。

如前所述,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练习过程,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练声曲和众多的歌曲作品,特别是练声曲的练习枯燥乏味,往往一条练习曲需要许多次的重复练习方能达到要求。加之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常常夹杂着反复性,时进时滞,有时甚至倒退。由于歌唱技术的复杂性,可以说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面临各种困难,并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在付出辛勤的劳动的同时,更需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来驱除时常出现的厌倦和悲观等消极情绪,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学习中出现的畏难情绪。否则,学习意志的薄弱是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各自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利用考试及其它一些奖惩方式,促使其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极少数意志薄弱的学生,通过与其深入接触了解,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施以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素质在艺术实践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包括后天环境影响因素参与所具备的所有心理生理特点。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包括歌唱活动。特别是艺术实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演唱者的自我评价。在学生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人具备强烈的自信心,且对自己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认真对待在学习和演出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对成功充满自信,乐于接受挑战,在学习中善于与教师配合等,无论是上课或是演出均能保持健康的心态。这类学生往往成功率较高。另一类人在心理上常常人为地将自身能力降低至可以达到的程度以下,对高难度的技能学习望而生畏,不敢尝试,却又想追求完美,故导致学习和演出效果不尽人意,由此而严重挫伤了自身的心理,并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所以,使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注重培养健康良好的心态,学做一名强者是至关重要的。另一个方面是演唱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与文学、美术等艺术门类有所不同,要求演唱者在演出现场一次性完成其作品,成功与否将直接展现在听众面前,毫无修改余地。由于这种艺术形式风险性很强,便要求演唱者以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完成。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学生通过声乐课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且具备了较强的歌唱能力,但在实际演唱中表现失常、怯场,由于不良的心态常使得原先准备好的演唱在舞台上毁于瞬间,使演出效果大打折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过强的虚荣心、患得患失的心理较重,由于缺乏实践的锻炼,对舞台环境不适应,以及演唱者本人的气质、性格等先天差异等等。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均对歌唱心理的形成与变化产生直接影响。例如,不同气质与性格的人对同一事物所持的情绪和行为方式便有所差异。所谓气质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特征。而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不同的气质形成不同的性格。根据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提出的“体液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的行为特点各异: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好交际,情绪外露,注意力易转移,兴趣转变快;胆汁质的人进攻性强,易兴奋,直率热情,不易约束;粘液质的人表现为安静沉稳,不善交际,反应迟缓,情绪不外露,忍耐力强;抑郁质的人行为孤僻、敏感,体验深刻,胆小畏缩。由此,可以看出前面二者具有明显的外倾性,属外向型性格,后二者具有明显的内倾性,为内向型性格。人的气质虽具极大的天赋性,但也具一定的可塑性,会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为我们研究学生的歌唱心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不同性格各具长处与短处。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聪明、灵活、善表达,但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耐性,易过份或盲目冲动。内向型性格学生内心情感丰富、体验深刻,却过于小心、胆怯,不善表达情感。在艺术实践中,两种性格中表现出的负面效应所造成的盲目冲动、过度激动或胆怯等均属紧张心理的反应。如何解决演唱时学生的紧张情绪,是声乐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学生的紧张心理,教师要弄清原由。鉴于学生中不同气质性格及个性心理差异,分别对待,灵活掌握教学环节,因人施教,要善于调整学生心理,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克服弱点。其方法为:一是培养正确的演唱态度,排除自卑心理,特别是患得患失;二是加强基本功练习。俗话说“艺高胆壮”,技术过硬心里才有底;三是合理安排曲目的难度,不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四是经常性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并适应舞台环境,以增强胆量。这些对于排除学生的演唱心理障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心理学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声乐教学不单单是人的生理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心理支配与调控的艺术活动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心理学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进程和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标签:;  ;  ;  

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